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科考开始(三)

“父亲,孩儿回来了。”

看到正在书房等候自己的父亲,韩毅躬身行礼道。

“看你笑容,想来很有把握?”韩逊微笑道。

韩毅不断点头,“父亲,考的时务策里有一道关于乡村治理的,孩儿刚好在《通典》看过类似的介绍。

其他几道题,基本也是孩儿之前预习过的,今年明经招不少人,孩儿还是有把握能考中的。”

韩逊听了后也很高兴,“若是你能考中明经,虽然不如进士,但至少也能得到一个正八品上的官职。”

朝廷对于科举制度做了不少改动的,科举时间的相对固定是一个,科举各科考试的题目也是如此。

还有中举后的官员任命也有了明确的规定。

明经科这边,通过吏部选试后,榜首授予从七品上官职,其余之人授予正八品官职。

正八品的官职就多了,好一点就是几个府的县丞或者监察御史。

有了官身,韩逊也能想办法把韩逊安排进六部,之后就看这个儿子自己的努力或者看大儿子能否提携到这个四儿子。

“父亲,孩儿或许能争榜首。因为有些题,孩儿发现很多人都不会答。”或许是出于自信,韩毅也不甘心于普通的明经。

虽说明经没有状元一说,但榜首跟其他人还是有区别的。jiqu.org 楼兰小说网

“榜首?”韩逊看了一眼这个过度自信的儿子,淡淡道,“不要小瞧了天下的读书人,是不是榜首等后面放榜了再说。快去用餐吧,厨房给你准备好了吃食。”

“孩儿遵命!”

虽然父亲不相信自己能当榜首,但韩毅依然很高兴,走路的脚步都轻快了很多。

这一晚,很多考生失眠了,有的是认为自己考得很好,也有人是认为自己考砸了,总之注定是个不眠夜。

而今后几天,就是紧张的阅卷。

上百名从六部九寺、国子监和求知书院抽调的阅卷官员看着那密密麻麻的试卷都有些头大,他们未来一段时间主要就是阅卷。

因为这些试卷都是糊了名字,所以阅卷的官员看不到考生的名字,只能根据考卷的内容阅卷。

这样的好处就避免了有官员给自己熟悉的人打高分。

在之前的大唐,考卷就是开放的,阅卷的官员能看到考生的名字,所以就造成出现了很多可以说是奇葩的举动。

在之前的大唐,想要考中进士,有几个方法。

第一,在文坛尽量活跃点,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会写诗虽然重要,但你把自己关在家里,自娱自乐,当个宅男,谁能知道你是大诗人。所以就需要出名,去参加各种诗会之类的活动,提高知名度,最好是让潜在的阅卷官员知道你的才名。

第二,考试之前,埋头创作,多写点自己的作品。

杜牧在考进士之前,自己就创作了几百首诗。为了出名,在考试之前,他精心挑选了一百五十首高品质的作品,用楷书规规矩矩的誊写在纸上,然后找师傅装裱,搞成一个高逼格的诗作集。

还有更狠的,皮日休直接誊写了两百多篇诗作、文章。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别人觉得你是高产诗人,有才华。

第三,结识社会名流,帮你“行卷”。

所谓行卷,就是科举考试之前,把你以前的作品送给权贵重臣、社会名流,让他们帮你搞个人营销。只要你有实力,他们也是很乐意的。

行卷之后,你的靠山会通过自己的关系网,把你的作品集转交给礼部侍郎礼部侍郎觉得您的基本素质不错,试卷也答的不错,那基本就有戏了。

韩愈报考了三次进士科,连续挂了三次。第四次考试的时候,韩愈预感自己可能又要挂,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退休的宰相郑余庆行卷。这位郑相看了他的作品,觉得是个人才,便在自己的圈子里大肆宣传,为韩愈造势。

因此就在那一年,韩愈考中进士,迈向了人生的巅峰。

特别是行卷,在安史之乱后的科考中必不可少,所以就出现一个不太好的氛围。

科举经过几次改革后,特别是把名字糊了,阅卷人员都看不到名字,你就算是行卷也不顶用。

李柷虽然用了豆卢革担任礼部侍郎,但这次科考却是韩偓在主导,他相当于是二号考官。

一号考官自然是李柷这个皇帝,他是有权钦定状元的。

李柷闲得无聊,也跑到阅卷的场所晃悠。

“参见陛下。”

得知消息的韩偓连忙带着人在门口迎接。

李柷摆了摆手,“起来吧,朕就过来看看阅卷的情况。阅卷关乎科举的公平和一众考生的未来,不能马虎。”

韩偓连忙拱手,“陛下放心,臣一直盯着。”

“时务策第一题可有写的不错的?主要是见地独到、观点新颖的那种,朕要亲自看看。

对了,凡是提到以宗族威望高者来管理乡村或者逻辑混乱者的,一律差等;照搬《通典》第三十三卷的乡官制度的,可以适当加分。

朕需要的是观点新颖,即便是不可取的那种,只要逻辑清晰,不管有多大胆,都拿来给朕看。”李柷这算是定了这道题的评分标准。

众人一听,心中大定,因为他们对这道题如何评分,也很头大。

之前本来是想以乡官制度来作为标准答案,可如今看圣上的意思,显然认为乡官制度不是特别符合要求。

韩偓一听这个,便意识到圣上可能对乡官制度有想法,只是想从这些读书人那里寻找思路。

“陛下放心,臣这就吩咐下去。”韩偓回道。

“陛下,臣这里有一份考卷写的有些见地,但臣不知该如何决断。”突然一名阅卷的官员高举着试卷喊道。

他没有说这份试卷答的好不好,而是说有见地,可见此人说话有些水准。

观点有见地不代表答的就好,这名阅卷官员也怕这个答案不符合圣上的要求,所以不敢贸然表露自己的态度。

李柷听闻,当即走了过去,他也很好奇这份试卷上的内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