第四十三章 荒唐闹剧

朱慈烺从凤阳派的信使不分昼夜,一路奔驰,依靠沿途的驿站,几乎一刻都没有停歇,最终在平逆结束之后的第二日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抵达了长江北岸的浦口大营。

此时,因为北面不断传来的消息,南京京营也早已经沿江有了防备,过往的船只都需要盘查,这些信使的身份被确认之后,负责江防的诚意伯刘孔昭丝毫不敢懈怠,立马派出了一艘大船,亲自护送几个信使渡江进城。

李邦华因为日夜不停,长途骑马,最终还是病倒在了路上,原本应该五天前,也就是四月十日就到南京的,但他因为骑马剧烈颠簸,不慎肛裂,只能换上马车,继续赶路,一直到昨日傍晚,才进入南京城。

在此之前,李邦华也派出了信使,提前赶到南京,传达了太子南幸的消息,但南京群臣果然对此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北面的崇祯皇帝和太子殉国的消息,如今早已经在南京传得沸沸扬扬。

最终,只有史可法召集了南京京营的兵马,想要去凤阳迎驾,但出发前,因为凤阳,徐州,淮安等地发现假太子的消息传来,他又放弃了这次行动。

这些焦躁不安的大臣们,虽然对外“禁止讹言”,但私底下,对于这些传言,其实早就信了,一个个都在想着拥护之事。

毕竟,北京城已经被闯贼攻破,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北面又传来了那么多听起来“无比真切”的消息,崇祯皇帝此前还一直没有南迁的计划,他们如何没有自己的判断?

只不过,很多事情,心里可以想,但嘴上却是一点不能说的,否则就麻烦大了!

而且,无论崇祯皇帝是死是活,无论是拥立新君,还是迎接南迁的皇帝,南京这个副都,都必然转正,在这里坐了许多年冷板凳的各部大臣,勋贵后代,甚至是太监们,也都即将翻身,迎来泼天富贵。

于是乎,明明是国破家亡,但南京城内的大臣们,暗地里却大部分都兴高采烈,在盼望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而由于朱慈烺的出现,李自成加快往南散播北京城破,崇祯和太子殉国的消息,历史轨迹早已经偏离,钱谦益也比原本历史上更早来到了南京城。

他现在虽然只是在籍,还不算是正经的官身,但在文坛的声望,还有早年为官的资历,就摆在那里,南方的东林党一派官员,此时隐隐有将其当作党魁的趋势,“拥立新君”这样的大事,他当然不会错过。

如今的南京朝堂之中,可谓是“东林党”人遍布,史可法之下的兵部侍郎吕大器,便是其中之一。此前,他还亲自出面,邀请了当前南京朝堂上的实权高官们,商议新君的人选问题。

且说,钱谦益这次专门从常熟赶来,便是为了主持其事,为自己今后重返朝堂攒下资本。

为此,他还到处游说,同时立场十分鲜明:坚决反对拥护福王朱由崧,支持迎立潞王朱常淓,以贤君中兴大明。

而他游说的人中,除了韩赞周这个指掌兵权的南京守备太监外,还有南京的户部尚书高弘图,左都御史刘宗周,右都御史张慎言等人。

换言之,在南京这個大明的备用京城里面,几乎所有实权人物都在里面了,若不是他们都看不起地方大臣和武人,或许凤阳总督马士英,南直隶当前的四大总兵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等人,也会在这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