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三司会审

由于之前测试自身实力耗费了太多时间,悬镜点卯的时间所剩不多了。

楚歌一路急行,穿过了两条街,靠11路公交车紧赶慢赶,终于在点卯开始之前到了。

一进正堂,他便看到白玉堂神情严肃,在宣布一件大事情。

三司会审杨林。

这三司与后世的三司有所不同,白玉堂所说的三司是指悬镜司、提刑司以及掌管民政的地官司徒。

在大周朝堂,天官主管宫廷,被称作冢宰。

地官司徒,主管民政,类似于宰相。

春官宗伯,主管宗族,宗室子弟犯了法,不经过提刑司会审,而是交由宗伯处理。

若是摊上了一个护短的宗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无意惩戒宗室中人,那律法也拿这群王室子弟没办法。

夏官司马,主管军事,多是兵家出身,了解行军布阵,掌握四方军权,也是朝中的大佬,地位相当于兵马元帅。

但是在这个世界,最强大的武力并不是军队,所以司马的地位有限,并不及前两位。

秋官司寇,主管刑罚,提刑司的司寇分为大司寇和小司寇,杨林就是小司寇,平时只是负责充当大司寇的助手,具体负责某一方面的事务。

冬官考工记,主管营造,平时也就修修水利,造些军械之类的。

这次会审杨林,直接让司徒和司寇两位大佬出马了,还有悬镜司的掌镜使,可谓是极为隆重,之前楚歌都没有这个待遇。

楚歌作为玄衣,本来是没有机会上公堂的,但是考虑到他是案子的主要负责人,刘锦特意点名给楚歌加了一张座椅,居于右侧末席。

等到日头,悬镜司正面的公堂之上,已然坐了不少大佬。

主审官是掌镜使刘锦,陪审便是提刑司大司寇汤远和司徒伊尹,监督案子的进行,相当于裁判。

汤远年约七十左右,头发花白,腰背也佝偻着,和寻常家翁没什么区别

他是提刑司的老人了,为人古板,不喜欢清谈,兢兢业业几十年,一步一步升上去的,所以一直看走大王后门的杨林不顺眼。

这次有机会整治提刑司内部的歪风邪气,汤远是很乐意的,一早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至于司徒伊尹,就没这么多心思,他只是来代表大王监督审案,虽然年岁也很大了,但外表只有三十岁上下,双目神光湛然,显然修为不俗。

楚歌坐在右侧下首,满堂花甲老翁,只有他一个少年人,显得很是突兀。

掌镜使刘锦是最后一个到来的,身为主审官,他先是环视一圈,然后目光在楚歌身上顿了顿,接着一拍惊木堂,喝道:“开始审案!”

接着堂外众衙役齐声应道,手中刑棍在地上整齐敲打,随着一声银锣声响,披头散发的杨林便被带了上来。

刚见面,杨林便忽略了堂上的诸多大佬,一双眼睛仇恨地盯着楚歌,恨不得扑上来咬两口。

见到这一幕,楚歌心里也很无语,从根本上来说,他最初并不想调查杨林,若不是姬千泷从后面推着,以楚歌的性格,早就以慎重为上了。

堂上众人都见到了这样一幕,坐在主审位子上的刘锦开口了:“这位是我悬镜司的玄衣楚歌,还未起字,杨林的案子便是由他一手负责的。”

此言一出,楚歌这个名字在陪审的大佬和旁边站着的紫衣青衣心中便挂上了号。

甚至汤远还抚须朝着楚歌点了点头,显然很有好感。

接下来便是审案了。

流程很枯燥,楚歌只看见当初在泗水村见过的里正老头,还带着几个大爷大妈,上来便开始哭诉,表示自己受到了杨林的蒙骗,同时还展示了物证,那张写给奸夫的凭据与三十两纹银。

经验过指纹,这张凭据确实是杨林写下的。

接着便是堂下一阵骚乱,那桩泗水村的私刑案彻底大白于天下,杨林做过的丑事被兜了出来,传遍众人耳中。

老司寇汤远气的脸皮通红,指着杨林便是一阵乱骂,连刘锦都皱了眉头。

见过心狠手辣的,没见过这么没有底限的。

直到这个时候,杨林才感觉到羞愧,伏地不起,不敢抬头见人。

接着便是被带上的郑家人和猛虎帮帮主史铁进,郑家人是苦主,上堂便是大哭,痛诉这些年来的提心吊胆,同时还指认杨林杀了郑屠户。

有了史铁进的口供配合,郑屠户的案子前因后果逐渐明晰,又是杨林犯下的一桩杀孽。

最后上场的是曾夫人,带着两个啥也不知道的孩子上来就是痛哭,两个半大小孩嗓门大,嚎得砚台中的墨水都在抖动,泛起了一圈圈的波纹。

到了这种地步,杨林也不再反抗,招认了所有事情,而无辜枉死的曾捕快不仅得到了正名,官府还补偿了五百两银子作为抚恤金,交给曾家三口。

等到案子审理结束,杨林的所作所为早已引起了公愤,有几个年轻的玄衣摩拳擦掌,恨不得上去来上几脚几拳。

虽然众人激愤,但是楚歌心中却没什么波动,他早就过了愤怒的时候,所以很是平静。

三司会审结束,刘锦当堂判处秋后问斩,毫无异议。

听了大半天案子,楚歌只感觉饥肠辘辘,他早饭都没吃,就为了紧赶慢赶过来点卯。

出衙门出来,他寻了李三秋,两人在附近街道上找了间馄饨铺子,配上两个肉馅大饼,一口咬下去很是分量十足,确实是真香。

吃过饭后,楚歌便沿着王宫的外墙走着,打算去太庙找姬千泷。

他炼体已经到了八品,实力上防守有余,进攻不足,想要找一部能用的功法。

太庙中藏书成千上万,想必有体修所用的杀伐手段。

验过令牌之后,楚歌便被守卫放行了。

这王宫也不是第一次来了,他算得上是轻车熟路,远远看见太庙的圆顶,便一路走了过去。

太庙一年之中有三场重要的祭祀,冬至祭天,夏至祭地,一年末尾还要祭祀宗室,现在已经到了深秋的时节,距离冬至不远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