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贤妃册立

“母后已经老了,哪里管得了这后宫之事。”何太后不禁感慨道。

“太后,您可不老,要是旁人看到太后,定不会相信太后已经是有孙儿的人。”旁边走过来的静儿听到何太后的感慨,不禁掩嘴笑道。

“就你这丫头会说话。”何太后看着静儿,有些宠溺地说道。

或许是当年一起共患难的经历,也或许是从紫微宫一起逃出来的缘故,何太后在后宫妃嫔中,对静儿最有好感。

其实静儿并不是唯一一人,杨氏还是李柷名义上的乳母,只要利用好关系,加上诞下皇长子,不应该如今还只是一个修容。

只能说杨氏不知道走上层路线,跟太后打好关系,就算是不能封为皇后,也能得个四妃吧。

“妾身说的可是实话,太后若不行可以问陛下。”静儿笑着给李柷甩了个锅。

李柷瞪了一眼这妮子,笑着道,“母后,静儿说的是,您哪里老了。”

何太后看着眼前的孙子、孙女,不禁感慨,突然想到了自己那个幼子,仅仅诞下数月就被送人。

那可是皇子,为了保命,只能送给身边的亲信胡清(前文有误,不是胡三,史称胡三公,官职是金紫光禄大夫,歙州人,也就是后世的徽州)带走抚养。

看到母后在发呆,李柷顺着对方的视线看了过去,看的是静儿的孩子--四皇子李昌洛。jiqu.org 楼兰小说网

他猜到一些,试探道,“母后可是想小十八了?”

小十八便是李柷最小的那个弟弟,其实连名字都没取,就被送人了。不仅没取名,历史上的正史都没把其列入进去。

何太后一愣,看向李柷,过了一会儿才点头道,“皇儿可曾找到你那幼弟?”

李柷点了点头,“有些眉目,知道在歙州,但具体哪个县,还需要仔细去查。杨吴虽然名义上依然忠于我大唐,但朝廷的诏令在那里并不好使,锦衣卫也只能暗中打探,不敢太过招摇。

除了小十八外,小十六也有了些音讯。”

“小十六?褆(ti)儿?”何太后听到这个称呼,震惊地站起来,连忙抓着李柷的手,追问道,“褆儿还活着?”

李柷点了点头,“应该是还活着,据说是逃到了闽国境内,但还需要仔细找找才行。”

“若他要是活着,一定要找到他,褆儿可是渐荣妹妹在这世上唯一的儿子了。”何太后激动地说道。

李褆,就是昭宗的昭仪李渐荣的子嗣,不过在当初在关中时期,就失散了,后面也无音讯。

当初跟随昭宗去洛阳的,就稍微年长的十个皇子,剩下的七个皇子,十一到十五皇子是明确死了的,死在天佑元年。

李褆属于失散了,小十八则是被送走了,小十七李祐是被假死送走,也不知音讯。

其余的公主,要么死,要么失散,音讯全无。

李柷连忙安抚着何太后,“母后放心,孩儿这边会想办法找到他们二人,但这还是需要时间,若是朝廷攻灭伪梁,就会容易不少。”

无论是歙州,还是闽国,都太远了,锦衣卫也有些鞭长莫及。

打探消息跟找人是不同的,这两地都不在大唐的控制之中,若是被人发现,反倒是个麻烦事。

何太后也冷静了下来,想到如今朝廷的情况,知道自己有些过于激动了,平复了心情后,她连忙道,“皇儿,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他们兄弟二人。”

李柷点了点头,“母后放心,孩儿一直在让锦衣卫寻找。”

或许是因为突然得知这消息,何太后的心情波动很大,也就没心情跟孙儿们玩耍,便找了个借口去休息了。

何太后的心情不佳,李柷和静儿等自然不会在这里打扰,让人把几个皇子、皇女带回去的时候,李柷来到静儿身边,笑着说道,“静儿,要不今晚上朕去你那里吧?”

静儿想也不想就拒绝,“妾身可不想被贵妃和新来的贤妃针对,而且陛下今日也不该来妾身这里。”

听到那浓浓的醋意,李柷略微有些尴尬,不能去静儿那里,那去哪里?

“高升,你说朕答应和亲一事,是不是做错了?”看着拒绝自己的静儿,李柷便不再自讨没趣,而是问向一旁的近侍。

高升哪里敢乱说,连忙道,“陛下,那是朝廷大事,奴婢愚钝,但陛下一言九鼎,定不会错的。”

连个说实话的人都没有,李柷顿时心情不爽了,便挥了挥手,摆驾回自己寝宫。

女人只能影响我拔刀的速度,不,是影响我征战四方的速度,要把女人戒了。

两天后,贤妃的册立典礼正式举行,规模并不大,反倒是像册封一个普通妃嫔一样,根本没有因为王衣是蜀国公主的身份而搞得特别隆重。

然后当天晚上,看到被李贞仪收拾地还算是听话的王衣,李柷心想,前两天说那话不算数。

王衣看着眼前的英俊男子,知道这位就是大唐的皇帝,拳打梁国,脚踢蜀国的皇帝。

虽然因为自己被和亲,心里有些排斥,可看到眼前的李柷,她有些心动,或许这还不错。除了那个可恶的李贵妃,居然敢打自己。

......

他看到了旁边服侍的宫女,这些宫女自然是有替代的作用,可当李柷看到眼前女子身上的疤痕后,有些惊讶。

“你就是那个蕊儿?”抚摸着那疤痕,李柷不禁好奇问道。

蕊儿有些惊讶,一双大眼傻傻地看着李柷,然后意识到自己失礼,连忙低头行礼,“回陛下,蕊儿就是奴婢。”

“朕还未尽兴,你们二人一起侍奉朕吧。”李柷指了指蕊儿和其旁边的那个宫女,淡淡吩咐道。

蕊儿一听顿时大喜,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连忙道,“奴婢遵旨。”

在外面,负责登记帝王宠幸妃嫔的宦官则是在本子上多写了两个宫女的名字,简单写下几句话。

“大唐天佑十一年某某日,陛下临幸贤妃、某某某共三人。”

这种制度听起来是有些怪怪的,但李柷并未拒绝,而是稍微改了改。哪怕太监不能做那事,但也是男的,李柷可不想忙的时候,旁边有男的观战。

于是就出现,李柷宠幸某位妃嫔时,负责记录的宦官都是在外间候着,包括高升也是。

。。。。。。

王衣这个贤妃,其实是李柷在位期间第二位贤妃,第一位就是从皇后之位被贬下来的李妙薇。只是这位初代贤妃选择了自尽。

贤妃确立,对朝局影响并不大,毕竟只是一个蜀国来的和亲公主,以圣上的英明,不可能让其成为皇后。

而且这位贤妃尚无子嗣,又是敌国公主,在朝中也无亲信,也影响不到朝局。只是后宫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了。

朝廷关于此次关中一战的封赏也都陆续定下来了,不少职务也作了调整。

作为此次的大军统帅,氏叔琮获封陈留郡公,阎宝获封万安县男,其他各将领都得到了相应的奖赏。

这次从蜀国得到的赔偿,即便是用于赏赐此次有功的将士以及给予战死将士的抚恤,也剩下不少。

虽说不能完全弥补此次国库的消耗,但也挽回了不少成本,不至于让国库入不敷出。

而且此战之后,朝廷正式把攻灭伪梁提上了日程,接下来户部的压力更大,需要准备更多的钱粮。李柷为此也让太府寺拿出三百万贯用于接下来战事的准备,包括扩军、修缮军械、准备钱粮等。

太府寺如今直属于御前,内阁也不知道太府寺名下的皇家产业有多少钱粮。

这三百万贯并不是都是拿的钱,有一部分就是粮食,差不多是价值一百万贯的粮食。可以想象,皇家在李柷登基这些年,积累了多少财富。

钢铁作坊、书坊、皇庄的田地等就成了太府寺最重要的产业来源。

对于灭梁一战,内阁提出联合杨吴共同夹击伪梁,可就在这个时候,杨吴退兵的消息传来。

杨吴直接放弃了马上就要攻破的颍州,选择了退兵。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