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渤海之殇(三)

听到李嗣本的回答,李柷淡淡一笑,“既然出兵也很难保住渤海国,那何必劳师动众去帮助渤海?”

李嗣本还是有些迟疑,“陛下,可朝廷若是一点表示没有,怕是不妥。”

“这也是,那就装装样子,若是渤海国能坚持到明年,自然最好。若是坚持不到,就怪他们自己国运不行。”李柷思索了一会儿,还是采纳了李嗣本的建议。

“陛下是打算明年主动讨伐契丹?”赵观文听出了李柷的言外之意。

“差不多了,以往都是契丹主动来犯,朝廷被动迎敌很吃亏。渤海国实力不弱,即便是被契丹覆灭,但契丹想要消化渤海国也不容易。

锦衣卫那边也传来消息,契丹的东丹国在几月前出兵高丽,从高丽境内抢走了十万百姓。

这样一来,若是我大唐出兵讨伐契丹,高丽和渤海余部肯定会出兵。”李柷说出了看法。

安东大都护府的设立以及朝廷不断向北边调派粮草,其实就是为了征讨契丹。

“陛下,这次讨伐,朝廷要出动多少军队?内阁也好提前做好准备。”赵观文没有在此事上发出不同看法。

契丹的确是威胁,若是不能评定契丹,朝廷就必须在幽州附近屯集重兵,这其实并不是好事。安史之乱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当时的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就是幽州。jiqu.org 楼兰小说网

玄宗时期的大军主要就在边关,因此安禄山手上有很多军队。

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肯定要避免在边关囤积重兵,以免尾大难甩。

当然,在边关肯定需要不少军队,但朝廷也得有足够的精锐军队去应对一切变故。所以才有如今的禁军分驻各地,但主要还是以拱卫洛阳为主,把守各处要道和重镇,还隔几年轮驻,进而确保都城周边的禁军的战斗力。

只有平定了契丹,朝廷才能削减边关的驻军,不说直接拦腰砍,削减三四成是肯定的。就拿安东都护府的十余万军队,除却饶乐都督府的军费不用管,其他的都需要朝廷承担。

砍三成的军队下来,朝廷也能减轻不少压力,也能避免地方军队过多带来不稳定。

李柷沉吟了一会儿,说了一个大概的数字,“暂定二十万到三十万,具体的还不确定,户部和兵部这边就以三十万大军一年所需的粮草准备。

契丹不比甘州回鹘,也不比伪汉、吴越等,对付契丹,兵力太少,很难力敌。而且北伐的大军,骑兵不能少于十万,否则难以抗衡契丹的骑兵。

所以接下来枢密院、兵部都好好想想该调集哪些军队,怎么攻打契丹。还有民夫方面,二三十万大军所需粮草不少,紧靠军队自身,很难运输,所以还需征召不少民夫随行。

还有至少半年的时间,应该来得及。”

见圣上这么说,众人便知道圣上已经下定了决心。

跟契丹开战是众人都有预料的,毕竟契丹的威胁太大,哪有每次都被动挨打一说。

去年琼王领兵出征的那一战,可见契丹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强大,骑兵虽强,但没有大唐前期的吐蕃和突厥强大。

加上朝廷里有不少主战派,就连这些文官也有一定的斗志,所以征讨契丹是迟早的事,最多是对圣上明年就北伐有些惊讶。

。。。。。。

“没想到真的要北伐了。”

离开武成殿,李珽有些感慨。

“迟早的事,圣人雄才大略,不可能坐看契丹一统草原的。只是可惜了渤海国,怕是我大唐要失去一个很大的属国。”赵观文听闻有些感慨。

“赵相所言差异,圣人之所以不救渤海,未尝没有想占领渤海之地的想法。

两位细想,若是朝廷平定契丹,渤海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契丹?渤海国可是号称海东盛国,实力并不比契丹差多少。

难道到时候让朝廷再跟渤海开战不成?”旁边跟上来的王然听到二人的对话,也参与进来。

王然跟赵观文和李珽是纯粹的文官不同,他早年是丁会手下的行军司马,算是半个武将,懂军务之事,所以看事情也没局限于一个方向。

赵观文听闻若有所悟,旁边的李珽却是没忍住,有些惊讶的看向王然,连忙追问,“王相的意思是圣人此举是一石二鸟?借契丹的手去平定渤海?”

没等王然回答,赵观文接下这问题,“刚才议事时,圣人也说了渤海即便覆灭,契丹短时间内也不会彻底消化渤海各方势力。到时候朝廷出兵北伐,只要平定契丹,让不让渤海复国,自然是朝廷说了算。”

“赵相言之有理,圣人做事往往是深谋远虑,不是我等可以轻易猜透。”王然不禁感慨。

“王相也不要感慨了,接下来户部肯定会很忙,三十万大军一年的粮草可不是小事。”赵观文也不再提渤海国的事,事情都已经做了决定,他再去管也没意思。

王然微微行礼,“赵相放心,不过是三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户部还能承受得起。”

赵观文惊讶地看向对方,“以前你可不是这样,如今倒是大方起来了?”

王然微微一笑,友情地提醒了一句,“赵相莫不是忘了浙江道?”

赵观文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吴越的富裕就不用说了,而且吴越这些年掌控太湖平原,还年年丰收,也未爆发战事,府库里的粮食自然不缺。如今吴越成了浙江道,府库的粮食自然就是朝廷的。

而且浙江道的粮食可以通过运河或者海运运抵安东大都护府或者齐鲁道,方便地很。

难怪王然这个抠门的户部尚书不阻止,原来是有这个打算。

李嗣源等人在后面也跟了上来,看到三位交谈的内阁大学士,也想过来打招呼,可赵观文直接就离开了,并不想跟李嗣源有过多的交集。

这让李嗣源有些尴尬,不过他这样的权臣的确不受赵观文这样的文臣待见。

当然,赵观文也是有事情要做的,如何回复渤海国的使臣,他还需要好好想想,起码要稳住渤海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