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科考开始(一)

“没想到他真的走了。”

陈国公府,得知丁会的死讯,韩逊有些震惊,最后也只是叹气感慨了一会儿。

这些朝臣中,他认识丁会最早,还是因为灭夏州节度使认识,但也只是认识,之后也没有打太多的交道。

只是丁会比自己还小几岁,如今走到了自己的前面,韩逊也有些复杂。

“父亲,卫国公是因为作战受伤,若不是太医们竭力施救,恐怕还坚持不到现在。”韩毅担心父亲胡思乱想,连忙劝着对方。

父亲的身体也一直不好,主要还是因为叔父韩强战死一事。

这属于心病,只要心里想通了,病情自然好转。

丁会不同,那是身体上的上,之前也是靠名贵药材吊着,不然撑不了这么久。

“为父知道,虽说是这个原因,但就这么走了,也是觉得可惜。他儿子也被要求服丧三年,显赫一时的卫国公府恐怕要沉寂一段时间了。”韩逊不禁摇头。

“父亲的意思是卫国公府要自此消沉了?”韩毅有些疑惑。

“那倒不至于,丁平也会承袭郡公的爵位,有爵位在身,服丧三年期满后,还是要被起用的。

你也争取今年考中科举,为父这身体也不知道能撑多久,如今你兄长担任幽州都督,都在关键时候。

为父会尽量多撑几年。”韩逊神色低沉地说道。jiqu.org 楼兰小说网

韩毅大惊,“父亲,你这是为何?父亲的身体已经痊愈,如今也不需要父亲上战场,多活十几二十年也不是不行。

司空图、当今韩相,还有燕国公都年龄不小,父亲比这三人还要小十来岁,何必去说那些话?”

韩逊摇了摇头,“不能比。为父跟卫国公一样,年轻时受了不少的伤,如今身上都是暗疾遍布。年龄一大,这些病就都出来了。

你也不要多管,过两日就科考了,好好考试吧。”

韩毅听闻只能点头,而且这次科举对他来说,也很重要。

他不能承袭爵位,只能靠自己去考取功名。

五月十五便是今年科考的时间,相比于去年主要是大唐境内的读书人不同,今年多了不少中原、杨吴、南楚等的读书人。

本来宋齐丘也想去考进士的,可思考了之后发现还是留在李昪手下有前途。

先不说能不能考中进士还一说,就算考中了,也不一定在李昪手下有前途。

但其他读书人不这么想啊,像李建勋、查文徽来自杨吴,李建勋更是都四十多岁了,一样跑来考进士,因为他擅长诗词,自然想博得一个更好的前程。

马楚、吴越、荆南等地都有读书人来。

如今朝廷有一统天下的趋势,很多有志之士自然愿意来博取更好的前程。

“这参加科举的人这么多?起码有上万人吧?”看着眼前的贡院,查文徽有些震惊。

贡院是大唐时期就开始有的,考虑到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多,所以也不便把贡院修建在城内,而是在城外选了一个地址修建了规模庞大的贡院,容纳一万多人是没问题的。

因为考试的人太多,所以早早就有人来等候,当查文徽跟着李建勋赶来时,这里已经人满为患。

“规模是有些大。”李建勋也一脸震惊。

“天下读书人十之八九都在这里了吧?”查文徽感慨道。

“倒没有那么夸张,但也差不多了。”李建勋喃喃道。

按照规定,考试必须一天进行,吃喝拉撒都得在贡院里,以确保不会有人漏题、作弊。

锦衣卫、刑部、御史台都派了人在贡院各处巡逻,就算是有人想作弊,也得考虑一下风险。

但肯定避免不了,所以不时就有人被巡逻的人抓住,大吵大闹,等着他们的就是终身禁考。

这种作弊的行为属于比较轻的,若是有人提前漏题那种,造成的恶劣影响更大,不过这种犯罪行为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查出来的。

武举的考试不在这里,因为他们要先考武艺,然后再考军事策略。

之所以这样,也是为了给全部参加武举的人一个机会。

明经考场,韩毅正在认真做题,对于帖经和试义,他还是很有把握的,不说全部熟读于心,但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做完这两场考试,韩毅这才看向时务策,当他看到其中一道题的题目时,神色大变。

“乡村治理现状、问题及改进。”

这样的题目,说的过于直白,而让韩毅神色变幻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之前看过这方面的书。

最开始还是因为清查土地时,对于乡村治理的疑问。

回来后,考虑到科举可能要考土地方面的问题,于是他便去看了相关的书籍,也看到了《通典》里提到的乡官制,他才知道朝廷其实是设立了乡官制度,只是后来废除。

为此,他专门去找书院中的先生询问过原因,可老师知道的也不多,最后他通过关系去询问了一些县衙的官员,了解到一些缘由。

想到自己去了解过这方面的事,韩毅顿时信心十足,可想到只是照搬《通典》的乡官制度,显然没什么新意,于是乎他便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始把原有的乡官制度改进一下。

对不对,他不敢保证,但总比照抄要好一些,想来出题的人也是想看到一些新的内容。

酝酿了一刻多钟,韩毅这才开始提笔。

而考场的其他人,看到这题目,很多人都傻眼了,乡村的题目?

这谁了解啊,特别是那些出身大族的读书人,看到这题目都恨不得把头发都给抓掉。

可以想象,这道题下来,很多人都得崩溃,不管是进士,还是明经,抑或其他科的读书人。

李继忠考的是明算,也看到了时务策的题目,同样也愣了。

这道题他倒是没有提前预习,但他看过《通典》,当然没看完,这本书一百九十多万字,能看完才怪。

他只是看了一些跟科举有关知识,刑法、军事有关的,他就没去看。

因为关于乡官制度的内容在第三十三卷,他之前看过,总算有些印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