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泰山环保大使

路出澶河水最清,当年照影见亲征。

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

金币无多民已困, 燕云不取祸终生。

行人立马秋风里, 懊恼孱王早罢兵。

出自清朝诗人袁枚的《澶渊》一诗。

话说宋朝皇帝赵恒自从跟辽国签了个《澶渊之盟》后,边境上长达25年的战争终于告一段落,为后面百余年的和平奠定了基础。

赵恒本人对此非常得意,一度将其视为自己的一大功业,因为他觉得,区区三十万钱就买到了和平,简直血赚!

由此,赵恒对于促成澶渊之盟的寇准也觉得异常顺眼。

非卿何以成此业?

直到某天,赵恒在与大臣王钦若谈及此事时,王钦若幽幽说了句:城下之盟,《春秋》耻之!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之盟,还有比这更耻辱的事吗?

【叮!王钦若发动了快乐消失术!】

赵恒:快乐……啪,没了!(′-w?`)

赵恒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直接结果就是,公元1006年2月,寇准罢相,理由——无大臣体。

寇准:无臣礼、无臣状我都听过,这无大臣体是个什么鬼情况?

【寇准提出抗议,赵恒发动技能——乾纲独断,寇准淘汰出局!】

寇准走了,收拾包包去了地方扶贫济困,但赵恒依旧不快乐,干啥都提不起兴趣,一切都是那句话,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王钦若非常精准的把握住了赵恒的心态,并在赵恒耳边恶魔低语:官家~封禅去不去?泰山去不去?

(泰山:我与阁下无冤无仇,何故如此害我?(︿))

赵恒惊呆惹:封禅?我能去?我有这功业?上天有祥瑞降下?

王钦若:功业虽没有,但觍着脸准能有!祥瑞吗?虽然真没有,但是人为的可以有。

赵恒:……妙啊妙啊,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朕要封禅,要去泰山!?(?^o^?)?

(泰山:……有你,我是真服气!(;一_一))

就在两人愉快决定封禅后,赵恒突然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宰相王旦能同意吗?

王钦若:官家放心,包在臣身上,王相公会同意的。

王钦若虽然打了包票,赵恒心里却依旧有点小慌,自己人知道自己事,封禅泰山,那都不是觍着脸了,那是死皮赖脸,因此,赵恒决定做点啥。

于是,宰相王旦受到了皇帝赵恒的宴会邀请、王旦获得御赐美酒一樽、王旦把酒带回了家、王旦在酒里开出了宝贝、王旦沉默了~!

公元1008年(没6)正月,大宋【人造天书】超级工程正式启动,由大臣王钦若担任主设计师,皇帝赵恒为执行者,宰相王旦为首席参谋!

【赵恒:你我君臣齐心,定能将泰山拉下神坛!】

李世民:大宋鬼才!

朱棣:毕竟是车神的儿子,多少继承了些许习性。

雍正:这个继承有点难崩!( ̄y▽ ̄)~*

赵光义:……啊,不气不气……亲生的亲生的……淦!汝母婢之!

【啪!惊堂木一拍,精彩自然来!

列位看官,且说那五代乱世,纷纷扰扰,数十年战乱后,天降一圣君,讳匡胤,姓赵氏,使一杆盘龙棍,打下大宋四百军州,称尊天下。

天位流转,数十载后,传承三代,是时天下承平,百姓和乐,乃圣天子临朝。

一日,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天子曰:朕去岁曾见神人降世,言数日当有天书降下,适才臣下奏称左承天门屋南挂一黄帛,当为天书无疑。

于是,群臣进贺,大赞天子圣德所致,乃有天书降世。

天子闻言也喜,遂据此改元,称大中祥符元年,拟定十月时东行泰山,封禅天地。

数月时光匆匆,天子携天书,领百官,起仪仗,并甲士万计,浩浩荡荡直往泰山而去。

不多时,泰山已至,乃令甲士建起祭坛,天子登坛焚香告禀:

惟臣敬告天帝,臣自即位以来,遵先祖之遗训,恤百姓之疾苦,十有余年,不敢稍歇,夙兴夜寐,谋国计民,念及今日,天下承平,百姓和乐。

然,契丹兴兵,犯我中原,值此危难之际,幸赖天帝庇佑,助臣御敌,乃止兵戈,两国盟好,边关安宁……好吧,我编不下去了!】

就这么滴,赵恒携一部【人造天书】开开心心到了泰山,封祀天帝,随即又在社首山禅祭后土尊神,顺道还去了趟曲阜祭祀孔子。

(孔子:我这么大年纪了,不要开玩笑噻~!)

(泰山:呜呜呜~我不干净了,我不干净了~哇~,,?^?,,)

嬴政、刘彻点了个踩!

刘秀、李治:6!

李隆基:虽然……但是……好吧,有点晦气!

李世民:还好朕没去!

朱元璋:有时候,抠门其实也挺好。

朱棣:无所谓,俺有《永乐大典》!

(注:朱棣没封狼居胥,那是谣传,所谓封狼居胥,其实就是在狼居胥山封禅,简而言及就是在敌人祖坟上蹦迪。

朱棣或许到过狼居胥山,更可以肯定到过斡难河,但绝对没玩过封狼居胥。

包括李靖、蓝玉这些人也是,封狼居胥没干过,但狼居胥山或许打过!)

乾隆:打卡的地方就这么少了一个……痛煞我也!

赵恒:你们……过分!(︿)

时间转眼来到公元1011年,这一年……没错,赵恒的封禅瘾又犯了,携天书西行到达华山一带,祭祀后土尊神,觉得不过瘾后又把宝鼎县升个级,升格为庆成军。

第二年,赵恒又编造出“九天司命真君赵玄朗”降临皇宫延恩殿的故事……据说,这九天司命真君赵玄朗就是黄帝,赵匡胤给追封的。

另说,九天司命真君赵玄朗是财神赵公明,具体到底哪个是真……(不知道,我也不在乎,反正我不信神仙!|?w?`))

同年,为避赵玄朗的名讳,玄圣文宣王孔子改谥为至圣文宣王,大将杨延朗改名为杨延昭(熟悉吧!)

公元1014年正月,赵恒继续在求神崇道的路上狂奔,亲自前往太清宫,祭祀道教信徒们尊奉的教祖老子李耳,同时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

(所以说,宋朝在小说里混了个道宋的名号也不是毫无来由。|?w?`))

话说赵恒在位时,对于儒释道三教的态度大致就是重儒、崇道、不抑佛!

嗯,重用文人,尊崇道教,至于佛教……佛教随便!

重儒好理解,毕竟科举是在宋太宗上位后才大行于世的,甚至矫枉过正到了重文轻武的地步,以致于后来文彦博敢公然说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至于崇道,一是对于老子的加封,二是在全国各地大量营造宫观,三是专门设置了宫观官一职,领着俸禄还不用办事,简直美滋滋。

也是因为宫观修得太多,宫观官太多的原因,宋朝的冗官群体进一步扩大,冗费进一步增加。

当然,这毕竟是宋朝,宋朝皇帝可能骨头不咋硬,但赚钱能力那是真没得说,财政虽然吃紧,但离崩溃却还早着。

盘一下赵恒花钱的大项目,东封泰山,赵恒花了大概800多万贯钱,西封华山,又是800多万贯。

最后是营造宫观,按最低标准,每座宫观花费3万贯钱算,赵恒共营造了2610座宫观,2610乘,这是多少钱?不敢想,想想就心疼!⊙﹏⊙

从宋太祖开国算起,到宋真宗正常期,几十年的积蓄基本让赵恒造了个干净,虽不至于说老鼠见了都落泪,但也真剩不下几个子了。

南宋名人朱熹对此评价道:真宗东封西祀,糜费巨万计,不曾做得一事。

《宋史》对此评价道: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明代思想家李贽评价道: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

公元1017年,步入晚年的赵恒除了依旧痴迷封禅外,还额外引进了党争这个新潮流。

原因嘛,跟唐高宗李治有点相似,都是自己身体出了状况,又不放心朝堂上那帮人,且皇后很有能力,于是,本着“便宜大臣不如便宜老婆”的理念,刘娥闪亮登场。

皇权代表刘娥入场后,相权代表自然不能怯场,于是,寇老西,不是,寇准回归朝堂,并再次拜相,双方就政治权力这一美味展开了激烈争夺。

最后结果,刘娥女士获胜,寇准二度下放地方扶贫,连带着宋仁宗赵祯被刘娥压制了十余年。

等等!赵恒呢?朝堂上斗得这么热闹,他干嘛去了?

答:搁皇宫里养病呢!

从公元1017年到公元1020年,赵恒的病情总是反复无常,非常能折腾。

一直到公元1021年,赵恒的病情总算趋于稳定,能跑能跳能议政的,让百官一度觉得赵恒终于雄起了。

可惜,就一年时间后,赵恒又躺回去了,这一趟啊……就没起来。

时间是公元1022年2月19日,赵恒驾崩,终年55岁,在位时长25年,庙号真宗。

总结:前期明君无争议,后期说明……良心有点过不去,若说是昏君,倒也不至于,称他是疯子,完全没毛病。

另外,他媳妇挺给力,要是跟慈禧一个色,赵恒的名声可就真臭了!

康熙:别提慈禧!

雍正:提她晦气!

乾隆:提她恶心!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