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分家

过去,家里但凡有点好吃的,二弟妹总是会偷偷的,给她娘家一点。虽然偷拿去的不多,但是这样的行为,挺让人膈应的。因为,就只偷去一点,她娘家的人,还会背地里讲怪话,没有底线的抹黑贺家,说贺家如何如何小气,如何如何亏待她的女儿等等。

每一次,家人知道了,心里都会一阵郁闷。敢怒不敢言,憋在心里时间长了,挺不好受的。

大吵一场?讲老二媳妇打一顿?

不存在的事情,一家人都是老实憨厚又本分的,老二媳妇也没有做太过出格的事情。依爹娘的性子,怎么也做不出打打骂骂的事情,为了维持家庭的和睦,就只有自己憋屈这一条路了。

他跟自己的媳妇,也是老实的,也是听话孝顺的。既然爹娘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们也不好违逆。倒是底下几个小的弟弟妹妹,对老二媳妇很有些不满,时常会发生一点小冲突。

因为这个,二弟家的一双儿女,似乎被老二媳妇教的有那么一点不知好歹,跟家里的几个小的,也会时常闹点小矛盾。那么小的孩子,就知道说脏话,就知道用恶狠狠的眼神看人。

过去,他还没有多在意,如今回头细细想了想,不禁出了一身的冷汗。他都不敢相信,若是不分家,大家一直住在一起。天长日久,那两个孩子心里的不满积累多了,指定要变成怨恨!

分家吧,这个家,今天一定分了!

今天,正好就拿老二媳妇来说事,过了今天,想要找到合适的机会,估计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老大从来没有跟这一刻这样,分家的决心,是如此的坚定,如此的急切,甚至是迫不及待的!

族长跟几个族老,都跟着贺远航来了。

分家的过程,很是顺利,没有什么阻碍。

分家,无非就是房子、银子,还有父母的养老问题。

房子,是新建不久的,兄弟四人,都各有一个自己的小院子,三间正房,两间偏房,一个一分大小的院子。贺父贺母,也有一个这样的院子,两个没有出嫁的女儿,就是跟父母住在一个小院的。

如今分家,各家住的小院,就归各家所有。每个小院之间,原本都是互通的,在院子的围墙上开了个小门。如今分家,就把这个小门给重新用砖给砌上就是了。

几个院子,是并排修建的。二老的院子,跟老六的院子相对,二老站住小院里,隔着围墙,看到的就是老六家的庭院。在围墙上开个门,就到了对方的庭院,这个小门分家了暂时也不会堵上。

二老住的小院隔壁,就是老大家的,老大家正对着的,就是老二家的。而老大家的紧隔壁,就是老三贺远航的院落,他的庭院比较大,把紧挨着老二家的那一块空地,全都囊括进去了。

而原本,贺远航住的院落,就只跟挨着老大家的院墙开了个小门。跟老二家那边,压根就没有开小门,也是当初有点厌烦嘴巴忒碎的老二媳妇,所以当初他就十分强硬的,拒绝了老二媳妇要开小门的要求。

如今,倒是省事了。

贺家也有猪圈跟鸡圈,当初修建新房的时候,贺远航就参照了关家的房屋建筑,不但修建了沐浴间跟新式的茅房,还将猪圈跟鸡圈,跟住宅分隔开了。

猪圈跟鸡圈,就在二老住的宅子隔壁,中间甚至还隔了一块五分大的菜地,菜地过去,才是猪圈跟鸡圈。

当初,为了修建新宅子,一家人可是把家底都掏空了。不但如此,甚至还举了外债。贺远航跟家境不错的同窗好友,借了三十两银子,贺母还当了自己仅有的一支金簪。

据说,这支金簪,是她的母亲传给她的。

不过,虽然如此,却也因为这金簪并没有任何的标识,不过是她的母亲出嫁的时候,外婆在街上的首饰铺子里给买的。所以,严格来说也算不上是祖传的,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贝。

不然,就算是饿死,她也不敢去当了。

金簪是活当的,得了十五两银子。

加上家里的积蓄,还有贺远航借的,一共也筹够了一百二十两的银子。所以,这才得以在村边,买下了这么一大块荒地,修建了好几个青砖黑瓦的小院。

这个地方恨不错,叶子之前来过几次,第一次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贺远航的家门口,正对着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这条小溪里蜿蜒而过,最终会汇入五六里外的一条小河。小溪流的对面,是一片低缓的小山岭,再过去就是大山了。从小溪流到大山,大约有个两里左右。

自然风景,很是不错。反正,空气比村子里的,要好太多了。这主要是,村子里的人,家家户户,都在自家住的院子里养猪养鸡养羊,还有茅房的问题,卫生情况不是那么好。

所以,见识过关家田庄的贺远航,当初就十分坚决、十分强硬的,把新家的选址,定在了这个地方。房屋的结构,也是在他的坚持下,弄成了现在这样。

新建落成之后,倒是让全家人心生欢喜,之前的那一点不悦,早已烟消云散了。不但如此,还吸引了村里人的目光,好些人家在新建新房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都将贺远航家的新房子作为了参考的对象。

猪圈跟鸡圈,也修成了一整排,左边是猪圈格跟鸡圈,右边是茅房。猪圈鸡圈跟茅房,又分别修建了五个。虽然不是青砖结构的,但是从墙脚往上一米高左右,都是石头砌的,地上还铺砌了石板,方便冲洗清理。

猪圈、鸡圈跟茅房再过去,就是一排的化粪池,都是带盖子的,这个地方,也用土砖围了起来,挨着土砖围墙,还修建了五个杂物房,专门用来放置农具跟挑粪的桶跟扁担什么的。

至于各家在小院里修建的茅房,其实就是专门用来小便的,就是一个小小的耳房,就放了一个尿桶在里面。家里有幼儿的,还放了一个孩子的座便器,幼儿方便的话,大的小的,都是在这里解决,不会上菜地那边的茅房。

这些,其实都是参照了关家田庄的。

而事实上,其实很多跟关家有来往的人家,在家里修建新房子的时候,都默默的参照了关家田庄的房屋结构。

这样的房屋结构,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潮流,引领了这一带建筑史上的伟大的变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