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比试

安然萱儿作为安阳公主,这个时候开口,任裴阳如何想去,都不会是好事。

难道她想要大夏赔她一些银子?

裴阳能预料到,女帝当然也是能预料到。

安阳国国力甚小,只是番邦一个小国。

若不是昨夜的事情发生,这群使臣进京来住上一个几日,把该交的贡品给上交了,除了客套的一些流程,女帝都不会与他们有太多交集。

说得明确些,就是安阳国的重量,还不足以让大夏的皇帝,与安阳使臣多说两句。

可是如今,女帝是必须给到人家足够的重视。

如果安然萱儿要借机为安阳国谋福利,只要不是太过分,按照情理上来说,女帝都要吃下这个亏了。

女帝蹙眉,问:“何事?”

“我父王派萱儿出使贵国,一来是要上贡每年安阳贡品,二来是商谈两国商事来往。安然萱儿进了贵国京都,自当时如见天朝。百姓安居乐业,政治风调雨顺,真是夏皇贤德无双。”

一番夸赞下来,女帝自然也知道这些只是客气话,安然萱儿真正要说的,还在后面。

女帝不语,安然萱儿继续说道:“这最后一项,便是早早听闻大夏为万国之尊、文风鼎盛,才子学人可知天文地理。安阳使节此次前来,正是打算学习交流贵国诗学经论。”

女帝心里不屑,但又不能表现在脸上。

区区一个蛮夷小国,学些这些回去,又能真正领悟多少。

她可重不在学,而是在交流二字上,女帝也是想知道,她想怎么一个交流法。

“难得尔等有这一份好学之心,你尽可说来,朕能帮的自然会出一份力。”

安然萱儿莞尔一笑,道:“陛下,安阳国此次来者,正还有六位年轻才子,若是陛下不嫌弃,不妨开设一场比试,让安阳才子与大夏文风才子比试一番,也好让尔等学习大夏大国之风。”

“不可。”

女帝直接拒绝,这件事不能做。

当两个国家实力不对等,差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办所谓的交流比试,办与不办,都是在丢大夏的脸面。

答应了下来,赢了是理所应当,又要被他国嘲笑以大欺小。若是输了…

若是偌大一个大夏,这能输给边域一个安阳小国,那些才子也不用去读那些经书,回家养猪去吧。

女帝看得很清楚,诗学经文比试一事,大夏不是没有办过。

但要是以国来分、办这场比试无论输赢,大夏都不会有任何好处。

安然萱儿倒是不急,挽手又是低身礼言:“陛下,萱儿带队来大夏一行,如是没有收获便草草回了安阳,萱儿心里有愧父王。此次同僚身死大夏,萱儿深信陛下定能还吾等一个公道,但人已经死了,萱儿回了安阳,好是要面对安阳子民责问、面对安阳诸臣、面对父王的责问。”

她抬起头来,只是问:“安然萱儿若是无功而返,也无脸再回安阳。”

这一番话,说是安阳国会对她自己有意见,其实潜话就是安阳国对大夏有意见。

若是女帝不答应,不仅她要被人扣上欺负弱国的不正义名号,又会损坏大夏内梁不正的名声。

能让外国使臣死在京都,又不接受人家的文学交流的意见。

可谓是没有情面,也没有道理。

女帝一时间犹豫,此事关乎大夏的脸面,办于不办都是不好。

她下意识去找裴阳的位置,见他望着人家外国公主发愣。

这个好色的登徒子!

安然萱儿给出了最后一击,也让在场的众武将脸上有些微怒。

“陛下这般犹豫,难道是惧怕大夏才子输给我安阳,失了大夏文风威名?”

这话一出,纵然是这群武将也是忍不了。

我偌大一个大夏,军事上强于你十倍,文风才学上,何能惧怕你一个小小安阳?

“安然公主这番话,可是说得猖獗。”

“正是,你一个外邦蛮国,大夏何曾惧怕?”

“说是文学之风,怕不是整个天下,也都是传承大夏衣钵。你这般开口,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一番话惹恼了那些禁军教头,也让女帝脸上怒意多了几分。

这个安然萱儿,所求就是此事吗?

不要通商官文、不要银两,就只为一场比试?

“哼,朕允了。”

“谢过陛下。”

下朝回到御书房,女帝一直皱着眉头。

安阳公主借此事办两国文比,是不知深浅,还是真有那般自信。

论文学之风、经论之道,大夏传承天下衣钵,州府各处常年出有天子骄子、无双诗才。

无论是诗才、还是经辩棋艺,她完全不担心会输给一个小小的安阳国。

只是那安然萱儿,为何又非要做这件事?

“你怎么看?”

女帝没等到回答,抬头时,见裴阳还站在原地发呆。

她大怒,拿起奏折直接扔到了他脸上去。

“谁谁!”

裴阳回过神,才对女帝躬礼:“陛下找奴才?”

“狗奴才发什么愣,还在惦记着人家公主?”

“陛下可就冤枉奴才了,奴才是不得不惦记。陛下叫奴才三日之内查清使节身死一事,这安然萱儿不就是这一众使节的头儿吗?奴才不惦记她,如何查清事件的脉络。”

“行了,收起你那副嘴脸。安然萱儿要办文试,你如何看?”

“这不是还没举办吗?奴才能怎么看,奴才还要查案子,可是忙得里外走不开,可没空去观摩观摩。”

“朕是问你,她做此事可是有何目的?”

“奴才非安阳公主,怎么知道人家肚子里想些什么。”

“滚去查,连着驿站的案子,一起给查明白了。”

“陛下万福金安,奴才告退了。”

裴阳有些心不在焉,他想到一个惊天动地的可能性。

既然案子蹊跷,也定然不能用常理的套路去思考。

要知道一件事的答案,又没有整件事的脉络与线索。

这时候需要做的,是需要以倒叙的方式来查证。就先要给出了几个猜想,然后顺着猜想用已知线索结合,再一一论证排除这些猜想。

若是这些线索与猜想结合通畅,那答案就出来了。

裴阳想过一个最疯狂的一个猜想,也就是安阳使节的死因:

不是大夏人做的、不是内部禁军军士或是校尉做的,而是安阳使节自己人杀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