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0

第121章

救济粮这事儿, 大队长这边一直没有进展,关注此事的队员们也跟着愁。

但就算再忧愁,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为了明年多一口吃的,队里种植了一些生长时间段, 且耐寒的蔬菜, 况叶也跟着队员们忙着此事。

就在这期间, 他也陆续收到了简修文三人的回信。

张友岁家乡锦城就在观市的隔壁, 是第一个回到家的人, 也是第一个回信的人。

大半个月后,简修文和刘康民的信件也寄到了况叶的手中。

信件就是和他报给平安, 还简单的讲述了三人回城的经历,以及三人家乡的情况。

和安琼县的情况差不多,时局都相当的乱。

收到三人的信件,况叶心底倒是松了一口气,平安到家就好。

想到后面还要持续多年的动荡, 他回信的时候,在信件中隐晦的叮嘱了一下,就没再多说。

三人离开前,他也借机提醒过,再多说就显得不合适了。

有了三人的消息后, 况叶心中的那点担忧也落下了。

开始一个人居住后,他也逐渐调整后续的规划,其中有件事他的找大队长这边问问才行。

这天傍晚, 况叶来到大队长家的小院。

“况知青,你这是?”此时陈庆国也在家, 见到况叶直接问道。

“庆国叔,我这边问你个事?”

“你说。”

“就是我屋子旁边的自留地, 我现在一个人住,这地我还能全用不?”况叶也没绕弯子。

屋子旁边的自留地有一百五十来平,如果按照当地自留地政策,他一个人是不能用这么多的。

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最好还是来问问。

“这事啊,你住的屋子旁的地多大来着?”陈庆国沉吟一会儿,一时间想不起况叶如今住处旁边的自留地有多宽。

“两分三厘不到。”一百五十来平,换算成当地人常用的计量的话,也就是他说的这个数。

“是有点多,不过你现在用着不碍事,毕竟这是屋子旁边的地。我记得当时张知青还分了一小块坡地,是不是?”

知道具体面积是多少后,陈庆国心里就有了底。

况叶如今只有一人,按理来说是分不到这么多地的。

但这屋子旁边的地,其实在农村大多都是自留地,只要不占着其他人家的地,一般没有人追究。

简修文他们三人如今虽然是回城了,但他们目前的户口还是在九大队这边得,这自留地仍然还在三人头上。

况叶要种也是可以的。

不过张友岁的那块自留地,是另外的一块坡地,再给况叶种就有些显眼了。

“有一块,还不到一分大呢。”见大队长问起张友岁当初分得的那块坡地,况叶点头。

这地也就五十来平,一分地都不到。

“况知青,这块地之后你就别种了,要不然队里不好交代。”陈庆国叮嘱一声。

“嗯,我知道了。不过庆国叔,这块坡地到时候是不是要给繁荣哥那边说一声。”

这番叮嘱,况叶听进去了。不过这段时间,后边的那块坡地一直没人来找他。

也是这个原因,他才找到大队长这边来问问。

当然他也是借着这个事,让陈庆国和陈繁荣这边通个气,把他屋子旁的自留地落到实处。

“我之后和繁荣讲,你安心用你屋子旁的自留地就是。”陈庆国自然也明白况叶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不仅笑着说了一句。

在陈庆国这获得了准话之后,况叶也没有在这久留,毕竟小院厨房那边已经传来食物的香气,这个时代可不兴蹭饭。

不过离开前,他把之前准备的一小包点心留下了。

陈庆国也来不及拦他,只得看着他走远。看着凳子上的一包点心,陈庆国有些感叹,这况知青还是会来点事。

这自留地的事,看来得尽快找陈繁荣谈谈。

离开的况叶并不知道陈庆国这边的想法,现在天色渐暗,他的尽快的回去才行。

第二天上工的时候,小队长陈繁荣找到他。

“况知青,你住的屋子后边的那块给张知青的坡地,还种得有东西不?”昨天晚上庆国叔找到他说起自留地的事。

陈繁荣其实也知道这件事。

不过简修文他们三人也才离开一个月左右,到底还回不回来谁也说不准。

毕竟他们走的时候,陈繁荣也知道三人的户籍还在九大队这边呢。

之前还没乱起来的时候,那些自行回城的知青,大多也都被遣送回来。

想到这,他这边就暂时没管分给几个知青的只留地。

不过没想到大队长这边先找到他说这事,想到地里的农时不等人,这地一直不处理也耽搁事。

今天他也赶紧找到况叶。

“之前种了些萝卜和白菜,现在还没收。”况叶答道。

之前地里的红薯收上来之后,空出来这自留地,他和简修文几人也没让地空置多就,一周后那块坡地就种上了萝卜和白菜。

经过近两个月的生长,萝卜和白菜也快要到收获的时候。

“那等地里的菜收上来,队里再安排这块地,况知青到时候给我说一声就是。”知道地里还有菜,陈繁荣也没急着把地收回来。

而且十二月之后气温低,想种植点什么也麻烦,开春的时候地能空出来就行。

“好的。”况叶点头。

地里的萝卜和白菜,要是赶时间的话,差不多下个月就可以收了。但陈繁荣这么说,他也是知道这是有意放宽时间,也领了这份好意。

今天陈繁荣找到他,显然大队长那边已经说了只留地的事,这样一来他也可以好好的规划一下屋子旁边的小菜园。

等开春的时候,小菜园空出来,他准备用一部分地种植些药材。

同时也试试能不能在外界种植灵植。

这个月月初的时候,他找乔书记帮忙弄药材的时候,有几种药材就算是乔书记这边有渠道,但也比较难弄,是后边点才送过来的。

当时送药的人,告诉况叶这几种药材,后面再想凑齐怕是要更费功夫。

见此,他也就把在外界种植药材的事提上了日程。

不过短缺的药材,他在外界种成之前,得想想办法,找到可以替代的其它药材才行。

要不然,他这边制药怕是会受到一些影响。

如此他每天晚上在空间,又开启了研究药方的日子。

不过却没有因此压榨过多的精力,毕竟他空间中种植的药材,其实有那几种难弄的药材。

实在不行的时候,他也可以用些空间中的库存。只是因为药性比较好,以及账目需要,不能用太多。

就这样,十二月的时间一晃而过,时间来到了六七年。

元旦后不久,队里就组织分粮。

当天早上吃完早饭,况叶挑着箩筐在二小队的仓库的晒坝集合,排队准备分粮。

在排队等待的时候,他观察了周围的队员们。

今天虽然是分粮的日子,但大多人脸上的表情不怎么高兴。

原因不用想,想想今年的收成,大家能分到的粮食肯定不多,因此谁又能心情有多好呢。

随着队伍的不断前进,况叶也看到了今年分粮的状况,哪怕是最能干的队员,也没能分到三百六十斤的粮食。

目前最多也就两百斤出头。

终于轮到况叶,经过一番计算,他能分到的口粮也只有一百七十来斤。

其中小麦和杂粮加起来有一百一十斤,红薯有六十斤。

当然红薯的六十斤,是经过换算成粮食的,实际上算下来红薯有三百斤。

但这点粮食,远远不够一个成年男子一年的消耗。

红薯又是一种不耐储存的食物,最多能保存到来年的夏季。

但况叶分到的口粮,已经是属于中上水平了,队里还有分的更少的成年人。

把分到的小麦和杂粮放进箩筐,况叶轻松的就挑了起来,就这么一趟就把粮食运回了住处。

之后红薯,他也就跑了两趟,就把口粮全部运完了。

回到住处后,也没花多少时间,就把红薯放到土窖中,至于那点小麦和杂粮,根本就是举手的事。

存放粮食的时候,况叶看着屋内堆放的粮食叹了口气。

他目前摆在外边的粮食没有空间产出的,全是分到的口粮。大部分都是今天的小麦和杂粮,一小部分是去年剩下的一点。

去年之所以还有剩,也是他买下了简修文他们的粮食。

这些粮食加起来,两百斤都没有。

堆放在柴房一侧,也就占了小小的一个角落。

要是真靠这点粮食过日子,忍饥挨饿就是常有的事。

而到多数队员家里的粮食,还没有他摆在明面上的多,他们今年的日子会怎样,也就能够想象。

至于救济粮的事,况叶也是知道进展的。

那就是根本毫无进展!

从他领到的口粮就可以知道,与一个成年人全年最基本的三百六十斤相比,至少有半年的缺口。

而这至少半年的缺口,如果没有救济粮的补充,光靠翻年过后队员们自己筹集,这六七年的日子就可以想象。

现在外面的局势动荡,要是这救济粮到不了,到时候也不知道会酿成什么样的混乱。

第122章

况叶今天领到的口粮, 除了小麦和胡豆、豌豆这样的杂粮,还有红薯。

六十斤口粮换算成红薯,实际有三百斤。

三百斤的红薯,加上之前自留地收获的红薯, 总共约有五百斤。

这么大的量, 就算他每天消耗一斤红薯, 一年都是吃不完的。而红薯的储存时间有限, 要是在来年夏天之前消耗完, 算下来的话一天怎么也要消耗两斤有余才行。

况叶如今一个人住,空间中的粮食使用倒也比较方便, 可不想每天吃这么多红薯,毕竟这东西吃多了不仅烧心,还有另外一个有点糟心的副作用。

因此这些红薯,他得想个办法处理一部分才行。

空间中还有四千斤左右的蜜薯,正好也可以蹭着处理这些红薯的时候, 看情况拿出来一部分。

整理好领到的口粮,时间也才到半下午。

今天也不用上工,这空闲下来的时间,况叶把许久未用的石磨搬了出来,简单的清理一番后, 准备用它加工些小麦。

至于队上的磨坊,他就不去凑热闹了。

虽然今天所有人领到的口粮都不多,但毕竟是领到了新粮。目前许多人家的粮仓都快要见底, 拿到口粮的第一时间要加工的不会少,大多数队员家都祈盼在这一天能吃顿好的。

之前三年, 他和简修文他们生活的时候,领到口粮这天, 也都会第一时间磨些面粉来包饺子。

现在他一个人,倒是想继续保持这个习惯。

花了半下午的时间,用石磨加工了不少小麦,从简修文他们那学到不少制作面食手艺的况叶,晚上顺利的给自己包了顿饺子吃。

不过就算他空间的物资不少,但肉类还是稀缺品,饺子馅最多是韭菜鸡蛋馅。

这天晚上队里不少队员家,也和况叶一样,难得的吃了顿实诚的。

但第二天开始,这些队员家中继续恢复了往常的饭食,甚至一些队员家还消减了每日的口粮。

因为消减口粮的原因,一些队员干活的时候都没那么有劲了。

但这实属无奈,也就没有人多说什么。

“救济粮这事,啥时候了能有个信儿啊?”中途休整的时候,一个队员坐在田坎边,揉着有些空落落的胃问道。

队员家中昨天领了口粮,但看到那点粮食,所有人心中一划拉就知道这点粮食最多支持半年。

想到救济粮的事一直没有进展,队员家也就开始消减每日的口粮。他今早只混了个水饱,上午干活的时候,也省着点力气,但到半上午的时候,这肚子就开始咕咕作响了。

歇口气的空档,他也想打听打听这救济粮的事到底如何了。

“唉有啥信儿,这段时间庆国叔从公社回来就没笑着的时候,现在外面乱着呢。”旁边的队员叹了口气回道。

救济粮的事,九大队的人就没有不关心的。

每次大队长去丰水场镇,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但每次看到陈庆国回来的脸色,众人就知道又没有结果。

这种情况下,陈庆国每次回来的途中,就有不少队员找他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急切的队员们,陈庆国也没瞒着,毕竟这事他得说清楚,要不然不知原由的队员们,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事呢。

申请救济粮的事,公社其实早就把报告递上去了,但县城那边却一直没有回复。

原因不外乎如今时局混乱,申请救济粮这事,县城此时没有能做主的人,红/卫兵和“造反派”以及一些群众组织,让如今政府个部门的运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而且县城之上的观市,如今也处于乱局之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这样的乱局,乔书记这边也没法,他虽有一定的人脉,但也只是一个公社的书记。

队员们听到这个原由,也都只能无奈的叹气。

现在丰水公社还算安稳,但外面的局势如何,所有人都是有所耳闻的。

就拿安琼县城来说,就有一件令九大队所有人都非常吃惊的事,那就是县长都被扣上了“资本主义当权派”的帽子,如今被揪斗、关押。

“唉这好点的日子才没过多久啊,怎么就”旁边年龄大点的队员,也叹气不已。

况叶听着周围的队员叹气,知道后面大致走向的他,心情更要沉重几分。

关于救济粮这事,他还想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今年安琼县城的绝大部分的公社粮食都减产严重,这公粮也都大多免缴了,那么今年县政府的农业税收自然就少了。

这样县政府这边的留存也减少了,那么今年县城新粮入库必然会受到影响。

而城镇居民的粮食供应,也会受到影响,要是粮食部门的这边的调拨没跟上,那么县城也会出现粮食短缺的状况。

这样一来,这局势将变得更加的混乱。

“好了,还是干活吧,伺候好这地里的庄稼,总有点盼头。”歇息的时间结束,一个队员率先起身,再次拿起锄头开干。

有了第一个动身的队员,其他人也陆续的起身。

见此,况叶也抛开心中的忧虑,他想得再多,也改变不了大格局,还是现把地里的活干好才是。

时间就这么流逝,所有人都关心的救济粮这事,竟然有了一个好消息。

这是一月二十五号这天,大队长再次从公社回来的时候,脸上的表情终于不那么忧愁,可以明显看出带着点喜意。

队员们见此,自然是打听了一下原由。

大队长陈庆国也没瞒着,毕竟这是算是一个好消息。

今天他和往常一样去公社想找乔书记这边打听下救济粮的事,结果和之前不同,乔书记这边有个还算不错的消息。

那就是在前两天,县城的人民武装部奉上级的命令执行“三支两军”的任务。

因为武装部这边的行动,县城的乱局暂时有了缓解。

公社之前递上去的救济粮申请,终于有了点动静,如果后续顺利的话,那么救济粮这事就有了盼头。

当然乔书记和各个大队的队长,也还是没有完全放心下来。毕竟只有粮食真的到位,才会让人真正的安心。

至少和之前毫无进展相比,那种看不到希望要好得多。

但队员们却没想那么多,得到这个消息后,就迅速的传播开来。

况叶也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为此他心中也不由的舒了口气。

只要救济粮能调拨过来,粮食减产造成的影响会小不少,口粮不足的队员们也相对能好过些。

生活在物资丰裕年代的他,也是来到这个时代,才真切的感受到长期的饥饿是怎样的景象。

原主对于那三年的记忆,还有今年旱灾下队员们缩减口粮的景象,都只是其中小小的一角。

他真心不希望原主记忆中的景象再次重来。

有了这好消息,九大队的气氛都变得积极了不少。

但就在所有人都心情不错的时候,一则通知却扰乱了九大队所有人的好心情。

一月二十九号这天,中央发布了了春节不放假通知。

等这则消息传到丰水公社的时候,已经快要到小年。这则通知,丰水的各个生产大队自然也得执行,原本每年从小年开始到正月初五停工休息直接取消了。

队员们得到这则通知时,原本还期待着过年的心,一下就被冲散。

况叶听到这则通知的时候,心情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他不太了解十年动荡期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没想春节这样重要的假期都被取消了。

要知道春节在所有国人的心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这个时代的人更为注重。

就算是况叶原本的时代,也有句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而这个时代的人,特别是农村,一年到头最盼望的就是过年那几天。

但现在这春节不放假,这年还怎么过?

还有一件事,让况叶和队员们的心情更糟糕了不少。

那就是年底分红的事,今年因为春夏连旱的关系,大队上的收入也少的可怜。

最终陈庆方会计统计出来后,今年大队上的收支虽然有盈余,但减去储备金以后,队员们能分到的钱极少。

况叶这一年的收入,还比不上他第一年下乡干了三个多月的收入,最终只得到十来块的分红。

他都只有这点收入,那比他公分还少的队员,就分得更少了。

拿到这些钱,队员们一个个都不由得露出愁苦的表情。

去年本来就因为水灾,导致口粮不足,大部分队员家中都拿出了些钱够买救济粮,家中本就有一笔计划外的开支。

今年的分红这么少,到时候就算救济粮调拨来了,他们怕也是拿不出太多的钱财购买。

一想到这,所有人心底都愁的不行。

而时间小年那天,正好是二月二号,况叶这天正好要去丰水场镇给卫生院送货。

这天原本还是队上计划杀过年猪的日子,但今年大队上去没有过年猪可以杀。

干旱影响的,不只田地间的作物,还有九大队养猪这个副业。

今年大队上养的猪,除了留下繁育的,其余的只够交任务。

所以往年都热闹不已的小年,在今年却显得十分的冷清。

而来到丰水场镇的况叶,也再次感受到了这番冷清。

第123章

原本从小年这天开始, 所有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这个时候丰水场镇也会因为即将过年比以往都要热闹些。

但今天的丰水场镇,却没有去年那般热闹的场景。

原因也不仅仅是前不久春节不放假的通知。

还有打破“四旧”,关于一过年的习俗如今受到了限制;以及怕被扣“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让老乡们不再售卖农副产品和手工产品。

当然还有今年旱灾, 老乡们的收入锐减, 还担心着口粮的问题, 就更没有什么消费欲。

如今唯有卫生院这边的人还是和以往差不多, 况叶找蒋卫生员交接完货品后,蒋卫生员又马不停蹄的忙其他事去了。

因此况叶也没在卫生院这边久留, 而是准备去一趟公社的办公地点。

一是去找夏办事员缴税款;二是找乔书记让他再帮忙凑些药材。

如今场镇上的徐家药铺还是没有开门。

况叶是从讲卫生员那知道。

小徐医生和徐小哥的伤早就养好了,不过两人如今没法回来上班,干脆就和户籍所在的生产大队的队长商量一番,重开了队里的医疗站。

小徐医生所在的生产大队,离场镇的距离不算远, 平时来卫生院看病也算方便,但也比不上队里直接有医生坐诊,所以队上很乐意的就同意了重开医疗站。

因此,况叶如今的缺少的药材,只能找乔书记这边帮忙了。

不过今天他没遇到乔书记, 只得在缴税款的时候,把列出的药材单子交给夏办事员让其转交。

走出公社办公地点后,况叶去邮局寄了一封给况家人的信件, 之后再到饭店吃了个晌午饭,就直接回了九大队。

至于采买东西, 他之前在县城百货商店买了不少副食品和生活用品,如今只消耗了不到一半, 也就不去供销社了。

回到九大队后,时间也才午后不久。

今天他请了一天的假,下午的时间也就不去上工,准备忙点其他的事。

在屋子里歇息了一会儿,况叶就带着马草镰和一根扁担出了门。

他准备去柴山上弄点柴火,柴房中的库存不多了。

之后几天况叶也请了假,弄柴火的同时,也把屋子周围的阳沟清理了一番。

虽说今年春节不放假,但有些事还是得做。

但他一个人住,不像其他队员家能有其他的人手来做,这些活也就只能请假来弄了。

之后还给房屋做大扫除。

在清扫屋顶的扬尘蛛网时,看到之前修补屋□□的竹席,况叶心中一叹。

去年八月份的那场风灾后,因为原材料不足,当时修补屋顶不得不加上竹席。

之后在秋雨之前再休整了一次,勉强让屋顶漏雨的情况减轻。

但冬季过后,雨水也将逐渐增多,他这屋顶到时候怕是漏雨的地方不少。

这屋顶怕是还得再找人修整一番。

一想到这,况叶就觉得茅草的屋顶实在太麻烦。

但这屋子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大队上的财产,他想改建也是有顾虑的。

他倒是有考虑过买下这屋子,但也有些顾虑。

一是不知道能不能买;二是买下房屋也有些过于显眼。

思考一番后,况叶决定暂时将就住着,之后也找个机会问问大队长这边。

小年开始,整个九大队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但时间还是来到了除夕这天。

虽然春节不放假,但大家还是期待除夕这天晚上能吃顿好一点的。

但今年想要凑些肉菜着实有些困难。

过年猪没得杀不说,就是堰塘中的鱼也没法捞。

去年七月中旬过后,旱情的确逐渐缓解,但堰塘中的蓄水,经过秋雨过后,积攒得并不多,养鱼都有点困难。

这样一来,下半年养鱼这件事也就耽搁了,堰塘中如今没有鱼可捞。

如此没有猪肉,也没有鱼,队上大部分的队员家,今年的年夜饭难有一道像样的荤腥。

况叶除夕这天晚上,因为空间中有养鱼,倒是有一道还算不错的肉菜。

吃完晚饭后,想着明天还要上工,且只有他一个人,就干脆没有守岁。

除夕这天晚上,队里响起的鞭炮声也只有零星的几处。

第二天上工的时候,聚集到库房这边的队员并不多,小队长陈繁荣见此也没多说什么。

春节不放假的通知,让大队上没有停工,但一些人情世故还是得走动,一些队员干脆直接请假了。

大年初一在地里忙活,况叶和上工的队员们情绪都不高,手上的活也慢悠悠的做着。

好在这个时节农活本来就比较清闲,倒也影响不了什么。

六七年的春节,就这样没滋没味的过了。

随着春节过去,气温也逐步的开始攀升,地里的麦苗和油菜也蹭蹭的往上长。

见到地里的作物长得不错,队员们郁闷的心情才逐渐消散,干活也积极了不少。

毕竟只有粮食生产保障好,到时候口粮才不会少。

不过初春不久,一场倒春寒让才暖和不少的气温再次下降,队员们也因此有不少着凉的。

也因此,医疗站的陈繁仪还找况叶再多订了一些药品。

因为是临时增订的,况叶手上的库存不足,还请假忙活了几天才把药品制齐。

药品制齐后,他又马不停蹄的给医疗站那边送过去。

这么多人?

来到医疗站,况叶还未走近,便看到不少队员聚集在此,不由的有些惊讶。

往年倒春寒的时候,队上也有不少着凉的,他印象中好像没有这么多上医疗站这边看病的?

现在等待看诊的队员,医疗站的屋子已经待不下,屋外的阶沿上也有不少人。

等到况叶走近一看,这其中不少都是小孩和老人,加上带他们来看诊的家属,一时间让医疗站这边显得有些拥挤。

见此,况叶心底也大致明白了。

老人和小孩本来免疫力就比较弱,在剧烈的天气变化下,是最容易生病的那群人。

至于今年为何比往年还要多,他猜测可能是营养摄入不足的原因。

为了节省口粮,如今大队上几乎每家每户粮食都是省着吃的。

这让本来就营养不足的队员们,情况更加的严峻了,更导致了免疫力的进一步下降。

也因此一场倒春寒,让医疗站这边多了不少看病的队员。

“况知青,你来了,先等我一会儿。”此时陈繁仪刚好看完一位病人,见到来送药的况叶,招呼了他一声。

“陈医生,你先忙,我这边不急。”见此,况叶应了一声,找了个位置把装药的背篓放好。

陈繁仪紧接着查看下一位病人,对况叶这边也就不再关注。

看她这么忙,况叶也没打扰。

在等待期间,他也观察了一下来看病的队员们到底是些什么症状。

大部分都是因为骤然降温,着凉导致的感冒症状,比如咳嗽、发热等。老人的话,因为有其他的病况,情况要复杂些。

陈繁仪如今看诊的效率非常的快,看诊的队员们陆续的拿到药离开。

就在医疗站的病人只剩下两三个的时候,突然一辆自行车停在了门外。

自行车刚刚停稳,骑车的人就迅速跑进医疗站,同时还着急的喊道。

“陈医生!陈医生!忙烦你帮忙看看!”来人是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怀里抱着个五六岁大小的孩子,急急忙忙的把人放到了陈繁仪的面前。

小孩穿着一身棉袄,外面还罩着一件大衣,此时整个小脸通红,呼吸有些急促,人也处于昏迷的状态,甚至有些抽搐。

“丁叔,你先等一会儿,我先看看这小孩。”陈繁仪看了一眼小孩,就知道情况很不对,连忙让正在看诊的队员先等一会儿。

话音一落,就让抱着小孩的汉子,把小孩放到屋内的唯一的一张病床上,然后开始查看小孩情况。

对于这个情况,丁叔和医疗站其他等待看诊的人也都没有意见。

毕竟小孩的情况有目共睹,他们本来也不太着急,先紧着小孩这边也行。

见陈繁仪查看小孩的状况,所有人都忍不住观看,况叶也是如此。

只见陈繁仪拿掉包裹小孩的大衣并把其放平,之后解开小孩棉袄的领扣,腰带也让旁边的汉子帮忙解开。

之后便把小孩的头偏下一侧,同时检查小孩口中有没有分泌物,以免有异物进入呼吸道。

“况知青,帮忙拿下我抽屉里的一个银色盒子。”在检查的同时,陈繁仪看到旁边的况叶,就让他帮忙拿个东西,她现在空不出手。

“给。”况叶迅速的找到陈繁仪说的东西。

其实就是个铝制的饭盒,把盒子交给陈繁仪的时候,他还提前把盖子揭开了。

里面是一叠叠白色的纱布,以及一个针灸包。

陈繁仪拿起一叠纱布,卷了两下,就把它塞到小孩刚刚清理干净的口中。

“帮忙按住小孩的四肢,我这边给他扎几针。”之后陈繁仪又开口道。

见此况叶和那名汉子,一人按手,一人按腿,把小孩固定好。

陈繁仪趁着这个时候,迅速的清洗了双手,然后打开针灸包,取出细细的长针,找到几个止抽搐的穴位,开始针灸起来。

等到小孩的抽搐停止之后,陈繁仪才让况叶和那名汉子放开了小孩。

小孩此时还发着高烧,陈繁仪给其服用了退烧的药,又详细的询问了小孩的情况。

况叶在一旁也听着那名汉子回答,也了解了小孩的情况。

汉子不是九大队的,他们离九大队这边还算近,小孩的情况紧急,来不及送卫生院,就找到陈繁仪这边。

小孩其实从昨天晚上就不舒服,开始家里也没太注意,结果发展到小孩高烧不止,且出现呕吐抽出的症状,这才急急忙忙的把小孩送过来。

第124章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农村非常的常见, 这个时代的小孩都养的比较糙,而且医疗条件也不太方便。

也是现在九大队有陈繁仪支撑起一个医疗站,之前医疗站没有重开的时候,遇到小孩这样的情况, 得跑去更远的卫生院。

这期间病人很容易被耽搁, 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对此, 陈繁仪也知道其中的无奈, 只是多叮嘱一番, 小孩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里人应该怎样的处理, 当然最好是及时送医。

对于陈繁仪的叮嘱,无论是带小孩过来的汉子,还是医疗站的其它人,都听得比较认真。

除了况叶这种孤家寡人,哪家没个小孩, 要是遇上了也有办法不是。

在询问小孩情况的十分,陈繁仪也再次仔细的检查小孩的情况。

小孩现在有些意识,在检查的时候,能简单的配合。

经过一番诊断,陈繁仪给小孩再开了些药, 紧接着就让小孩当场服用了。

“先别回去,小孩留在这观察半天,如果情况有好转, 再带回去。”小孩现在还发着高烧,陈繁仪担心情况不对, 就叮嘱汉子一番。

“好!好!谢谢陈医生!”汉子听完叮嘱,连连点头, 十分感激陈繁仪。

小孩送过来,情况比起之前好转了不少,至少人不抽搐了,还醒了过来。

如今吃了药,也开始有点迷迷糊糊,汉子有点不放心,听到留下来观察半天,自是非常的愿意。

小孩这边的看诊结束,陈繁仪继续给丁叔看诊。

丁叔和之后看诊的队员,情况都不算急迫,基本上都是倒春寒引起的咳嗽。

等到他们拿完药,陈繁仪终于有时间和况叶交接一下药品。

“况知青,下个月的药,止咳丸、退热丸、感冒清丸,以及肠胃舒按照这个月的量供货可以不?”检查完况叶带来的药品,陈繁仪开口问道。

现在是二月的中旬末,倒春寒可能还要有几场。到时候医疗站这边的用药,怕是不会少,她得提前把要备好才行。

如果况叶这边货供不上,陈繁仪得找公社拿药才行。

不过最近一些药不怎么好拿,特别是一些西药,原因也是因为外面时局混乱,一些工厂甚至已经停工停产,工人们组织成所谓的“造反派”参与到“文化/大革/命”中去。

时局混乱又导致交通运输受阻,一些药品县医药公司采购十分的困难。

“这个月的量?”况叶有些皱眉。

他这个月供给医疗站这边的药已经不少,加起这次的量,已经快接近往常的两倍。

现在制药的部分原材料得靠乔书记那边凑,如今一些药品的产量其实他也不能保证。

不过陈繁仪说的这几种药,原材料倒是可以他自己凑,只是要麻烦不少。

随着降水逐渐恢复正常,植物也恢复了生机,一些草药也可以采摘炮制了。

要增加这几种药品的产出,况叶得自己采摘炮制不少草药。

“嗯,主要是现在公社那边拿药有些麻烦。唉,现在外面什么情况,你也知道。”看到况叶皱眉,陈繁仪也不没瞒着医疗站这边的难处。

给队员们抓草药其实也可以的,但一些草药,陈繁仪这边也不好凑,她也没有时间去采药炮制。

仅仅是给人看诊,就让她每天忙的脚不沾地。

而且况叶制作的这些成药,用了两年多的陈繁仪,相当的清楚这些药的效用有多好。

所以她还是希望,能从况叶这边多拿些药品。

“我这边尽量吧,而且到时候可能一次给不了那么多,得分两次送过来。”思考了一下,况叶还是决定应下。

现在医疗站这边在公社拿药有些麻烦这事,他还真有点意外,但想想外面的局势也就说得通了。

应下陈繁仪这边的订货要求,对他来说是麻烦了点,但也不是做不到,而且他也有一番考虑。

订货增加,收入自然也会增加。

除了这个,也有其他的考虑。怎么说他也是生活在九大队的知青,给医疗站这边解决一些药品的问题,对九大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这样一来,也算和陈繁仪以及大队长他们交好,也有利于他在这里的生活。

毕竟独木难支,他一个外乡的知青,和当地人关系好,在这个混乱的时局下,才更加的有保障。

当然他不希望医疗站这边缺药,这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

“分两次送完全没问题,只要能有货就行!”见况叶应下,陈繁仪心下松了一口气。别说分两次了,只要能供应足够的药品,分几次都行。

商量好供货的问题,药品交接的事情也很快办完,不过况叶还要从大队上的仓库兑换些草药。

好在这几月队员们也逐渐恢复了采收草药换公分,如今队里的草药库存足够他和医疗站这边使用。

背着兑换来的草药,况叶也没在医疗站这边久留。

医疗站这边增加订货量,他原本的制药计划得改动,而且按照现在的情况,卫生院那边说不定也会增加订货,他得多准备一些才行。

就在况叶忙着采药、制药的时候,一则和当时卫生院小孩有关的消息也传到了他的耳中。

这天他终于有空上工,在歇息的时候,就听到一起干活的队员说了一件事。

“嫁到六大队的陈繁菊前两天哭着回来了”说话的队员说起这事,脸上的表情唏嘘。

“怎么回事?陈繁菊他男人欺负她了?!”一位婶子听到这,不由的问道。

这个时代,嫁出去的女儿哭着回娘家,大部分都是在夫家受了委屈,也难怪这位婶子这样猜测。

“欺负啥,陈繁菊男人是能干,但一年到头在家的日子不多,家里的事多是听陈繁菊的。”

另外一位婶子接话,她也有闺女和陈繁菊一样嫁到六大队,对陈繁菊的婚后生活还是有点了解。

据她了解,陈繁菊的丈夫是个窑匠,一年到头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给人烧窑,家里的事大都是陈繁菊在支应。

当初陈繁菊尽心尽力的照顾半瘫的婆婆到其去逝,又照顾家里的大小事,其丈夫对她很是尊重。

而且陈繁菊也不是个任人欺负的,当姑娘的时候就泼辣,婚后更是性格不改。

“咋哭着回来了?”了解陈繁菊的情况,这位婶子就有些奇怪,不由的转头问起第一个说话的队员。

“唉,陈繁菊家的老二都见过吧,前两天听说人没了。”队员叹了口气回道,当时她正好遇到,看到人情况不对,一路把人送到陈繁菊的娘家,也知道了一些原由。

“没了?!咋没的?”听到这个消息,旁边的所有人,包括况叶都不由的侧目。

“我记得陈繁菊家的老二,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吧,机灵又能干,咋就没了?!”了解陈繁菊家中情况的婶子也相当的吃惊。

“得病没的,说是什么脑炎,发了好几天的高烧,人就这么没了。”队员唏嘘的说道。

陈繁菊一个人支应起一大家子,她有五个儿女,最大也才十三岁,丈夫又不常在家,唯一的大伯子一家又在外地谋生。尽管她性格要强,但也难免有顾虑不到的地方。

六大队离丰水场镇的距离和九大队一样,且离九大队的是差不多这么远的距离。

家中的二女儿生病,一开始陈繁菊没送二女儿去卫生院,而是扯了些金银花藤熬水给她喝。

但到后面情况越来越不对,才把人急急忙忙的送到卫生院,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尽管卫生院这边进行了抢救,但最终还是没救过来。

养到十来岁的二女儿就这么没了,陈繁菊心里悔恨至极。

她打听了一下二女儿到底是得了啥病,听说是脑炎,要是能及时送医,人说不定没事。

最近气温变化大,正是脑炎的高发期。卫生院这边也接诊了一些患脑炎的小孩,送医及时的大部分都没事。

“脑炎?陈医生前不久不是接诊了一个得这病的小孩吗,那个小孩最后来拿药的时候,看着好好的啊。这个病,这么严重的吗?”一个队员听说是脑炎,就想到陈繁仪接诊的那个小孩。

当时队员听说小孩得的就是脑炎,但几天过后,人虽然有点蔫,但已经没什么大碍。

队员说起的这个小孩,况叶也知道,正是他那天送药过去遇到的那个。

虽说是同样的病症,但送医及不及时是个很大的问题。

当初那个小孩,是头天晚上发烧,第二天就被送过来就医了。加上小孩家住的生产大队离九大队算近,其家长骑着自行车一路奔袭,在途中也没耽搁多久。

最终送到陈繁仪手上的时候,情况还不算严重,经过一些列的治疗,人才没事的。

而陈繁菊二女儿的情况不一样,家中支应的人太少,病症耽搁太久,送到卫生院这边路途又太远,最终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脑炎这病越早治疗越好,人能少受不少罪。而且人烧太久容易把脑袋烧坏,严重的就像这位陈家姐姐的女儿一样。”对于脑炎况叶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看的书有相关病症的,倒是回答了队员的疑惑。

“唉也是,三大队的那个牛娃子,不就是被烧傻了的。”听到况叶的话,一个婶子叹息一声,想起三大队的一个傻小子,就是小时后发烧太久,最后一个机灵的孩子成了一个傻子。

“唉要我说陈繁菊这日子过起来也苦。”陈繁菊的遭遇让了解的队员叹息不已。

“谁说不是呢”

在场的队员们都唏嘘不已。

不过这个时候谁的日子也不算好过,也最多感叹一番,之后还是得继续手上的农活。

第125章

就在况叶以为脑炎这件事, 只是因为倒春寒气温骤降,导致有零星的患病者时。

事情却往着一个糟糕的方向发展。

三月初,按照以往的习惯,他背着药品给卫生院那边送货。

在抵达卫生院的时候, 却看到卫生院这边情况有些混乱。

此时卫生院一片忙乱, 不少患病的小孩因为不舒服, 时不时的哭闹, 陪伴的家长也面露焦急。

卫生院的徐医生、熊医生的接诊室人满为患。伍卫生员和蒋卫生员此时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配药、打针,时不时安抚焦急的家长。

“这是怎么了?”况叶见蒋卫生员他们实在没有时间招呼他, 就找了一个情绪比较稳定的老乡问道。

“发烧的小孩有点多,熊医生他们让人留下来观察一段时间,所以现在有些乱。”

老乡来得比较早,但一直没能看上病,原因是有不少发烧的患者情况比较急, 他这边倒也不算紧急,就等到现在。

“可不只小孩,还有好几个上了年纪的也烧得厉害。”旁边的另一位老乡也开口道。

之前有好几个老人,是被家里人抬过来的,情况也不怎么好。

“都是发烧?还有其他的症状吗?”听完两个老乡的话, 况叶不禁皱眉,这情况似乎有些不对!

往常卫生院看诊的人也不少,但这么多发烧的人却是没有过的。

“有说头疼恶心的, 有的还咳得厉害,还有不少有呕吐的症状, 有的烧得抽搐,甚至还要些昏睡不醒的。”

刚刚开口的那位老乡回答了况叶的问题, 他也在卫生院等了许久,发烧患者的情况也算了解不少。

“徐医生他们有说是什么病吗?”况叶再问了一个问题,光看这些症状,也不能确认到底是什么病。

他虽然看过不少医书,但毕竟没有人指导和实践,也没接触患者,不好下结论。

“有些说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有些情况有点严重,说是脑炎。”老乡回想了一番,便回答到。

脑炎?

再次听到这个病,况叶就觉得有些不对。

虽说这个季节是脑炎的高发期,但往年没有这么多啊。

但现在卫生院太忙了,他想要知道更详细的情况还得等待。

等到蒋卫生员这边终于有空闲,况叶迅速的找到他,交接这次送过来的药品。

期间也打听了一下情况。

“这段时间卫生院的确比往年还要忙,我们也的确接诊了不少脑炎的患者。因为这个情况,后院空着的屋子弄了好些床,方便这些患者留院观察。”

蒋卫生员说起这事,就觉得整个人都快没力气了,这段时间病患增多,留院观察的还不少。卫生院也就两个医生和卫生员,不时还要下乡巡诊,一时间每个人忙得像陀螺。

“脑炎患者这么多,有传染的情况不?”关于脑炎,据况叶了解,一些是具有传染性的。

卫生院这边的条件比较简陋,要是真遇上流行性脑炎,情况就麻烦了。

“这个倒还好,根据观察,目前倒是没有。”蒋卫生员也是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自然是知道流行性脑炎的。

卫生院接诊的这些患者,其周围倒没有出现被感染者。

“那今年患病的是不是太多了,还是多注意点好。”况叶却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心底总有一丝不安。

“况知青,这个你放心。”见况叶这么紧张,蒋卫生员笑着宽慰他一句。

这件事徐医生和熊医生早就交代过,要不然也不会把卫生院后院的空房间收拾出来。

见蒋卫生员他们有数,况叶也不多说什么。

今天卫生院这边相当的忙,交接药品蒋卫生员这边动作非常的快,期间还谈起增加订货量的事。

卫生院和九大队医疗站一样,这段时间因为看诊的人增多,加上一些药品比较难获得,就希望况叶这边多提供一些药品。

在他还没送货之前,卫生院这边就让人提前知会了一声。

况叶在陈繁仪提出增订的时候就准备了一番,和医疗站一样,卫生院这边要的货他也一次性完成不了。

所以得分两次送过来,今天给卫生院的货是目前能拿出来的,下一批货差不多要等到三月中旬的时候。

之前时间还不是很确定,现在大致确定后,他得给卫生院这边说一声。

蒋卫生员知道下一批货送过来的时间,疲惫的身心倒是好了点。

作为给患者配药的他,是知道目前卫生院的药品有多紧张,况叶这边能把药送过来,也给他们的工作减轻了些负担。

从卫生院出来之后,况叶再去公社的办公地点,找到夏办事员缴税款,同时也是想找乔书记这边帮忙,让他多凑点药材。

订单增加,需要的原材料虽然大部分可以靠他自己凑齐,但实在是太费精力。

不过今天他还是没有遇到乔书记。

和夏办事员打听一番,乔书记去县城了,况叶也只能把药材的单子让夏办事员转交。

至于后面能不能得到他想要的药材数量,只能等十号左右才知晓了。

之后他也没在场镇上久留,简单的逛了一下,就回了九大队。

他还得加紧完成剩余的订单,回去还有得忙呢。

采摘缺失的草药、炮制,再制作成成药,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少。

等到乔书记这边派人把他这个月订购的药材送过来的时候,他手上制药的活还没结束。

而乔书记这次让人送的药材,况叶检查了一下,一些药材货量也出现了不足量。

对此,他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免不了叹气。

现在县城的局势,比起之前还要混乱。

之前县城的人民武装部队遵从上级的命令,开展了“三支两军”的行动,使得混乱的局势短暂的稳定了一段时间。

但随着一月海市那边的“一月夺权”风暴,夺权之风席卷全国,刚刚稳定一些县城,再次陷入了混乱的局面。

各个“造反派”的团体,开始层层夺权,普遍的揪斗领到干部。

而县城人民武装部队,人员有限,再加上受到“造反派”的影响,没有能力继续稳定县城的局势。

年前九大队所有队员都以为有盼头的救济粮,在这样的局势下,也再次没了音信。

为此大队长陈庆国这边没少发愁。

而公社的乔书记这边显然也没少为此事奔波,所以这段时间况叶每次去公社办公地点都没遇到人。

更加混乱的局势,也造成了县药材公司的采购受到了影响,导致了这段时间药品更加的紧张。

乔书记这边能帮忙凑到这些药材,况叶其实已经相当惊讶了。

他前两年就在空间种植了不少药材,实际上一些缺失的药材,也能想办法补充。

好在,他之前就有准备,这两年花了不少精力的实验,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有了可以调整配方的用药,倒也能给空间的药材做一些掩饰。

收到这批药材,况叶继续加紧时间制药。

终于在三月十五号之前,完成了这个月所有的订单。

在去场镇前一天,他先给医疗站那边送了货。

送货的时候发现医疗站这边的病患仍然不少,其中还有两例脑炎的患儿来复诊。

之后和陈繁仪交接药品的时候,况叶对脑炎这病比较关注,就多问了几句。

知道她这段时间,其实医治脑炎的患者不少,短短半个月不到加起来差不多有十位。

其中有八位是儿童,另外两位一个是老年患者,一个是身体本身就比较差的中年妇女。

当然这些患者只有两位是九大队的,其余的全是附近生产大队的。

十位脑炎患者,陈繁仪也觉得有些多,不过现在的气温变化剧烈,今年因此患病的人本来就比往年多,有这么多倒也不算多异常。

至于传染性,她这边也观察过,这些患者本身就分布零散,到没有出现况叶担心的问题。

得到这样的回答,况叶有些担忧的心倒是落下了不少。

但在第二天给卫生院那边送药的时候,却从蒋卫生员得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安琼县出现了流行性脑炎,并且已经蔓延开来。

如今县城脑炎患者已经多达上千,周边的一些公社也有不少患者。

就是丰水公社的卫生院,也接收到了两名流行性脑炎患者,目前正被单独隔离着。

“这么多?!”况叶听到上千的病患时,不由的惊呼一声。

上千的脑炎患者,加上周边公社的,数量还会更多。

以安琼县城目前的医疗资源来说,并不足以救治这么多患者。要是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这后果况叶这边不敢想。

“嗯,现在县城那边的病患大部分被隔离了,但情况并不乐观。”蒋卫生员沉重的点了点头,接着说了一下目前县城的情况。

流行性脑炎具有传染性要被隔离,一些民众自然畏惧,这个时候有些人就想着往下乡跑。

丰水公社的卫生院接收到的两名患者,其实就是从县城跑出来的。

流行性脑炎这事,乔书记这边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也很快的反应过来,两名患者就是被民兵拦下来的。

“这件事已经上报了吧?”况叶知道这种大规模的传染疫病,卫生系统是有专门的上报流程的,但现在的局势混乱,他有些担心,忍不住询问了一番。

“上报了,听说省城那边已经支援队伍过来了,除了人员还有物资。”蒋卫生员说道这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放松了一些。

好在县城的卫生防疫部门还算没有彻底废掉,脑炎流行这件事及时上报了,他听说省医学院那边派遣了一百余名医务工作者来安琼县支援。

治疗脑炎患者需要不少药品,目前安琼县城的药品储备不足,省城派遣的支援队还带了不少药品过来。

“呼~,那就好。”听到已经有支援,况叶不由的舒了口气。

他还真担心因为局势混乱,导致这次脑炎流行不受控制,现在看来当局还是有控制局面的能力的。

第126章

从蒋卫生员这得到县城脑炎流行的消息, 虽然知道省城已经派出支援,况叶的心还是不怎么平静。

卫生院这边很忙,他也没在这久留,之后更是没在场镇多留, 而是早早的回了九大队。

回程的时候, 他特意加快了步伐, 在中午之前回到了队上。

脑炎流行这件事, 他的先和陈繁仪这边说一声才行。

昨天和陈繁仪交谈的时候, 明显她还不知道这个事,想到卫生院那边隔离的两个流行性脑炎患者, 况叶怕周围还有漏网之鱼。

上午的时候,陈繁仪一般在医疗站,但下午的时候就不一定了,所以他才急急忙忙的赶回来。

“县城出现了流行性脑炎?!”听到这个消息,陈繁仪也不由的惊呼一声。

“嗯, 你这边看诊的时候注意下,有情况的话,及时找大队长他们。”

那些担心被隔离的人跑到乡下,总要找医生看诊的,陈繁仪作为附近小有名气的医生, 说不定就能遇上。

况叶这边提前通知她一声,也好有个准备。

“行,我这边注意点。”对于这个提醒, 陈繁仪点头采纳。她知道流行性脑炎的危害,既然知道了自然不会大意。

提醒了一下陈繁仪, 况叶就回了住处。

至于大队长那边,倒用不着他去说。先不说陈繁仪肯定会去找大队长, 就说今天大队长也去了公社,目前应该也从公社那知道了相关的消息。

果然事情不出他所料,就在第二天,大队上就通知了大家集体开个大会,说的就是关于脑炎的事。

得知县城脑炎流行后,乔书记这边召集了各个生产大队的队长,布置了相关的防疫工作。

其中就有让各个生产大队,密切关注最近回乡的人,或者陌生的来人,以防感染者到处乱窜,扩大传染范围。

当然还有其他,比如队上出现发烧患者,需要及时报备,以便及时送医救治,且期间做好隔离防范工作。

队员们听到脑炎流行,不太了解这到底是个啥病,但知道会传染,担心是瘟疫,就算省城派遣了支援的医务工作人员,心中也不免有些慌乱。

一些之前听说过陈繁菊二女儿的事的队员,知道这个病是会死人的,心中更是担心。

一时间队员们集合的晒坝闹哄哄的。

好在大队长这边有准备,陈繁仪这边被提前委托,现场给各个队员们做相关的讲解。

陈繁仪行医开始,因为不错的医术,深受队员们的信赖。

对于她的话,队员们愿意相信,听着她解释流行性脑炎的相关情况,队员们的心算是落下来一点点。

它的传染性相对没那么强,主要易感人群是体弱的儿童、老人,以及免疫力差的人群。

只要按照规定做好防范,有情况及时就医、做好隔离,危害能够降低不少。

队员们的情绪暂时被安抚下来,九大队的防疫工作也顺利的展开。

队上有陈繁仪这名医生,以及会制药的况叶,相关防疫工作倒是比其他生产大队要周密不少。

为了以防万一,况叶和陈繁仪这边,根据实际情况商定了一个预防的药方,连续三天熬了好几大锅的汤药,分发给各家各户。

其中的药材大部分都是队上提供的,但有一小部分如今想要凑齐,有些困难,最后况叶由况叶这边提供。

当然队里也不白拿况叶的药材,而是用工分置换的。

对此况叶倒也愿意,原因是他今年请假的时间不少,两个半月的时间,挣的工分还不如原来的一个月。

如今有了这些工分,后面分粮食的时候,才不至于惹人闲话。

防疫工作有序的展开,流行性的脑炎倒是没有出现在九大队,因此队员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常态。

况叶这边请假的日子依然不少,除了忙着采药、制药,还有一件事花了他不少精力。

那就是屋子旁边的那块小菜园。

三月份,气温已经不算低,种植药材的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

小菜园他准备留出五分之一种植些蔬菜瓜果,另外的五分之四则准备用来种植药材。

小菜园其实早在二月份的时候,就被况叶整理了一番,秋季种植的蔬菜收获之后,准备种植药材的地一直都被空置着。

空置这段时间,况叶根据他看过的种植类的书籍,翻土、埋底肥、改良土壤,为种植药材准备。

至于药材的育种,为了提高存活率,况叶准备在空间进行。

现在他一个人住,这件事操作起来倒也方便。

等到空间中育苗的药材大部分都可以移栽,外界的气温虽然还有点低,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况叶也就开始了移栽的工作。

在移栽这些药材幼苗的时候,春季蔬菜的育苗工作他也没忘记。

当然小菜园周围种植的果树,况叶也花了些心思管理。

去年因为旱灾的关系,栽种的这些果树,最终只吃上了最早成熟的樱桃,和零星的枇杷。

至于李子、桃子、梨等其他水果,都因为干旱问题,为保证果树存活,结的果子都不得不全部撸掉。

虽然况叶空间中有种果树,并不缺水果吃,但空间中的水果不能大摇大摆的拿到他人面前。

这个时代,水果也算是稀缺的东西。

为了保证粮食的生产,果树的种植面积非常的小,一般就是队员家自己房前屋后种了几棵。

至于供销社这些地方卖的水果,价格可不便宜。

小菜园周围种植的果树,是况叶当初下乡种植的,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有三年多了,树形虽然不算多大,但好好管理产量也有不少。

之前刘康民他们馋得不行的樱桃,因为况叶时不时用空间中泉水浇灌的原因,如今树上的果子不少。

青色的小果,在树叶下方藏都藏不住,如今已经开始膨大,四月份的时候应该能收获不少。

而其他的果树,诸如桃李这类的,如今正值花期。结出的花朵十分的繁密,况叶也时不时进行适当的疏花。

到时候这些水果成熟后,就算况叶不吃,也可以来拿送人,还不用担心它们的出处。

除了移栽药材,况叶还有一个打算。

那就是尝试能不能在空间外种植灵植。

况叶空间中有四种灵植,青蕴竹、云芝草、朱栗果、晴玲花。

青蕴竹因为植株太大,他目前不准备在外试种,其余的三种灵植他都准备试试。

这三种灵植,最终的成株都不算大,如果能够种植成功,也能很好的隐蔽在一堆药材之中。

朱栗果、晴玲花,经过三年多的种植,他手上的种子有不少,倒可以放心的实验。

云芝草在年初的时候,原本的六株终于收获了不少种荚。

这些种荚中的种子剥出来却不算多,要实验的话就必须得谨慎。

不过况叶准备慢慢来,三种灵植每样试着在外面种植两株。

他也不会一上来就直接在外面播种子,而是先在空间育苗,在移栽药材的时候,也顺便把它们移栽了出来。

灵植种下去后,况叶把它们分成了两组,每天早晚都要去看一下,其中一组期间还时不时用空间中的泉水灌溉,另外一组则用普通的井水浇灌。

目前两组灵植没出现枯萎的情况。后面到底如何,有怎样的区别,还得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行。

在忙着这些事的同时,况叶也不忘关注外面的情况。

流行性脑炎这件事,虽说九大队这边没受到多少影响,但最近他不时从其他人口中听说,丰水公社的其它生产大队、以及临近的圆坝公社和三汇公社的情况。

这些地方也出现了零星的病例,有些不处理不及时,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后果,甚至出现了死亡的病例。

好在事发之后,公社反应过来,让事件没有继续扩大。

整个县城关于流行性脑炎的防疫工作,总体来说,错漏难免但大体在掌控之中。

能做到这般,其实也和最近变化的局势有关。

自从去年动荡开始,今年一月从海市开始的“一月夺权”,让夺权之风席卷全国,造成全国各个地方的局势更加的混乱。

大部分的地方的政府都处于瘫痪状态。

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在这个月十八号发出了一则通知“停止大串连建立革命三结合的临时权力机构”。

根据这则通知,县人民武装部队相关的领导小组,成立了县生产委员会,下设相关的各个办公室,行使政府的职能。

这期间,因为有政策的支持,一批“造反派”的领头,以及打、石匝、抢分子也被逮捕。

政府职能逐渐有人管控,加上逮捕行动,让县城的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

因此,防疫工作也相对顺利的展开。

随着县城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时间也来到了四月份,二号况叶按照之前的习惯去丰水场镇办事,再次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他到公社办公地点找夏办事员缴纳税款的时候,从其桌上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

救济粮的事,终于再次有了进展!

县生产委员会成立后,一些滞办的事项也再次有了进展,救济粮申请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三月中旬的那则通知,不仅仅是安琼县,其他地方的局势也暂时得到了控制。

救济粮这事关系重大,局势得到控制后,安琼县城相关的人员,就马不停蹄的推动着这件事。

安琼县城申请调拨的救济粮已被通过,目前调拨的粮食已有一部分到位,剩余的也在运来的路上。

尽管自己不缺粮食,但每天看着周围的人缩减口粮,导致身体状况不佳,他心下很不是滋味。

如今救济粮终于有实际的进展,如何不让人高兴呢。

第127章

救济粮的事有进展, 在况叶从丰水场镇回来的第二天,就传遍了九大队。

这个消息倒不是从他这传出去的,而是大队长这边也得到了消息,当天从公社回来就把消息传开了。

得知这个消息, 队员们可比况叶要高兴多了。

这可关乎到他们的口粮问题。

时间进入四月, 年初领到的口粮, 经过三个月的消耗, 哪怕是再怎么节省, 依然消耗了小半。

为了填饱肚子,今年开春之后, 山间田野的野菜,都相当的少见,大部分都被采摘回去用来果腹。

现在救济粮有了确切的消息,所有人自然是相当的高兴,毕竟饿肚子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

这个时节又是当地农忙的时候, 吃不饱年干活都没力气。

如今有了救济粮的消息,队员们才敢把口粮增加一些。

看着勉强吃饱了队员们,终于没有出现晕倒在农田里情况,况叶知道就知道这则消息带来的改变。

有了希望,队里的气氛后活跃了几分。

队里那群小孩, 最能体现这份活跃。

这不,就连况叶这没多少人光顾的小院,也迎来了一群小孩。

这群小孩出现, 在家况叶炮制药材的况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见到小孩聚集的地点,他也明白了这群小孩的目的。

小菜园旁边的樱桃树上的果子开始红了, 显然引来了嘴馋的。

农村的小孩对于哪里有好吃的,相当的熟悉。为了口吃的, 这些小孩才来到况叶的住处。

要知道平时队里的小孩,一般是不来他这边的。

况叶九大队已经快四年,和队员们也相当的熟悉,对于他这个知青,大家倒也没了最开始的排斥。

但一些隔阂还是存在的,队里的小孩一般不会接近知青。

又因为况叶和简修文他们,除了张友岁之外,个子都比较高,身体虽然算不上魁梧,但看着也有些唬人。

而况叶又是其中的翘楚,他如今的个子已经有一米八/九,而九大队一般的成年男性,个子普遍在一米六出头,站在他旁边几乎矮了一个头。

随着他开吃补益丸,就没再出现过饿过头的情况,身材也不再单薄。如今他看着精瘦,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力量感不弱,加上有些黝黑的皮肤,光是站在那就能让小孩离他远远的。

所以哪怕他现在一个人住,也很少有小孩回到这里来。

面对诱人的樱桃,一些小孩战胜了害怕的情绪,不过却不敢没经过况叶的允许,就采摘树上的樱桃。

“况叔叔,我们可以摘点樱桃吗?”开口的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为了吃到樱桃竟然开始卖乖。

队里的小孩虽然大都不接近况叶,但他对队里的小孩还是比较熟悉的。

六岁的小男孩,是小队长陈繁荣的小侄子,平时淘气得很,况叶没少见到小男孩的爸妈揍人。

“况叔叔,我们可以摘点吗?”有了第一个带头的,其余的小孩也陆续开口。

面前的四个小孩,都是一小队的,面对这样的请求,况叶倒也不好拒绝。

不过他却不打算就这么让小孩摘樱桃,要是让小孩随便摘,他敢保证樱桃树都得折了。

“樱桃可以给你们一些,但你们得拿东西来换才行。”在四双期待的目光下,况叶沉默了一会儿,就在小孩们以为没结果的时候,他才缓缓的开口道。

“什么东西?”没想到能等到回话,迟疑了一会儿,最开始说话的小男孩最先反应过来。

其余三个小孩也随之反应过来,齐齐的望向况叶。

“这个叫做杜衡,是一种草药,用这个换怎么样?一斤新鲜杜衡换一斤樱桃,再多就不换了。”况叶从小院中正在晾晒的簸箕中拿出一株草药,放到几个小孩面前,让他们认认。

他手上拿的这株杜衡,是今天才采摘的,洗干净晾晒的时间不久,还保持着比较新鲜的状态。

杜衡生长在阴凉湿润的草丛,或者林下岩石旁阴湿且肥沃的地方,要是能找到一处,周围也会有不少,一斤新鲜的并不难凑。

不过考虑到樱桃树的产量有限,况叶最多能给四个小孩每人一斤。

“可以用这个换?”见到况叶递过来的植株,小男孩并不认识,但想吃樱桃的心,还是拒绝不了这个交换条件。

“可以,这个你们可以带着,按照它的模样来找,不过这个可不能吃,有毒的。”况叶笑着点头,还不忘叮嘱了一下。

他到不怕小孩拿着个入口,毕竟杜衡看着就不能吃,比起蛇果这些野果对小孩的吸引力差远了。而且四个小孩都是六七岁的模样,已经是能听得懂话的年纪。

“好,我们用这个换。”小男孩接过况叶手上的杜衡,就急忙招呼小伙伴们离开。

看着迅速跑远的小孩,况叶摇头失笑,便继续去忙炮制药材的事。

时间很快来到傍晚,上午跑到他这来的四个小孩,也再次出现。

“况叔叔,我们凑齐了这个草药,可以换樱桃了吗?”四个小孩,手上分别有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带土的杜衡。

“我得先看看。”此时况叶正在收小院中晾晒的草药,见此,也停下了手上的活。

四个小孩,乖乖的把竹篮递到况叶面前。

他也没马虎,而是仔细的检查起竹篮中的杜衡。因为有参考,竹篮里的杜衡倒是基本上没采错,就是小孩动作有些马虎,有些杜衡只拔了茎叶,没有根须。

不过杜衡全株可入药,倒是影响不大。

至于重量,况叶随手一掂量,就知道这几个小孩没有耍滑头,每个竹篮中的杜衡都有一斤有余。

“怎么样?”

“没有问题,你们等我一会儿。”检查完后,况叶把竹篮清理干净,带着几个小孩来到樱桃树旁。

“这树小,果子我帮你们摘。”看着几个小孩跃跃欲试,况叶开口道。

樱桃树主杆还没况叶手腕粗,要是让几个小孩自己摘,这树怕是要被霍霍得不行。

“好吧。”看着况叶,几个小孩没敢直接动手,只能呐呐的点头。

虽说不让几个小孩动手,但况叶也不是完全不让他们参与。

先摘下一些树叶,让小孩把叶子垫在竹篮中,之后才把采摘的樱桃放进竹篮中。

期间况叶还会把一些柔韧性好的枝丫拉低,让小孩自己动手摘一些。

两颗樱桃树,今年结的果密密麻麻的,第一波可以采摘的樱桃不少,几个小孩的竹篮中很快就堆积了不少樱桃。

每个竹篮中大约有一斤半的时候,况叶停止了采摘,带着几个小孩离开了小菜园。

当然这期间,几个小孩也吃了不少。

送走几个高兴不已的小孩,况叶在收完晾晒的药材后,也采摘了半斤左右的樱桃自己吃。

树上能摘的当然不只半斤,不过他却不准备今天全部摘下来。

一是樱桃本身不耐保存,当地一般的品种皮非常薄,基本上当天摘,当天就得吃完。他栽种的这两颗樱桃,皮稍微要厚一点,但也保存不了多久。

二是樱桃吃多了容易便秘,他如今一个人,半斤樱桃就差不多了。

为此他还提醒过几个小孩,樱桃别吃太多,那一斤半的樱桃,其实有让他们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的意思。

就在几个小孩换了樱桃之后,陆陆续续和况叶比较相熟的队员也找到他,在他这换了些樱桃。

随着樱桃树上的果子不断减少,况叶也采摘了一些送人。

就比如和他关系比较好的陈繁勋一家,小队长、大队长,以及陈繁仪那都送了一点。

之后他还挑了个时间,给卫生院的徐医生等人,以及公社的乔书记和夏办事员送了些。

这样一来,两颗樱桃树的果子也消耗的差不多。

就在樱桃吃完不久,流行性脑炎这事也有了结果。

自从三月中旬省城派遣医务工作者支援安琼县,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有余。

经过月余的支援抢救,流行性脑炎也终于得到了控制。

不过这次疫病,还是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关于疫病的统计,也在不久后出来了。

这次流行性脑炎,安琼县统计到的患者多达三千三百余人,而其中仅仅是死亡的病例就有一百六十一人。

病后造成比较严重后遗症的病例也不少,但相关的数据,况叶没从哪获得具体的消息。

不过这次流行性脑炎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点八。

这样的死亡率,让况叶叹息不已,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和物资条件,加上时人观念和时局的影响,最终造成了这么多人的死亡。

流行性脑炎得到控制后,相关的防疫措施也放开了,队员们的心也随之放了下来。

随着救济粮的到位,队员们也得到了配额的粮票,凭着这些粮票,他们可以购买到粮食。

拿着粮票,买到粮食后,九大队地里干活的人都比之前多了。

时间也来到了五月份。

就在九大队众人忙着收小麦,种水稻的时候,原本稳定的局势又再次乱了起来。

第128章

因为中央相关的政策决定, 当初三月被逮捕的“造反派”领头,以及其他的骨干成员,被全部平反释放。

也因为这个决定,之前人民武装部队“支左”的大方向被全盘否定, 刚刚建立的领导小组也最终陷入瘫痪。

加上被释放的这群人, 联络组织了一个“红囚徒联络站”, 开始对公安政法部门进行打击, 导致县城的相关部门也陷入了瘫痪。

一时间, 刚刚安稳不到两个月的局势,又再次动荡起来。

这样的局势下, 现在安琼县城相当的混乱,底下的公社也受到了不小的波及。

就是丰水公社这边,也受到了些影响,好在影响不算多严重。

主要原因是这个时候,正是当地一年中农忙的时节。

去年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 让农村所有人都特别重视今年的粮食生产,毕竟谁也不想饿肚子。

五月份,地里的小麦、油菜得赶紧收,水稻、玉米、红薯等作物得尽快种下去,队员们一天天忙得团团转, 根本没有多余精力去关注动荡的局势。

而“造反派”目前的精力大部分都在县城,下边的公社虽然也有小部分势力,但要是公社想糊弄过去还是可以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 况叶心情有些复杂,庆幸和担忧都有。

庆幸如今九大队还算平静;担忧局势会更加的动荡, 打破现在平静。

不过这段时间忙得歇口气的时间都少,让他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这些情绪中。

进入五月, 已经是初夏,之前病患较多的情况也有所缓解。按理说卫生院和医疗站这边也该恢复原本的订货量,但情况却有些不一样。

订货量的确是减少了些,但总体还是比最初的要多。

其中的原由,况叶也清楚。

从三月下旬开始,局势稳定了约一个来月,医药公司这边的药品采购,也有了些许的进展,让县城的用药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但毕竟时间还短,情况没得到彻底的解决。

结果五月初,局势再次动荡起来,药品采购也受到了影响。卫生院和医疗站这边,为了以防万一,在况叶这的订货量就没有消减太多。

为此况叶制药的活也没减轻多少,还因为有些药材凑不齐,不得不自己采摘炮制,以弥补原材料的短缺。

有些药材当地也是没有的,乔书记那边趁着之前局势暂稳的时候,给况叶凑了不少,才让他能接下这样的订货量。

但现在局势再次动荡起来,要是持续时间太久,这样的量他这边也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除了制药,况叶这段时间还忙着上工。

这个时候他也不好请太多假不上工,“双抢”的时候,整个生产大队哪怕是五六岁的小孩都没闲着的。

这期间况叶一个人生活杂事不少,还得忙着管理小菜园,以及空间的田地。

他每天从早上睁眼,到晚上入睡,能空出来的时间太少,也实在没太多的精力想太多。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五月底,“双枪”进入尾声况叶才终于有了点空闲的时间。

这天他难得请了个假,下午在小菜园转悠,打理了一下蔬菜瓜果,再顺便看看种植的药材和灵植。

种下的药材,因为都是在空间中育苗的,如今生长状态都不错。

况叶只需要平时给它们除除杂草,浇浇水。

灵植当初每种也只移栽了两株,倒也花不了多少力气管理。

但经过两个来月的生长,两组灵植的状况,有了明显的不同。

没有浇灌空间泉水的那一组,一开始还保持这鲜活的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组的灵植却没有任何生长的迹象。

显然出现了僵苗的状态,直到前不久,植株更是开始枯萎,最终没能成活。

另外一组用空间泉水的灵植,目前倒是依然存活,也没有出现僵苗。

但其生长速度相当缓慢,而且苗情也非常的弱,远远比不上种植在空间中的灵植。

实验情况不算好,但在况叶看来已经算是不错。

灵植还是可以在外面种植的。期间需要依靠空间的泉水,目前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现在也没想着要在外面种多少灵植,只是为一些药品的出处提供一些依据。

哐当~哐当~

就在况叶慢条细理的打整小菜园时,一阵铜锣的声音在队上响起。

听到这,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仔细听随着铜锣声后传出来的喊话。

这是九大队通知各个队员紧急集合的方法,只有在出现比较重大的事件时,才会拿着铜锣到处通知所有人。

仔细倾听后,知道是叫所有人此时去二小队仓库那边的晒坝集合。

望着头顶的太阳,况叶大致判断了一下时间,应该是下午四点左右,此时大部分队员还在地里干活呢。

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这么急急忙忙的让所有人集合。

现在外面的局势混乱,况叶有些担心,前往集合地点的途中心下猜测不已。

等到抵达集合的晒坝,这里已经聚集起不少队员,而在人群的最前方有一队明显不是九大队的人。

看到其中三人的时候,况叶心中一惊。

这是三位年龄不小的老人,他们的精神状态和衣着打扮,显然是受到十年动荡被下放的那批人。

随着晒坝的人越来越多,现成的气氛却越来越沉默。

从去年开始,揪斗的事件就层出不穷,但九大队这边却没有出现过。

原因是丰水公社在乔书记等人的努力下,一直都算的上安稳。

从动荡开始没有发生过揪斗,并不意味着队员们不知道这是什么,看到出现在晒坝中的三个老人,以及带他们过来的一小队人中部分人的装扮,队员们也很快反应过来。

面对这样的场景,九大队的所有人想到当初的听闻,以及当初五十年代批斗地主的事。所有人的情绪其实算不得好,甚至还有几分畏惧。

他们害怕打破之前的平静,让整个大队也陷入那样混乱局势。

随着晒坝被挤满,不等大队长陈庆国这边动作,跟着三人老人过来的小队中一名带着红袖标的人就站了出来。

这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红袖章上面的内容表明他不是红/卫兵,而是“造反派”一系的人。

此人先是介绍了一番自己,表明了他来自县城的某某战斗团,期间慷慨激昂的宣讲了他们战团的精神主张。

但九大队的队员们的反应寥寥无几。

此人的脸色一时有些不好看,正要想做些什么的时候,队伍中的另外一个人站了出来,连忙介绍其三个老人情况。

期间小队中的一些似乎是丰水公社武装队的人也打着配合,让最开始出场的年轻小伙插不上话。

大队长陈庆国这边也反应过来,示意在场的队员们给点反应,场面才缓和起来。

这样的场景,也让况叶看出,跟着三位老人来的一小队人马,明显来自几个不同的势力。

对此他没有过多的关注,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三个老人身上。

经过介绍,在场的所有人三人的姓名和身份也大致有了了解。

三人分别是刘存厚、周岩柏、吕兰生,他们作为“封、资、修”中的“资”被下放到农村改造。

其中周岩柏和吕兰生是夫妻。

而九大队的所有人,将是三人的监督者,需要积极的配合改造三人。

介绍完三人后,现场还组织了一场批斗大会。

不过由于来小队的人本来就有分歧,加上三位老人仿佛已经习惯了程序的配合,以及九大队这边不太积极的反应。

这场批斗大会有些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县城来的几人,最后在公社武装队的周旋下,也没在九队久留。

随着这群人的离开,大队长陈庆国也让在场的队员们散了,此时也差不多是傍晚了,他还得安排三个下放人员住哪呢。

今天这事,九大队所有人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其中也包括大队长陈庆国。

关于下放人员,从去年开始,就有安排到安琼县下边公社大队的,特别是去年十一月的时候,来了不少。

但丰水公社下边的生产大队,却几乎没有下放的人员。

这让大队长陈庆国和公社的其他大队长一时间都快忘了这事,却没想到突然有人下放到九大队。

这事陈庆国没有接到提前的通知,而是临时被叫到公社才得知了这个消息。

之后他也知道,乔书记得到的消息也很晚,几乎是人到了才知道。

从这也可以看出,县城那边的混乱,让乔书记这边的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好在随行的人员中,有乔书记认识的人,双方接头之后,三人就很快有了安排。

为了尽快送走县城来的“造反派”成员,大队长陈庆国就被急急忙忙的叫到了公社。

对于这其中的经过,况叶和其他队员是一点都不知道。

随着集会散场,所有人也带着复杂的情绪离开了晒坝,况叶也跟着一小队的队员们离开。

回去的途中,队员们也讨论起下放的三人,有好奇、有唏嘘、有无感的,但更多的是敬而远之。

听着相关的谈论,况叶的心情不太好,近距离的面对这些人,他再次感受到面对时代巨轮的无奈。

第129章

下放的三位老人, 九大队的队员们大都抱有敬而远之的想法,却也关注着三人的情况。

当然况叶也十分关注。

对于下放的三人,知道后世大致走向的况叶,说没有点想法是不可能的。

但被下放的人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短短的一次接触, 根本不能探究清楚。

他也不会贸然的接近三人。

所以况叶准备按兵不动, 先观察一段时间三人的情况, 之后在根据实际情况, 考虑要不要在人需要的时候搭把手。

这样的想法也不能摆在明面上,毕竟这个时期谨慎行事, 才能不惹麻烦。

原本况叶还想着怎么探听三人的情况,结果根本就不需要他多做什么。

九大队的所有人,对刚被下放到此的三人正处于十分关注的时期,相关的情况也会很快在队里传开。

况叶第二天上工的时候,就从队员口中得知了三人目前的情况。

昨天况叶集合结束后, 大队长就和人商量了一番,迅速的安排好了三人的住处,以及之后负责的工作。

作为被下放改造的三人,明面上的待遇肯定不能多好,要不然事情传出去, 大队长这边肯定有麻烦。

三人的最终被安排在一处破旧的土屋。

这是大队上空置了许久的房屋,屋子很是破败,收拾一下勉强能住人。除了破旧, 房屋也比较偏僻,处于一小队和二小队的交界处, 孤零零的在一处矮坡的下方。

这地儿其实离况叶这不算多远,五分钟的距离, 不过由于矮坡的遮挡,得绕过矮坡才能看到。

而三人负责的工作也有了安排。

三人的年龄都不小了,最小的吕兰生都有五十八岁,加上一副身体不好的模样,重体力的活显然是干不了的。

他们之后和二小队的队员一起干活,大队长这边和二小队的队长商量过。

之后三人和队里的一些老头老太一样,尽量安排些轻松点的活,诸如除草、割猪草等。

不过队员们可以请假,而三人除非情况特殊,一般得配合安排。

了解三人目前的状况,况叶心里再次感叹,九大队这边风气真算的上不错。

并没有故意折腾下放的人。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也陆陆续续从队员口中得到三人的消息。

三人在九大队的生活显得非常的安静,对于这些安排也没有任何意见。

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任何波澜的三人,也让队员们极少再谈论他们。

而观察了三人一段时间的况叶,也没有贸然的靠近。

三人如今的生活虽然有些许困难,但也没遇到什么需要他人援手的地步。

他这个陌生的知青,贸然的找上门,最有可能得到的是警惕。

下放的三人激起的一阵波澜,也很快平静下来,九大队的生活又恢复了以往的状态。

但此时外面的情况却也越发的混乱。

前不久况叶收到一封来自张友岁的信件。

信件的内容大多是张友岁述说的近况,除了因为找对象和况叶发发牢骚,还有一个消息,他也着重的讲述了一下。

主要是这件事让张友岁吓得不轻。

锦城是省城,在五月初的时候国营机械厂发生了两场规模庞大的武斗事件。

当初被捕的“造反派”领头和骨干成员,因为相关的政策决定,被全部平方释放。

这些人被释放之后,“造反派”就很快恢复了活动,并且展开对当初支持抓捕他们的群众组织打击。

随着两个双方的摩擦逐渐升级,在五月初的时候升级成了武装械斗。

据张友岁说,第一场武斗,双方召集了数千人在国营机械厂对峙,最后发生大规模的武斗,最终造成了两人死亡,近三百人受伤。

这场武斗之后,没过两天,双方又再次发生了冲突。

而且战斗再次升级,“造反派”这边为了取得对锦城的控制,最终组织起了数万人集结在国营机械厂。

最终被逼得退守厂内的另外一方人员,使用了枪械,最终造成比上次更加严重的伤亡。

这次武斗造成的死亡人数有近五十人,伤残的更是多大六百余人。

“造反派”的相关组织,因为这两次武斗在锦城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之后武力夺权更加的顺利,使得锦城目前的状况愈发的混乱。

张友岁回到了锦城,作为事情的亲眼见证者,也被这疯狂的局势吓得不轻。

要知道数万规模的“造反派”人员集结,声势相当的有冲击力。

从张友岁知道这个消息,况叶心底不由的咯噔一声。

对于十年的动荡,他了解的不是很多。却也没有想到,这个时期发生的冲突有这么的严重。

这武斗一兴起,以如今的局势,怕是没那么容易停歇。

他对后面的情况愈发的担心,也不知道九大队到时候还能不能保持现在的平静。

不过再担心,他能改变的却不多。只能在给张友岁这边回信的时候,寄了一份包裹过去。

包裹里面是一些急救的药品。虽然他希望张友岁用不上,但以防万一。

在收到张友岁的信件后不久,况叶陆陆续续的收到了简修文、刘康民,以及况家人的信件。

通过这些信件,也了解到他们的一些近况。

其中简修文的情况算不得好,他家里出了点事。况叶收到他的来信的时候,简修文已经跟着被下放的外公外婆和母亲,去了更北边的农场。

在信件中,简修文也大致讲述了一下原由。

简修文的外公外婆,因为受到混乱的局势的波及,被扣上了资本主义的帽子,甚至其母亲也受到了牵连,最后被下放。

简修文见此,不忍亲人受苦,加上他自己有下乡的经验,就跟着也去了北方的农场。

而简修文来信,除了和况叶交流感情之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从况叶这买些药。

比简修文家乡还要更北方的农场,可不是什么气候怡人的地方,这里如今可是一片苦寒之地。

为了让自己和亲人不那么遭罪,简修文准备了不少物资,关于药品他自然想到了况叶。

和况叶同住这几年,简修文也十分了解他制作的药品质量有多好。

加上现在因为局势混乱,想要从其它渠道凑齐需要的药品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最后他只能写信拜托况叶这边帮帮忙,同时还寄过来一张金额不小的汇款单。

拿到汇款单,况叶心下叹气,没想到简修文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初他准备售卖药品的时候,简修文就提醒过他办理相关的证件。从这事,况叶也知道简修文家中的亲戚有做商贩的。却没想到其外祖一家在这个时候竟然被波及,也不知道情况究竟如何。

不过这忙他肯定会帮,之前他受简修文的照顾不少。

为此他忙着制作了不少简修文需要的药品,一些原材料他特意用的空间种植的药材,其药效比一般的要好不少。

之后在回信的时候,把药同时寄到了简修文目前所在的农场。

和简修文情况不同,刘康民目前日子还算行。

况叶从来信中知道,他前不久结婚了。

刘康民和简修文同岁,今年已经二十七岁,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大龄单身男青年。

之前况叶和其通信期间,就知道刘康民回城之后,家里人就操心起了他的婚事。

花了半年的时间,这事终于有了结果,刘康民这边也给况叶报个喜。

得知这个消息,况叶为其高兴的同时,也回信送上了祝福和新婚礼物。

不过心中也有些感叹,同住的三名友人,回城之后的际遇各不相同,有悲有喜。

除了三人的信件,况叶最近还收到了一封况家人的信件,同时还有一份小包裹。

信件内容也大多是家常,不过况家父母殷切叮嘱了况叶注意安全,其中原由也是如今的局势实在是混乱。

不仅仅是况叶所在的省市,况家人所在的潭城情况也不怎么好,唯一值得庆幸的事,武斗这样的情况在潭城不算严重。

况家大哥、大姐都已成家,比起底下的况家小弟和小妹要沉稳许多。

之前况叶回城探亲的时候,提醒过况家父母看住两个比较跳脱的弟弟妹妹,这事况家父母也没有马虎。

从去年六月开始,一家人就齐心合力,一直压着况家小弟和小妹,大串连的时候两人没有跟着跑。

之后潭城的局势混乱,两人也有些吓着了,如今倒也安分。

而给况叶寄的包裹,是况家父母为他准备的一些票证,和自家做的辣酱,以及况母缝制的一双布鞋。

票证中最多是粮票,这是因为去年观市这边的干旱,远在潭城的况家父母也知道了。

他们就算知道况叶手上不缺钱,但票证却不是那么容易获取的东西,所以凑了一些寄过来,让他能多买些口粮。

拿到票证,况叶有些无奈,他其实不缺吃的。但空间不能透露给任何人,所以况家父母也不知道他实际的情况。

这份拳拳爱子之心,让他这个不是原身的外来者,感受这其中的情谊。

不过为了让况家父母那边放心,不要在寄粮票过来,他回信的时候特别表明他不缺口粮。

理由就是当初简修文他们回城时,留下的口粮基本上都被他买下了。还有蜜薯这个品种的产量,也和况家人那边提了提。

第130章

给况家人寄回信的时候, 况叶也寄了一个装有不少药品的包裹回去。

锦城的武斗事件,让他有些担心潭城的情况。尽管况家父母说潭城情况还好,但以防万一,还是寄些药回去他才放心。

现在给况家父母寄药品, 况叶也不用解释来源, 之前回潭城探亲的时候, 他会制药这件事已经在两人面前过了明路。

往潭城那边寄回信和包裹, 时间已经是七月初。

安琼县已经进入盛夏, 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让所有人的心中都升起一股躁意。

而这个时候, 外面的局势也越发的混乱。

从锦城蔓延到全省的武斗之风,让各个地级市也兴起大大小小的武斗。

有些消息更是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地传开。

就算是尽量待在九大队不出的况叶,也陆陆续续从旁人口中听到各种消息。

其中就有一个来自徐州市的消息。

徐州在观市的南边,隔了一个地级市,但这里发生的武斗事件却对全省都影响颇深。

锦城的国营机械厂武斗事件后, 当初支持逮捕“造反派”的领头人以及派系,因为相关的政策,迅速的被打压下去。

紧跟着上位的人,其中就有两位来自徐州,他们成为了省革/命委员会的筹备小组的副组长。

但两人之前就因为在工作上存在严重的错误, 在六五年的时候被开除了党籍。两人在这动荡的时局下,被有心人扶持,才顺利的再次上位。

两人上位, 自然有群众组织强烈反对,其中反对声最强烈的地方就来自徐州。

为了压下反对的声音, 掌控徐州市,支持两人的派系在徐州市挑起了大规模的武斗, 甚至动用了枪炮。

随着徐州市的武斗开场,省内的各个地级市,也在因为站队问题,“造反派”的群众组织分裂成两个对立的派系。

就在七月上旬,观市也发生了严重的武斗事件。

期间武装部的封存枪支弹药找到了洗劫。

枪支弹药的流出,造成后面武斗事件的升级,人员的伤亡也比之前要多。

受到观市的影响,安琼县城这边也在七月底的时候,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武斗。

对立的两派群众组织,在琼河对岸的公社,以棍棒、刀矛进行了一次人员规模上千的打斗,造成了五人死亡,多人受伤。

唯一值得庆幸的事,在此次事件中没有动用枪支,没造成更严重的伤亡事件。

但这样的规模的武斗,在安琼县已经多年未发生。

一时间消息飞速的在县内传开,县内的各个公社更是在第一时间就警觉起来。

况叶现在每天都能看到,九大队的民兵小组的训练和巡逻。

就连丰水场镇的民兵队,和武装队,也比以往都要紧张。

原因是现在县城的“造反派”太过疯狂,更有有红/卫兵这样的组织,各个势力派系之间争权斗争愈发激烈。

混乱的局势持续了很久,哪怕是地里的秋粮都收完了,也没有得到任何的缓解。

而长时间的混乱,也给所有人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先不说精神上的,就是物资方面影响也颇大。

一些工厂停工停产,加上各地交通因各种原因受阻,一些民生用品开始供应不足。

况叶还听闻了一个消息,省内部分地区的人竟然出现了吃盐困难。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相当的吃惊。

要知道他现在所在的省,自古以来就不缺盐,就是安琼县城南边都有两口盐井,琼河上游的一个古镇还是产盐大户。

因此安琼县城居民的用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外销。

如今一些地方出现吃盐困难,显然生产受影响和交通受阻的情况相当的严重。

物资上的供应不足,也让况叶的制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卫生院和医疗站的用药配给不足,自然希望从他这多采购一些药品,以缓解用药的紧张。

况叶手上的一些原材料也出现了不足,之前乔书记帮忙凑的药材,经过约半年的时间,以及消耗的差不多。

但现在局势混乱,乔书记这边的渠道也出现了问题,一些药材根本无法补充。

况叶空间中虽然也有一些,但每次能拿出来的不多,满足不了卫生院和医疗站的需求。

原材料缺失导致供货不足,卫生院和医疗站也知道实际情况,一时间也无奈的很。

面对这样的情况,况叶尝试着制作新药,希望其原材料尽可能的容易获得。

不过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开始并没有成果。

而就在他尝试制作新药的时候,中央发出复课的指示,让从去年开始就停课的学生回校。

况叶了解到这个指示的内容,心中有些失望。

学生回校复课,学习的内容却并不是相关的学科知识,而是继续闹革/命。回校后的学生,开办学习伟人思想的学习班。

随着学习班的建立,安琼县开展了“斗批改修”运动。整个县内的各个机关、工厂、农村、部队,都开始大办学习班。

丰水公社自然也开展了相关的运动,毕竟这个时候合群才是自保之策。

因为开展相关的学习班,哪怕政策上是让人在闲暇的时间进行,但一些狂热分子,根本就不在乎。

这更导致了一些生产受到影响。

况叶所在的九大队,农业生产也受到了些影响。

虽然冬季地里的农活相对清闲,但各种水利设施的维护修整在这个时候受到了影响。

六七年的日子就在一片混乱中过去。

这一年安琼县的气候倒是比较正常,九大队这边的粮食生产没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虽然因局势受到些影响,但总体的产量恢复了正常年份的水平。

元旦过后,况叶和其他队员们分到的口粮,大部分都能满足一年的基础口粮,甚至还有多余的。

不过受局势的影响,整个生产大队副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在年终分红的时候,所有人领到的钱不多。

况叶拿到手上的只有三十块出头,而他这一年的公分,大致和一些妇女差不多,属于中等水平。

而去年因为救济粮的事,一些队员家还欠着账,收入就更加的少了。

唯一能给人安慰的是,知道今年口粮不是问题。

领完分红,春节也不远了。

但春节不放假,过年的气氛相当的冷清。

而且因为“斗批改修”的运动兴起,年夜饭都吃的不是那么安生。

比起去年还要难受的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日子九大队的队员们还得上工,这情绪难免就不怎么好。

哪怕时间进入初春,也有不少人没有缓过劲来。

但春季是农民不可忽视的集结,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地里有太多的农活等着人去处理。

就在大队长和各个小队的队长,想方设法的调动队员们干活的积极性时,却遭到外部的冲击。

三月份开始,观市在城乡各个地方普遍的开展,学习“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汇报”以及跳“忠”字舞等的活动。

因为相关的活动,队员们上工也受到了影响。

夏粮小麦等杂粮、以及油菜等作物的产量,因为管理的缺失,哪怕气候适宜也受到了影响。

之后水稻、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虽然种下去了,但因为队员们的积极性不高,相关的管理也有不少的疏忽。

而就在这个时候,从去年就开始的武斗事件,在县城又发生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冲突。

六月初的时候,县城的武斗,还不是内部的冲突,而是与临近的几个县的武装冲突。

因为冲突的人员数量众多,期间还动用了枪炮。

况叶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听说县城进行了持续5天的戒严。最后这场冲突,还是在军队的干预下才停歇。

另外一场冲突,则是县城内部两个对立派别组织间发生的争斗。

两方以县城大桥两岸为据点,进行武斗,期间也动用了枪炮,导致5人被击杀,3人被击伤。

两场武斗愈发的让局势混乱,县城下的各个公社,也不时有小规模的冲突发生。

为此,况叶每次去场镇的时候,都得小心。

之前观市的武装部的枪支弹药被洗劫的情况,在各个地方都有同样的事件发生。

听说观市在去年11月和今年4月的时候,武装部的武器库再次受到洗劫,里面的枪支弹药被一扫而空。

安琼县城也发生了相同的事。

这导致大量的枪支弹药流入民间。

哪怕现在丰水公社大体上被乔书记这边管控,但有些流窜的人员,在近一年造成几起恶性事件。

现在出行,况叶和九大队的队员们都十分的注意,尽量的不单独一个人行动。

八月一过,又是秋收的季节。

虽然队员们干活的积极性有所降低,但在收获的时候却还是有劲的。

而就在队员们忙着收获的时候,外界的局势再次有了变化。

况叶所在的省因为武斗严重,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为了平复武斗之风。

九月中央发出了一则收缴枪支的命令。

随着枪支的不断收回,武斗的烈性受到了一定的控制。

第131章

随着收缴枪支命令而来的是, 军队的强势介入。

得到中央支持的军队,以强硬的手段收缴了不少“造反派”手中的枪炮。

虽然还有不少枪支遗留在民众手上,但大规模的武斗受到了一定的控制。

随着局势被控制,之前那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也有所缓解。

在这个时候, 况叶陆续收到了几封信件。

张友岁、刘康民, 以及况家父母的, 虽然来自不同的人, 但信件内容却提到了同一件事。

那就是知青上山下乡。

六六年动荡开始, 随着大串连大多数知青自行回城,之后的六七年因为动荡, 这期间没有知青下乡。

但知青下乡办公室却一直没有撤销,其实相关的工作一直都有。

之前张友岁、简修文和刘康民他们和况叶通信的时候,也给况叶讲过。

三人回城之后,从六七年的时候,其实当地的知青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就不时上门给几人做思想工作。

希望动员他们这些自行回城的知青,回到农村“抓革命、促生产”。

但这期间局势动荡,加上回城的知青不少,谁也不愿意再次回到农村。

这事就这么僵持下来。

不过随着局势的变化,大量无业的青年集中在城市中, 不仅是经济上的负担,也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其中还有不少加入闹革命的队伍。

据张友岁的来信说, 锦城7月份的时候,再次改建了相关的办公室, 为动员知识青年下乡做准备。

刘康民那边的时间虽然有些出入,但也有相关的办公室变动。

而他们这些自行回城的知青, 再次被动员。面对比之前强势许多的动员小组,两人知道情况不容许他们在拖延了。

两人回城近两年,因为局势动荡,加上工作岗位难寻,如今仍然没有正式的岗位。

面对这样的局面,下乡是不得不面对的事。

不过这次再次下乡,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两人经过一番周折,最终不再返回九队,而是有了新的下乡地址。

两人来信告知这个消息,也是为了说一声抱歉,也有些惋惜况叶当初没和他们一起回城。

要是他也一起回去,现在能有更好的选择。

张友岁和刘康民在第一次动员组上门后,就知道事情不容他们再拖延,最后主动联系了相关的办公室。

期间也托人周转,最后两人都换了一个下乡的地址,他们新的下乡地址就在各自家乡的附近,也不是插队下乡,而是被分配到了当地农场。

对于两人的抱歉,况叶其实并不觉得有什么。

张友岁和刘康民的选择是人之常态,毕竟远离家乡又是下乡插队,比起他们现在到家乡附近农场,差别实在太大。

况叶来到这个时代五年,也就做了五年的插队知青。

这五年的时间,也足够他了解下乡知青间的区别。

说实在的,这其中的差距,甚至可以和如今的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媲美。

就比如下放到城市郊区农场的知青,先不说离家不算远,有些甚至能当天回家。

就说他们在农场的待遇,就比远离家乡还插队的知青不在同一个水平上,至少农场的知青生活上的保障要好太多。

而且刘康民如今已经结婚,有了家庭,他目前的选择才是最好的。

张友岁虽然比况叶小,但现在也有二十一,如果在回到九大队,那么他的婚姻必然会成为一个难题。

除了两位友人信件中有下乡的事,况家父母寄过来的信件,也说起这件事。

潭城也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筹备知青下乡的工作,如今在陆陆续续的动员。

而况家小弟和小妹就在动员目标之中。

况家小弟,六六年高中毕业。如果没有动荡,按照政策的话,他六七年初应该就会被动员下乡。

况家小妹目前十六岁,是六七年的初中毕业生。学业因为时局动荡的原因,并没有再继续,也属于需要动员的范畴。

况家父母给况叶来信,也是想参考一下他的意见。

对此,况叶在回信的时候倒是给了些建议。

结合刘康民和张友岁的选择,他希望要是况家小弟和小妹都要下乡的话,最好能在潭城附近的农场,虽然干活是辛苦,但生活保障比起下乡插队好太多。

农场如果实在没有名额的话,潭城郊区附近的生产大队插队也行,毕竟离得近,有什么事家里人也可以支应。

至于什么热血上头,远离家乡去更加偏远的地方下乡,他这边也有活生生的例子给况家父母说说。

虽说况叶生活的九大队风气不错,在加上他自己也不是拈轻怕重的人,和队员们相处算得上比较和谐。

但在大量知青自行回城之前,一些生产大队的知青,和所处的生产大队的关系可谓势同水火。

观市这边还不属于边陲地区,当地民众的生活习俗虽然与潇省有所差别,但还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

而一些更为偏远的地方,少数民族居多,习俗更是大不相同。

刘康民回城之后遇到不少知青,之间也各有交流,在通信的时候给况叶讲过一些从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回城的知青当初的境遇。

因为习俗的大不同,到这些地方下乡的知青,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至于人烟稀少的边疆地区,况叶就更不建议况家小弟和小妹去到这些地方。

他在原来的那个时代,在上学的时候,对于知青上山下乡的了解虽然不多,但还是知道几个边疆地区的知青是有多么的艰苦。

北大荒、西北荒原,以及云省建设团,这三个地方的知青苦与泪无数。

来到这个时代后,对边疆地区的开荒,他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他和简修文的联系没有断,关于北大荒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这一年,简修文跟着其外公外婆和母亲,去到了更北边的农场,他们的生活况叶知道些许。

更是从简修文几次拜托他帮忙,侧面了解到那边的情况。

通信的时候,简修文还给况叶讲了一个他觉得有些离谱的事。

这事也是简修文从农场的知青口中听说的。

那就是当初一群热血上头的知青,前往北边农场的时候,所带的行李透露出一些人对这里的认知严重不足。

一个小姑娘的父母觉得北方寒冷,给其专门准备了行李,但却有些离谱。

他们怕柴火取暖有限,竟然让小姑娘带了一个沉重的檀木箱,里面装有半箱煤炭,半箱书册。

这样的行李,让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吐槽。

冬季气温在零下三四十度情况下,半箱煤炭能有什么用呢。

况叶很快给况家父母回了信,希望他们能有些参考。

之后随着气温降低,时间来到了十一月,安琼县的局势再次有了新的发展。

全省因为军队的强势介入,乱成一锅粥的局势逐渐得到了控制,在十一月的时候有一支军队入驻了安琼县城。

军队迅速的整顿了局势,遵循上级的命令再次执行“三支两军”的任务。

就在十一月底的时候,县城召开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委员会是三方势力的结合,其中有军队代表、革/命干部代表、群众组织代表。

委员会领导县城的一切工作,旗下成立的办事机构,在细分各项工作。

相关的办事机构,也逐渐开展相关的工作,让之前处于瘫痪的政府职能再次运作起来。

虽然因为委员会三方结合的原因,其中存在不少扯皮推诿,但至少比起之前的混乱要好不少。

况叶十二月去丰水场镇送货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其中的变化。

公社办公地点遇到乔书记的时候,他敏锐的感觉到乔书记这边底气足了不少。

想到乔书记出自行伍,况叶也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况叶这次委托的药材,在十号左右的时候,竟然被乔书记这边凑齐了。

由此,也可以推测出一些背后的原由。

随着局势朝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发展,知青下乡的工作,又再次有了动静。

在十二月下旬初的时候,日报引述了一段伟人的指示,各地再次风风火火的开展知青下乡的工作。

不久后况叶也再次收到了况家父母寄来的回信,况家小弟和小妹的近况,他这边也知道了。

况叶之前回信的建议,况家父母思考了许久,参考了相关的建议,最终安排好了况家小弟和小妹的事。

两人虽然都在下乡动员的范畴内,但况家人商量了一番,还是决定只让况家小弟一个人下乡。

为了能够安排到附近的农场,况家人带着况家小弟主动报名,再托人帮忙,最后倒是如愿以偿。

而况家小妹,家里人不放心她下乡。

十六岁的小姑娘,如今长得高挑靓丽,很容易招人眼,哪怕是去潭城附近下乡,也不太放心。

最终况家父母一琢磨,干脆让况家小妹顶了况母的班,有了正式岗位,也就不用下乡。

得知这个消息后,况叶心中倒是松了口气。

况家小弟和小妹他印象还不错,自然希望他们能过好点。

第132章

得知况家小弟和小妹的安排, 况叶在回信的时候,还专门为要去农场的况家小弟准备了一些东西。

他听简修文和其他知青讲过农场的生活,知道大致的情况。

农场的知青的待遇比起插队知青好很多,不过干的活却也非常的重, 每天有固定的任务。

一群刚从城里走到田间地头的年轻人, 在最开始的时候必然会吃不少苦头。

况叶这边给况家小弟准备了不少药品, 诸如舒活膏、止血丸、消暑丸、百香丸等。

给况家回完信件, 时间也来到六九年的一月份, 混乱的六八年也就这么过去。

元旦后不久,九大队也组织了队员们分口粮。

六八年时局虽然十分混乱, 但气候却算得上风调雨顺。这一年九大队的粮食生产,虽然因时局受到些影响,但总体的粮食产量还行。

况叶在二小队的晒坝排了半天的队,最后领到了近四百斤的粮食,超出基本口粮三十余斤。

领到口粮后, 九大队当天傍晚大多数队员家,都好好的吃了一顿,当然况叶也不例外,给自己再包了顿饺子。

第二天上工的时候,所有人的状态比起之前都要好不少。毕竟一些队员家都快要断炊了, 有了新的粮食补充,这日子又能继续过下去了。

一月的气温低,地里的农活相对清闲, 大队长召集几个小队长商量了一下,决定抽调一些人手, 修整一下水渠和路面。

六七年冬季,队里因为时局没有修缮水渠等设施, 今年的耕作灌溉就受到些许影响。

好在老天赏脸,六八年风调雨顺,这年的粮食生产才没受到多大的影响。

但今年这水渠再不修修,到今年开春后,这灌溉的事影响就大了。

至于再指望今年风调雨顺,队里的大部分人可没敢往这方面想。

这么多年来,观市这地儿,隔了两三年就要旱一旱,或者水灾、风灾,低温冻害,总之一年到头这地里的作物,指不定什么时候就遭灾了。

除了这水渠,九大队通往各个生产大队,特别是公社的路也得好好整整。

之前交公粮的时候,路面的情况让运送粮食的队员们废了不少劲。

不过就在九大队忙着这些事的时候,外面又兴起了一个“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这个时候,况叶还得到一个消息,今年新的知青也要来了。

之前和况家父母通信的时候,况家父母有提到,这次动员知青下乡的力度非常的大,66届、67届、68届高、初中的毕业生都在动员的范畴内。

加上他从张友岁和刘康民那得到的消息,这次下乡的知青怕是会非常的多。

想到这,况叶就准备去找大队长商量个事,却没想到大队长这边先找到他。

“庆国叔,快进来坐。”这天况叶正在小院内整理晾晒的药材,就看到大队长陈庆国走过来。

“况知青,在晒药啊。”陈庆国走进小院,目光在院子中扫了一圈。

发现小院中晾晒的药材不少,空气中都弥漫这一股特殊的药材味。

被况叶领进堂屋后,他也四下看了一眼,发现屋子内也摆放了不少正在阴干药材。

“庆国叔,喝茶,你这是有什么事吗?”况叶用自制的饮片泡了杯热茶递给陈庆国,便问了一下他的来意。

接过茶缸,陈庆国先把它放到一边,开口道。

“公社那边通知今年有新知青要来,我就过来看看你这边的情况,好做些安排。”

关于今年的知青,陈庆国这边也收到了公社相关的通知,虽然还不清楚具体是那些人,但一些准备工作得弄了。

九大队目前有两个知青,陈繁仪和况叶。简修文他们自行回城之后,随着几人有了新的去处,陈庆国这边也逐渐得到相关的消息。

毕竟简修文三人当时的户籍信息是落在了九大队的,之后简修文去北方农场,以及张友岁和刘康民选定新的下乡地点,相关的档案也会跟着调动。

作为大队长的陈庆国,自然也能了解。

陈繁仪因为行医的关系,大队上给她安排了单独住所,就在医疗站的旁边,屋子不算大,只够一个人居住。

而况叶这边,原本是四个人在住,陈庆国一开始的想法是,新来的知青的住所要不还是就安排到这。

“庆国叔,我有件事怕是要麻烦你。”没等陈庆国继续开口,况叶便诚恳的说了一句。

“有啥事?”

“叔,你也看到我这现在东西都堆得多,需要的地方得宽敞点。我早就想问问这房子我能不能买下来?”

新的知青要来,况叶就想到他现在住所的问题。

他现在不太想和其他人住在一起。

这两年来他一个人独居,也逐渐的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因为没有其他人,有的时候他从空间中拿东西,比以往要随意不少。

要是再和人住在一块,他怕是得重新的适应一段时间。

再加上这两年制药的事,他添置了不少东西,诸如晾晒的簸箕、木架等,占用的空间不少,到时候很容易和他人闹得不愉快。

“你要买这房子?”陈庆国有些惊讶道。

况叶现在住的这处房屋,在九大队其实算不的多好,在还没之前来队里的时候,这屋子是空置的。

这些空置的房屋,大都破旧不堪。也就是因为要安置知青,队里才让人修缮了一番,但效果嘛就不那么如人意。

之后况叶和简修文他们住着,也需要时不时的修整才行。

“叔,你也看到我现在这屋子到处都摆满了东西,旁边自留地还种了些药材,要是新知青过来怕是腾不出来地儿。

但我一个人住这,队里怕是也不好做,我就想着干脆把这房子买下来。”

况叶解释道,也把意图明确的表露出来。

“你这的确是,但这屋子可不怎么好,你确定要买下来?”

陈庆国一过来,就看着满屋子的药材,其实不只是堂屋,两边没关门的侧屋,他也看到里面有不少晾着的簸箕。

但况叶住的这屋子,也不是白住的。

这毕竟是队上的屋子,现目前属于集体财产,当初况叶他们几个之前下乡之前,是有一笔安置费用的。

毕竟当初修整这房屋,要是还得花队里的钱,队员们对知青的态度可不会太好。

除了安置住处,诸如添置一些基本用的家具器物,还有劳作的农具,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

况叶当初的安置费用有些许的盈余,不过这部分会被算作使用房屋的费用。

从有知青下乡插队开始,很少有知青会购买当地的房屋,据陈庆国了解,只有在当地结婚成家的知青才会考虑这个问题。

而其他的知青,大部分都还想着回城,也就没想过这件事。

“买,这件事得麻烦叔你帮个忙。”况叶点头。

他在简修文他们回城之后,就有了这个相法。这两年他也打听了一下,队里这样的房屋,是可以花钱买的。

不过想要买下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是你的有当地的户籍,二是得集体同意才行。

况叶下乡之后,户籍就被迁移到了九大队,第一个倒是不成问题。

但第二条件,就得看队员们的态度了,况叶想要大队长帮忙的就是这个方面。

虽说他这几年和九大队的人相处的不错,但以防万一,有不同意的,也好让大队长这边帮忙说和。

“你这边确定要买,那我回去找人商量商量,到时候再说个价。”陈庆国见况叶坚持,也就点头应下此事。

不过这事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毕竟这房子是集体的。

“麻烦庆国叔了,这价还得请你帮帮忙,我的积蓄也不多。要是房子买下来,我还想修修,到时候怕是要请人帮忙。”

价格要是太高,这房子买下来就有些不划算,而且还容易引人注目。

他制售药品这几年,手上的积蓄差不多有两千出头,却也一直没有外露出来。

而且正好趁着这次买房,以及后面的修缮,明面上也有了一笔大开支,他才安心些。

“价格肯定会给你个合适的,你放心。”

陈庆国这边知道况叶买药挣了些钱,具体的数额是不知道的,不过买房子的钱应该是拿的出来的。

就算如此,这房子他也不会让队里喊高价,毕竟质量摆在这。谁也不是冤大头,喊高了后面他也不好做。

“谢谢庆国叔。”

“这事办妥再谢也不迟。”陈庆国摆摆手,接着喝了一口热茶,就再次开口。

“之前简知青他们用的木架床是不是还在这?”

这房子况叶要买,到时候再安排新来的知青住这就不合适了。

从公社那边得到消息,从今年开始下乡的知青,相关的安置工作有了新的规定。

这住所就是重中之重。

上面的意思是给知青们修建宿舍,为此还专门有财政上的拨款,甚至相关物料的采购份额。

虽然比起况叶他们当初安置费,要多了一倍有余,但陈庆国还是想着节省些。

毕竟新建房屋远远比修缮老旧房屋要花钱得多。

而且这笔安置费,还包括采买其他的物资,得省着点花才行。一些还能用的旧物就用,能尽量省点。

“还在,庆国叔要看看吗?”

第133章

木架床大队长这边当然要看看, 要是不能用,他也好早点让人再做。

简修文他们之前使用的木架床,一开始是分别放在原先的屋子的。

后面况叶炮制药材需要场地,就整理了一下, 全部堆到了堂屋后边的小房间。

这个小房间原本还有一张空置的木架床, 这样加起来就有四张木架床。

为了节省空间, 床是两两的堆叠在一起。因为长时间无人使用, 上面还不少灰尘。

除了木架床, 还有三张竹席,被卷起来放到一起。

“庆国叔, 床就在这,除了有点灰,都还能用。”况叶带着陈庆国走到小房间内,让他查看这些床的情况。

小房间后边有个小窗,加上从堂屋这边透过来光, 此时房间内还挺亮堂的。

陈庆国仔细的检查了一些木架床的情况。

这些木架床,大都是用柏木做的。如今看着虽然有些旧了,但依然没有出现腐朽的情况,的确还能用。

“行,到时候我找人过来搬这几张床。这几床竹席也还行, 就看新来的知青要不要了。”看完木架床,上边堆着的竹席,陈庆国也细看了一下。

竹席的颜色因为年成的关系, 呈现灰褐色,但却没有出现破损, 依然可以使用。

不过这东西,到时候新来的知青看不看得上是个问题。

东西就这么两样, 况叶和大队长很快就回到堂屋。

之后两人聊了两句,陈庆国就起身准备离开。

“叔,房子的事就麻烦你了。还有这是我自己做得,你拿着尝尝。”况叶也迅速起身,直接把刚刚泡茶用的一小罐饮片塞给大队长。

这一小罐的饮片没用两次,主要这东西是他用来专门招待人而特意做的。一般不自己喝,现在这个分量拿来送人也没问题。

陈庆国见塞到手上的罐子,倒也没有推辞。之前他喝的那茶缸中泡的茶,味道还不错,有股淡淡的甜味。

送大队正离开后,况叶回到小院中继续整理药材的活,不过心下也考虑起这买房子,以及之后修缮的事。

买屋子这事,有大队长这边说和,应该没什么问题。

后边修缮的事,他的好好合计一番才行。

这个时候在农村自建房屋,不是一件小事。

在这个时代生活了五年多,农村自建房这事他也有些了解。

和他原本的时代一样,房子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这几年九大队也有队员们建新房,费用这方面的问题,况叶有了解过。

如今农村娱乐生活少,队里有点啥事都传的比较快。哪怕他不专门打听,在上工或者和其他队员交流的时候,总会听到相关信息。

在这个时代要新建一座房屋,花费并不小。

农村最好的砖瓦房,大小三间加个偏房,整体需要花费的钱财,差不多是四百到五百块。

至于稍微差点的也不少,少的两百出头,多的三百来块。

当然也有那种家里人多,尽量不请人,尽量自筹物料的。不过有些东西省不了,怎么也的花百来块。

这个时代农村的收入不高,一年到头兜里剩不下几个钱。所以一般队员们建新房,大都是掏空老底,甚至借了不少外账。

况叶现在住的屋子,破烂的土墙,勉强能遮风挡雨的茅草屋顶,一副摇摇欲坠的模样,哪怕是价格便宜,大多数队员还是不愿意买的。

毕竟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认知是要住一辈子的。

但况叶买下来,却不打算推到重建,主要是这太引人注目了。

这屋子价格应该不会太高,但也不会太少,毕竟是还能住人的房子。

花出去这么一笔钱后,况叶要是再推到重建,那加起来的费用就更多了,所以他只打算修缮一番。

这次修缮,除了补墙,最主要的是换换屋顶。

这茅草屋顶,他这几年真的受够了,一定得换成瓦顶的。

不过这换屋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倒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物料购买的问题。

换屋顶,不仅仅需要瓦片,也有不少的木料需求。

茅草需要的用到的木桁架,和瓦片用的有很多的不同。而且他现在还在这屋子的木桁架也有些年成,有不少都腐朽了,每次检修屋顶的时候都得小心谨慎,所以得大部分都换掉。

采买这些物料,他也得找人帮忙才行,不过得等到房子买到手再说。

大队长这边动作很快,况叶等了三天,就给他带来了确切的消息。

最终况叶以一百二十元的价格买下了他现在所住的房屋,相关的房产证明况叶也在不久后拿到手。

这是一张比A4纸稍微宽大的一张纸,最上面写着“土地房产所有证”,证件还有相关的编号,也有县城人民政府的盖章。

详细的内容还有持证人、房屋相关的面积,甚至还有非耕地、可耕地、房屋周围水井、甚至周围有无邻居等。

证书相关的办理,是由大队长这边帮忙的。

拿到这份房产证,况叶心下十分感激,要知道有证和无证区别可大了。

为此也特地感谢了大队长一番,带着谢礼上门的时候,况叶一事不劳二主,也拜托大队长帮忙采买一下修缮需要的物料。

对此,陈庆国到没有推脱,毕竟这事也算是为大队上增加点收入。

如今木材都是有县木材公司统一经营的,全县生产、建设所需的木材,由专区计划平衡统一安排。

要买木材的话,还得有配额才行。

好在农村没有这么多限制,毕竟大队上本身就有不少木材。一部分木材被木材公司统一收购,但也有余下的队里能用。

况叶要用木料,可以直接从大队上这买。甚至可以跟着队员上山,挑好了看中的树木,到时候请人帮忙砍树、搬运、晾晒、加工等。

至于瓦片,九大队没有烧窑的,需要找其他人采购。

况叶倒是认识一个熟人,那就是供应陶瓶、陶罐的蒋叔,他们生产大队也烧制砖瓦。

不过买瓦片这事,拜托队长这边,他能找到更划算的。

最终大队长这边牵线,找到另外一个生产大队,这里为瓦片相对要便宜点。

这个生产大队,况叶还有些印象,那就是之前队里陈繁菊嫁过去的六大队。

木料钱、瓦片钱、还有其中的人工,加起来花了约一百六十块钱。

还不等所有的物料都到齐,一年一度的春节也到了。

今年的春节,是在2月17号这天。

因为春节不放假的关系,队员们大年三十那天还是得继续上工。

而今年的年夜饭,吃的比去年还要难受。

原因是,从去年开始,各地逐渐兴起在重大节日时吃忆苦思甜饭的活动。

九大队这边也受到了影响,今年的年夜饭被从县城来的宣传小队集结,搞了一个忆苦思甜大会。

况叶和队员们被集合在一起,拿着用米糠、野菜、芭蕉头等杂七杂八做成忆苦思甜的菜团子,听着宣传队讲故事的同时,还得一口一口的把难以下咽的菜团子吃下去。

这忆苦思甜的活动一结束,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太好。

大年三十一过,第二天宣传小队倒是离开前往下一处目的地,而况叶和队员们又得继续上工。

上了几天工,况叶采买的木料也阴干可以用了,瓦片也陆续的被送来。

这个时候况叶找到小队长陈繁荣请了几天的假,也拜托他这边帮忙找两三个人,帮忙修缮屋子。

对此陈繁荣这边倒也十分乐意,况叶买下所住的房屋这事,九大队的队员们讨论不少。

后面他买木料和瓦片,就知道是要修缮房屋。

当然除了小队长这边,他还找了大队长帮忙介绍两三个人。这样加起来,总共就有四到六个人,也差不多够了。

在请假的第二天,经由两人介绍的人就找到况叶,确定有五个人。

人到齐了,修缮房屋这事就动工了。

请人干活这事儿,况叶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说好,不包饭,工钱可以给高点。

对此来干活的五人也没有意见,毕竟况叶给的工钱的确比较可观,还有现在的粮食虽然不贵但却不好买。而且在干活期间,况叶这边也会参与其中,茶水这些也不缺。

况叶请来帮忙的五个人,干活非常的利索,修缮房屋几人花了五天左右的时间就做完了。

这包括修补土墙,拆除茅草屋顶以及老旧的木桁架,重新搭建新的木桁架,以及之后的盖瓦。

看到焕然一新的屋子,况叶除了结完承诺的工钱给五个帮忙的队员,还送了每人一罐舒活膏和一小包自制的红薯糖。

如今他制作的药品不再出售给私人,但赠送是可以的。舒活膏这药,如今九大队的队员们都十分喜欢。

红薯糖这东西是他自制的。六六年干旱的时候,他在空间种植了半亩多的红薯,收获了近四千斤。

其中的一大半,在六七年的时候,九大队蜜薯的种植面积扩大,他在队上收获红薯的时候掺了进去。因为空间的储存保鲜比起外界强很多,这些红薯顺利的混进了新收的红薯中。

不过空间中还剩几百斤。

这么多红薯他实在是不想吃了,最后干脆做成红薯淀粉。

而这红薯糖,是他过年之前,从买来的一堆杂书中看到了相关的制作方法,尝试了几次制成的。

空间中的红薯淀粉大都被制成了红薯糖,然后被单独分装成小包,存放在库房的储物柜中。

如今这个时代糖是非常收人欢迎的,拿着个东西送人没人不喜欢。

得到两样东西的五人也非常高兴,其中这红薯糖,这几天他们也吃到过,口感软糯有嚼劲甜味还足,带回去家里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肯定都喜欢。

第134章

等帮忙的五人离开, 况叶看着焕然一新的屋子,心底也相当的高兴。

但刚刚完工,还有不少东西要收拾,所以他也没闲着。

杂乱的小院, 已经被帮忙的五人大致收拾了一番。屋顶换下来的茅草和木头, 全部被堆放到了柴房中。如今只有些许的渣滓, 稍稍扫一下就可以了。

不过屋子里也有不少落下的灰尘和杂物, 他准备从屋里开始收拾。

打扫的时候, 看着被重新抹平的土墙,墙体表面甚至还抹上了石膏, 不仅能防虫防潮,还让整个屋子都透亮了许多。

当然屋子这么亮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况叶给每间屋子都装上了两片亮瓦。

屋顶的光线透过亮瓦,缓解了农村土屋采光不足的问题。

亮瓦是当地人的称呼,其实就是玻璃瓦。

况叶当初在采购物料的时候, 专门采购的,几个比起普通的瓦片要贵上好几倍。

但看着如今亮堂许多的屋子,他举得这钱花得相当的值。

特别是厨房,偏房本来就主屋要矮些,加上外边的柴房, 屋子的进深比较长,之前一直都有些昏暗。

现在采光好了不少,甚至还能省点灯油钱。

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收拾干净, 时间也来到了傍晚。

况叶在准备晚饭的时候,也计算了一下这屋子花了多少钱。买屋子120元, 用于修缮的材料钱加起来约160元,再加上请人帮忙的总人工约30元, 算下来总计310元出头。

费用其实和新建一套屋子没什么差别了。主要是他坚持把茅草屋顶换成瓦顶,这才是最花钱的地方。

不过房子是他自己住,倒也觉得值。

来到这个时代五年多,他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脚处,心底隐隐的漂浮感也消减了许多。

忙完修缮的事,况叶第二天就继续跟着队员们上工了。

在上工的时候,也遇到一些预料之中的事。

随着他住着的这套房屋被买下,队里对他的议论就不少,现在更是好好的翻修了一番,引来的目光就更多了。

这时竟然有队员明里暗里的想给他介绍对象。

毕竟在这个时代的农村能有这么一套房屋,那可是优质的结婚对象。

之前他为何无人问津,原因有两个。

一是他是个知青,现在的农村和城市天差地别,在当地人的眼中,知青不咋接地气,根都不在这里,随时都有可能会离开,到时候人一走,要是没良心的把对象给抛下了,这不是造孽吗。

二就是况叶身高的问题了。他有制药的手艺,在这时代有手艺的人,也是优质的结婚对象。但况叶的个子实在是太高了,接近一米九,身形也看着有些消瘦,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像个麻杆似的。

当地成年男子的身高大多只有一米六出头,女子就更低了。况叶个子太高,不是大多数人眼中可以考虑的对象。

但现在况叶买了房,说明有心在这安家,还有可以养家的手艺,身高不合适就算不得什么问题了。

不过况叶并不打算结婚,遇到这种情况都委婉的拒绝了。

为此他还给出了些拒绝的理由,一是,为房子这事兜里的钱已经掏空,还向家里借了钱;二是,说自己胃口大,一年分到的口粮不够吃,制药赚来的钱,大都拿去填肚子了,养自己都难,更别说养家了;三是,家里面不让他现在结婚,他也有这样的想法,现在不打算找对象。

总之就是降低在婚姻市场中的价值,让给他介绍对象的人放弃这个相法。

大多数人,在况叶这样说了之后也都放弃了。

但也有不愿放弃的,况叶这边好话歹话说尽也没有效果。最后只能找大队长这边帮忙,才最终摆脱了纠缠的人。

面对如此油盐不进的他,队里想给他介绍对象的人家,也就逐渐放弃了,这是后话。

随着二月份的结束,时间来到三月初。

况叶正准备去丰水场镇送货的时候,大队长这边找人传话,让他二号这天一同前往场镇,说是准备迎接新来的知青。

因为况叶把所住的屋子买下,并表示自己想一个人住,新知青的住处就得重新安排。

为此大队上也在考虑个知青住处的事,这段时间队里也在忙这个事。

新建知青宿舍的地址,据况叶了解,大队上准备建在二小队仓库晒坝的对面坡脚下。

这个位置是二小队和三小队的交界处,周围也有几户人家,但相隔有一些距离。

按照相关的规定,知青住房建设不能远离人群,取水要方便、上工要方便等等。大队上商量了一番,最终确定了这个位置。

不过建知青宿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现目前九大队的知青宿舍还未动工。

原由,况叶这边也清楚,据说是这一批到到九大队的知青有四个,他们的安置费,加起来的确够建造一座三房样式的屋子。

不过要是建造砖瓦房,光是就得花费近五分之三的安置费。

大队长这边准备等新知青到了,问问几人的意见,到时候再决定到底建造什么材质的房屋。

毕竟这笔费用要是能剩多些,到时候知青们还能用这个补助一些生活。

这知青宿舍一时半会建不起来,大队上也就先收拾出一件老旧的茅草屋。

这屋子在磨坊下边点的位置。

房屋已经修缮了一番。况叶帮忙把木架床搬过去的时候看了一眼。

和他之前的屋子差不多,里面已经添置了些基础的用品,诸大缸、铁锅、农具等物件。

对于大队长要求一起去迎接新知青,况叶有些奇怪,毕竟当初他以及张友岁和陈繁仪,都没有这样的要求。

不过他也没拒绝,反正二号要去丰水场镇,也就是顺便的事。

二号这天清晨,天不见亮的时候况叶就除了门,和大队长这边汇合的时候,况叶看到大队长竟然牵了一头驴。

“庆国叔,你这是?”

队里的牲畜可金贵了,这驴自然也不例外,去接新知青还得用到驴?况叶难免有些惊讶。

“以防万一。”大队长稍作解释。

他原本也没打算牵着驴去接人,但想到之前有知青下乡的时候,从公社走到具体的生产大队,有人走到半道就走不动了。

前不久陈庆国已经知道要来的新知青具体的信息,两男两女,他们的情况到底如何,得见到人的时候才知道。

怕到时候有人体力不济,就干脆准备了一头驴。

听到这,况叶也心下了然。

他听张友岁说这次知青下乡补贴除了安置费,还补助了些其他的东西。

锦城这边的补助是,棉布24尺、棉花两斤、棉被一床、蚊帐一床。有些物资是在出发前就发放了的,加上知青们自己准备的行李,带的东西应该不少。

相到当初从公社到九大队,两个小时路程走的有些艰难,要不是毅力在那,还真坚持不下来。

新来的知青应该也差不多,到时候这两个小时的路程,要是人体力不好的话,不知道要走多久。

就这样,况叶和牵着驴的大队长,以及一些同行的队员前往丰水场镇。

抵达场镇的时候,时间差不多九点左右。

“况知青,你先去卫生院那边把药送了吧,十点钟左右的时候,到学校来找我就是。”

在场口的位置,大队长陈庆国说道。

他知道况叶来场镇是要给卫生院那边送药的,接知青这事据之前的通知,应该在十点过后,公社这边把场地定在了场镇上唯一的学校。

“好的,庆国叔我待会儿过来找你。”况叶在来场镇的途中,也和陈庆国了解过今天办事的流程,所以也没意见,很快往卫生院那边去了。

卫生院的人还是和以往一样多,况叶在这等了一会儿,才找到空隙和蒋卫生员交接了药品。

从卫生院走出来,他也没在街上闲逛,而是直接往学校那边走了过去。

来到学校,刚刚走进大门,就看到不少人聚集在学校的操场上。

当然况叶也没来晚,此时新来的知青还没来。

学校里面聚集的人是来迎接这一批知青的人,有各个生产大队的队长,有零星的几个老知青,有公社的几个干部,甚至还有一群附近生产大队的学生。

今天是周末,学生应该是在放假的,不过为了迎接这批知青,公社组织了一次欢迎活动,他们也聚集在了学校。

找到大队长的身影,况叶再次和其汇合,之后就是等待。

就在他和周围人闲聊的时候,一阵汽车的鸣笛声在场镇上响起。

“到了,到了!”随后学校门口就有人喊道。

听到这,迎接的人也准备起来,清理出汽车行进的通道,之后站在两边等待汽车开进来。

不久后,况叶看到两辆挤满人的汽车,开到了学校的门口,紧接着从车上陆陆续续的走下新来的知青。

当然来的还不止知青,有一小队明显是县城派遣的工作人员。他们之间也很好区分,知青每人胸前都别这一朵大红花。

在汽车开进场镇的时候,赶集的老乡们也有不少好奇的围了过来,之后在知青被领进学校的后也跟了一部分进来。

一时间学校不大的操场显得热闹非常。

欢迎活动在这闹哄哄的氛围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况叶也因此了解到这次丰水公社具体来了多少知青。

竟然总共有八十人!

比起他下乡那年,整个公社只有两人的情况,今天的人数只能说是盛况了。

八十人,按照丰水公社下辖二十四个生产大队,每个生产大队至少会有三个知青。

当年张友岁下乡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多人。

不过这样的数量,况叶也知道算是正常。前不久他收到张友岁寄来的信件,就聊到了这次下乡知青人数的事。

光是锦城这一个地方,今年就有六万一左右的知青下乡。

再加上其他地方,甚至全国,总体的数量应该不是一个小数。

第135章

在欢迎活动尾声的时候, 况叶见到了即将前往九大队的四名知青。

和大队长同行前往场镇的途中,他就打听过这一批新来的知青的部分消息。

知道是两男男女。

见到被公社工作人员领过来的四人,况叶先是打量了一眼。

都是朝气蓬勃的年纪,作为出生城市的孩子, 和农村人有着明显的差别。

“陈队长, 这是周光旭、许诚、姜雨、朱静。”领着四人过来的工作人员, 一一介绍了每个人的名字。

随着他的介绍, 况叶也一一的把每个人和名字对应上。

周光旭, 是四人中个子最高的,目测有一米七出头, 皮肤白皙,身材有些消瘦,书卷气比较浓。

许诚,个子相对矮一点,一身麦色的皮肤, 此时正洋溢着大大的笑容,看着是个朝气蓬勃的小伙。

姜雨,个子一米六出头,身形有些消瘦,干净利落的短发, 加上比同龄人沉稳的表情,看着似乎比较可靠。

朱静,是四人中个子最矮的, 但也应该有一米五七左右,一张圆圆的脸, 加上有些忐忑的神态,显得年龄更小。

“麻烦胡办事员了。”大队长陈庆国先谢过工作人员, 之后在和四位新来的知青介绍了一下自己。

“我是九大队的大队长,陈庆国,我代表我们生产大队欢迎你们。”

不管农村大多数人,对知青下乡是个什么态度,但在这样的场合,所有人的态度都是正面的。

“陈大队长,你好,以后就麻烦你了。”

“陈叔,以后麻烦你了。”

“陈大队长,你好。”

“陈叔叔,你好。”

四人也相继的和陈庆国打了声招呼。

“陈队长,我这边还有事,就先走了。”胡办事员见双方见面气氛还不错,就提出告辞。

“胡办事员,你先忙。”对此,陈庆国也没挽留,现场情况闹哄哄的,他也知道公社的工作人员们比较忙。

“周知青、许知青、姜知青、朱知青,这是况知青,他是六三年下乡的知青,你们可以聊聊。”

胡办事员转身离开后,大队长也把一直站在旁边的况叶介绍了一番。

他今天之所以找况叶同行,除了今天欢迎活动的需要,还有让其带带新来知青的意思。

“你们好,我是况叶。”在大队长话音落下之后,况叶也主动的介绍了一下自己。

新来的知青,之后不会和他住一起,但同为知青,之后必然会打交道。

见况叶开口,周光旭四人也相继和况叶打招呼。

他们刚刚过来的时候,其实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况叶,高出在场所有人的个子,让他人群中太显眼了。

不过几人倒是没想到他也是知青,还是下乡那么早的知青。

相互认识后,况叶也和四人交流起来。

随着交谈,了解到四人更加详细的信息。

四人虽然是同一批插队的知青,但家乡却不是同一个地方。其中许诚和朱静来自锦城,两人分别19岁和17岁。

另外周光旭来自海城,今年已经21岁。而姜雨,来自斗城,竟然和简修文他们是老乡,今年19岁。

就在几人聊天的时候,欢迎活动也逐渐散场,大队长带着况叶以及周光旭四人从学校中走了出来。

此时已经接近十一点左右。

“九大队离场镇有点距离,来一次差不多要走两个小时,队里也没有供销社,周知青你们要不要买点东西。”

走到供销社的位置,和况叶第一次和大队长见面的时候一样,陈庆国也提醒了周光旭四人要不要在供销社购买些东西。

“两个小时?”听到要走两个小时,周光旭四人都有些惊讶,也都接受了大队长的提议,连忙走进供销。

“叔,我先去一趟公社,待会儿在过来找你们。”此次供销社人不少,四人买东西怕是有得等了,况叶就准备趁着这个时间去办自己的事。

“行,你先去。”大队长陈庆国摆摆手,示意况叶随意。

陈庆国也知道况叶要去缴税,以及找乔书记帮忙拿药材的事,今天这欢迎会耽搁了,现在正好趁着公社办公室那边还没午休得赶紧了。

况叶急急忙忙的赶往公社办公地点,找到夏办事员核查账目完成税款的缴纳,因为没遇上乔书记,同时也把需要的药材单子交给夏办事员让其帮忙转交。

等他从公社办公地点走出来的时候,时间也已经接近正午。

找到大队长汇合,周光旭他们也从供销社出来了,此时正在旁边不远的国营饭店解决午饭的问题。

不过今天国营饭店人太多,几人也就买了几个包子,和大队长坐到店外的长凳上吃着手上的包子。

见此,况叶也排队买了几个包子馒头,简单的填了填肚子。

之后一行人也没在场镇上久留。

“周知青,你把手上的包压放上来吧,这路还得走一个小时呢。”走到半道的时候,大队长陈庆国看着气喘吁吁的周光旭,开口道。

从场镇离开时,四个新来的知青带的行李都不少,一开始姜雨和朱静两位女同志,陈庆国就让她们把一部分行李让驴驮着。

而周光旭和许诚,其实也被招呼过,不过两人当时没好意思把行李放上去。

结果体力似乎有些差的周光旭,在半道上的时候就有些走不动了。

“那麻烦陈叔了。”周光旭沉默了一会儿,也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他显然是高估了自己,两个小时的路程,他背着行李看来是不能坚持到底了。

说完这句话,他就准备把手上的两个包放到驴背两侧的箩筐中,结果竟然因为体力不支,这包还提不上去。

“我来吧。”况叶看到周光旭这么费劲,干脆就搭了把手,把两个包裹提溜起来。

结果接过这两个包裹,他心下有些惊讶,这包的分量不轻啊!

“周知青,你这包挺重的啊,难怪累成这样?”

况叶原本以为周光旭是体力比较差,才走到半道累成这样,但手上的两个包的重量表明明显不是。

为此,况叶不由得再仔细的看了一眼周光旭身后的大包,肩带勒的比较深,想来这大包应该也挺沉。

“装了点书,所以有点沉。”周光旭有些尴尬的回答,但明显不想多谈。

见此,况叶也没有追问,他没有打听人隐私的爱好。

把两个包放进箩筐中,况叶他们又继续赶路。

路途上这个小插曲也很快过去,不过后半段的路程,周光旭他们几乎没有再开口说话。

原因是四人的精力都集中在赶路上了。

许诚在后边也把一部分行李放到驴背上,他也有些坚持不住了。

就算有驴帮忙驮了一部分行李,甚至况叶和大队长后面也帮忙拿了一部分,几人身上的行李也还有不少。

好在四人都坚持的走完了全程,虽然时间花了近两个半小时。

抵达九大队之后,况叶也跟着大队长一起,把四人送到了磨坊下边点的屋子。

来到这座才修缮不久的茅草土屋,周光旭四人显然有些被惊到,虽然这一路走来,这样的屋子看了不少,但却没想到他们要住进这样的屋子。

“这屋你们先暂时住着,知青宿舍后边大队上再帮忙修。”看到四人的表情,大队长不得不说了一句。

知青宿舍这事,看来得尽快了。

“没事,我们先住着。”

“”

见此,大队长也没再多说,而是从兜里拿出钥匙,打开堂屋的大门,领着几人进了屋子。

周光旭四人走进屋子,把行李先放下。跟着大队长的介绍,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后,有些难看的脸色好了不少。

屋内的设施虽然简陋,但至少家什算的上齐全,倒不用担心后续居住的问题。

那么房屋看着破旧点,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几人心底有了些安慰,气氛也逐渐融洽起来。之后况叶和大队长帮忙,把他们的行李搬到屋内。

期间周光旭四人也分配好了各自的房间。

“屋子你们等会儿再收拾吧,先和我去把口粮领了,要不然今晚上你们吃饭都是问题。”

看着四人准备整理各自的房间,大队长连忙招呼。

“好的,叔。”姜雨连忙应道,刚刚在转屋子的时候她就注意到,这屋里面的家什虽说比较齐全,但粮食可是一粒都没有。

她心中正愁这口粮的问题呢,结果还没等她问出口,大队长就开口提了这事。

周光旭三人也陆续的应道,他们也担心晚上吃啥。

之后大队长牵着驴,带着四人和况叶前往二小队仓库的位置。

抵达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人再等着了。

显然这口粮的问题,大队长陈庆国这边早有安排,等几人抵达九大队的时候,会计陈庆方就带着人先一步到了仓库。

几人领口粮的时候,况叶没有离开,大队长拜托他待会儿帮着运送些粮食过去。

周光旭四人的口粮标准,显然和况叶当初不一样,今年当地新规定补助知青每月口粮是35斤。食用油和肉都是按照当地居民标准供应一年。

口粮和食用油大队上也没有克扣,全部足量的给了四人。

如今现在是三月初的时间算,到年底还有十个月,每人能领到350斤粮食,四人加起来就是1400斤。

不过现在正值开春,夏收和秋收都还有段时间,队里的储粮不算多,几人倒是没有一次性领完全年的粮食。

队上给了半年的,剩余的准备夏收后再给。

至于肉食的供应,大队上没法供应,这个到时候需要周光旭他们去公社领肉票才行。

第136章

尽管只有半年的口粮, 四人加起来也有八百四十斤,要是光靠周光旭他们几个运回去不知道要跑多少趟。

为了帮几人把口粮运送回去,除了况叶这边帮忙,还有大队长牵来的驴帮着驮了一部分, 甚至还有和会计陈庆国一起来此等待的队员出了三个人。

最终一行人, 或挑或背, 只走了一趟, 便把这一批粮食运到了知青安置点。

之前队里收拾屋子的时候, 储粮的地方也有收拾,甚至还放上了几口大缸。

“这些粮食还没有加工, 周知青你们四个人,先拿出一个月的量,待会儿去上边的磨坊加工一番,这样今晚上才好做饭。”

在储存粮食的时候,大队长陈庆国提醒到。

这么事无巨细也不是陈庆国唠叨, 而是当初一些知青下乡的时候,因为年龄小,加上没怎么单独生活过,在农村的一些生活常识也欠缺,导致最开始闹出不少啼笑皆非的事。

尽管四个知青中, 最大的周光旭已经21岁了,但看他一身书卷气,加上没什么茧子的双手, 就知道应该没干什么家务活。

另外的三名知青,姜雨手上倒是有些茧子, 但也不算多重,比起这个时代农村女孩的手要“养尊处优”得多。至于朱静和许诚, 两人和周光旭差不多。

“哎,好的,谢谢庆国叔。”听到这番提醒,姜雨连忙点头道谢,其余三人也很快想到他们领到的口粮全是没加工过的,的确是要先加工了再说,也连忙道谢。

因为要拿出一部分粮食加工,在储存的时候就单独留出了一百斤左右的粮食,其中水稻、玉米、小麦皆有。

“我带着你们去磨坊,加工粮食的时候,有些需要注意的也给你们讲讲。”等粮食存放好,大队长陈庆国便领着四人再次出门。

而刚刚过来帮忙的况叶和三名队员也跟着一起行动。

不过他们走到磨坊下边的矮坡时,便准备和大队长以及新来的四人分开。

“庆国叔,我先回去了,之后我再过来一趟,我看周知青他们现在有饭无菜,待会儿送点过来。”

况叶在走之前,对着大队长和四人说了一句。

送四人来安置点,他也跟着一行人逛了一圈安置点,周围有些什么也看清楚了。

当初选定这间屋子做临时的安置点,它旁边的一小块地也被收拾出来,作为自留地分给新来的知青。

不过如今也才初春,这小块地里也空荡荡的。

周光旭四人刚来,这地里没有菜可吃,也算是一个问题。

况叶下乡的时候,直接和简修文他们同住,也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当初他能有简修文他们的帮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同为知青。

周光旭四人现在作为况叶的后辈,他想着同为知青,也准备帮扶一下。

当然他也不会一直这么做,毕竟有些事过头了,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大队上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有安排的,这段空窗期,队里会提供一些蔬菜。

“行,你先回去吧。还有你那有多余的菜籽没,有的话匀一点给周知青他们,你看行不?”

陈庆国听到这话,脸上扬起一个笑容,况叶这边要送菜过来,他对此倒也是喜闻乐见的。毕竟队里的知青要是相处得好,他也少些麻烦。

后边还问了一下菜籽的事,至于为何先找况叶,陈庆国也是有一番考虑的。

给蔬菜留种的事,大队上集体上是没有的,主要是队里并没有种植蔬菜售卖给采购公司的这项副业。

这项副业,一般是临近县城的生产大队才有。

他们这些离县城比较远的生产大队,一般不做这件事。只是各家各户自留地种出来的蔬菜,就已经足够满足当地的市场了。

所以这菜籽也只有各个各户自己会留有些。

但周光旭他们四人是刚来的之前,队员们对他们不熟,给菜籽这件事,显然大都是不愿意的。

所以大队长就把目光看向了同为知青的况叶。

“可以,待会儿我一起带过来。”菜籽这么个事,况叶倒也不吝啬。其实在农村关系好点的人家,匀一些菜籽或菜苗都是常见事。

虽然况叶和周光旭四人今天才第一次见面,但几人同为知青,在加上大队长开口,他当然不会拒绝。

交代这么两句,况叶也就朝着家里走去。

从磨坊的位置到家中,以他如今的脚力二十分中都不到。

回家后,他先歇了口气,之后就在小菜园去逛了一圈。

三月初,况叶的菜园子中也不缺蔬菜,莴笋、菠菜、小白菜、芥菜、儿菜、红菜苔等长得非常的精神。

拔了些莴笋、小白菜、芥菜和儿菜,简单的清理一下老叶烂叶,把这些菜放到背篓中。

他随手掂量了一下,有个十几斤左右,便觉得够了。

这些才应该足够周光旭四人吃个几天,也算是他作为知青给几人的欢迎礼吧。

从小菜园出来,况叶找出之前他留的菜籽,分出一部分,然后分门别类的用纸包起来,还细细的写上了名称。

最后在出门之前,还从空间中取出了四斤干菜放到背篓中,才朝着知青安置点走去。

将要抵达安置点的时候,况叶正好遇到从磨坊矮坡上下来的周光旭几人,打了声招呼就一起走了。

磨坊和安置点的距离,也就步行三四分钟左右的时间。

“你们先聊,我这边还有点事。”驴背上加工好的粮食被卸下来之后,大队长也没在久留。

之前在加工粮食的时候,他该叮嘱的事都差不多叮嘱了一遍,也就不打扰况叶和几个人的交流了。

手上的驴跟着走了大半天,又驮了不少东西,他得把它送回牲畜棚,喂点吃的让其好好歇歇才行。

“这些你们拿着,也别不好意思。还有这些菜籽,你们也抓紧时间种下去,也好早点解决吃菜的问题。”

送大队长离开后,况叶就把背篓中的菜拿出来。

见周光旭几人有些不好意思,便笑着宽慰道。同时也把准备给他们的菜籽摆到堂屋的桌子上。

“谢谢况叶哥。”看着摆在面前的几样水灵的蔬菜,还有四捆成色不错的干菜,周光旭四人对视一番,收下的同时也诚恳的道谢。

之前在加工粮食的时候,他们也和大队长询问了不少生活上的问题。

这蔬菜就是其中一个,尽管知道队里会在空窗期提供一些,但也不是马上就能到位的。

如今况叶给的这些蔬菜,算是解了几人的燃眉之急。

虽然一开始他们有些奇怪况叶为啥不和他们住一起,后面还问过大队长,才知道他在这里有自己的房子。

今天几人和他第一次见面,这短短的相处,还是能看出其人很好相处。

“况叶哥,这菜怎么种?不怕你笑话,我长这么大也没咋接触过,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紧接着看到况叶拿出来的菜籽,许诚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

“况叶哥,我们几个也都不咋会”在许诚话音落下之时,姜雨和周光旭、朱静相互看了看,都是一脸摸不着头的模样。

“行,我给你们讲讲吧,你们要不要拿笔记一下。”看到四人的模样,况叶倒也没觉得意外。

这个时代的学生虽然有劳动课,期间也有不少接触到农活,但真正掌握种蔬菜的相关知识的非常的少。

而且这三年来因为时局动荡的原因,学生上课受到了影响,哪怕是后面复课了,上课的内容也大都是相关的思想学习和活动。

“好的。”

“我拿的这些菜籽,这个时候都可以种。这是小白菜的种子,它长得比较快,也好种,洒下去三四天就能发芽,二十多天就可以开始收了,这个你们可以先种些”

见到几人真的拿出纸笔准备记笔记,况叶也就拿起一包菜籽,开始细细的讲解起来。

在讲解期间,还不忘讲讲这地该怎么打整,不过他也知道几人接触农活的时间非常少,光是理论知识也不行。

“明天你们应该就会跟着队员上工,到时候也可以多请教他们。九大队这边的风气不错,只要你们守规矩,之后也不需要担心队里有人找事,要是真有情况,直接找大队长帮忙。”

把每一样蔬菜的种植方法讲解一遍,看着认真仔细听的四人,况叶忍不住叮嘱了两句。

况叶下乡这几年,在九大队的生活算的上平静,但也听说了不少其他地方知青的生活。

一些知青和当地的队员处的非常的不好,这其中的原由,有大队上本身作风的问题,也有知青自己处事的原因。

知青下乡,特别是他们这种插队的,一些当地的队员其实不欢迎。

有些人认为知青插队,给队里带来了不少负担,在加上部分知青对农村有种蔑视的态度,更加深了这种不欢迎。

还有一些知青干活不利索就不说了,甚至还有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更使得双方关系更为紧张。

况叶不希望四人和九大队的队员们产生冲突,毕竟一旦事起,他作为知青中的一员,也是会受到一定牵连的。

而且知青作为外来者,虽然有着政策上的支持,但也就几个人,比起世代再次生活的队员们可谓是相当的弱势,要是真有纠纷,最终不好过的还是四人。

“谢谢况叶哥,我们会注意的。”况叶的这番提醒,其实大队长之前也给几人说过类似的。就凭况叶愿意详细的给他们讲解蔬菜的种植方法,几人也会把这番提醒听进去。

“刚开始干农活,会非常的累。你们可以请教一下队员们,他们有不少可以省力的技巧。还有队里有医疗站,你们到时候可以去找陈医生,她有缓解疲劳的药膏,你们可以开一点。”

看着几人把话听进去,况叶考虑到他自己以及张友岁最开始的状况,又再次叮嘱了一番。

“嗯嗯,况叶哥,还有些什么需要注意的,你再给我们说说?”对于这些叮嘱,周光旭几人还是愿意多听听的。虽然大队长那边叮嘱了不少,但和况叶说的还是有些差别的。

见此,况叶也就和四人讲起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

第137章

况叶和周光旭四人聊了不少, 看着外面太阳西斜,他也提出了告辞。

被四人送了一些段路,他就让几人回去了。

几人刚来,事还多着了。

回家的途中, 况叶经过医疗站, 碰巧遇到了外出接诊结束的陈繁仪。

“况知青, 听说今天来了四个知青?”陈繁仪也看到了况叶, 想到之前大队长透露今天要去迎接新知青的事, 就有些好奇的问道。

她平时太忙,没法跟着一起去。不过知道况叶会去, 这个时候遇到了就想问问。

“嗯,四个,名字叫周光旭、许诚、姜雨、朱静。其中这个周光旭还是海城的。”

面对陈繁仪的好奇,况叶也稍作介绍。

特别是周光旭,他单独的介绍了一下, 主要原因是陈繁仪也是来自海城。

虽然她是陈家出去的族人,但也是从海城来的知青,两人算的上是同乡。

“海城的知青,到时候可得见见。”听到有来自海城的知青,陈繁仪也有些惊讶, 也有些想见见这名叫周光旭的知青。

“哈哈,陈医生也许明天就能见到他们了。”况叶想到他之前给四人介绍了医疗站的陈繁仪,以及可以减轻疲劳导致的不适的膏药。

周光旭他们尝试过农活之后, 应该会很快找到陈繁仪这边。

“看来这几人得遭点罪了,不过舒活膏况知青还可以多提供些不?”陈繁仪稍稍反应一下, 也就明白了况叶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她当初下乡的时候,一开始也是跟着队员们整天的上工, 一天下来浑身上下酸痛不已,哪怕她是医生,有一定的缓解手段,也都觉得十分难受。

新来的四个知青,必然也会经历这些。

不过对于况叶的打趣,陈繁仪也试探性的问了问舒活膏的事。

舒活膏自从它的效用被队员们认可之后,一直以来就是医疗站的畅销的药品之一。

但况叶这边的供货有限,陈繁仪每次给药都得计算一番,以免到下一次拿到货之前无药可用。

哪怕是后面供货量增加了些,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队员们的需求。

“咳,不是我不想多做点,而是这原材料跟不上,陈医生我也是实在没办法。”见陈繁仪提起增加舒活膏供货这事,况叶尴尬的轻咳一声。

舒活膏他如今每个月的产量其实已经不小,卫生院和医疗站加起来的供货,已经有四十份有余。

这已经是况叶能提供的最大产量。

它的效用对于常年劳作的队员们来说,实在是太好了,所以需求一直很大。

但原材料不足,以及况叶个人的生产力有限,目前只能供应这么多。

他倒是想扩大生产,但如今的环境不允许。

时局动荡,他如今能照常的制售药品,也多亏了乔书记以及他背后一系的保护。

要是他再扩大产量,或许会引来一些人的目光。

现在外面又兴起“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要是有心人惦记,把他打成“新生资产阶级分子”,到时候怕是得脱层厚皮。

至于把药方上交,倒也轮不上。

当初他制售的几种药品,只有解毒丸被看上了,其余的药品的药方并没有被纳入采方的范围。

其中的原由嘛,主要是他制售的这几类药品,市面上同类型的不少,效用相当的也有。

且况叶制作的常规药所用的药方,其实也是比较大众的药方。效用比较好的原因,主要是他特殊的制药手法。

而要把这个特殊的制药手法,扩展为规模化的生产,其中有不少繁复的程序。

所以这舒活膏的产量也只能保持现状。

当然卫生院和医疗站,也可以向上级申请同类型且效用差不多的的药膏。

但目前这也是一个问题。

时局动荡,卫生医药系统的办事效率降低不少,申请药品配给如今拉扯不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价格了,舒活膏同效用的其它膏药,价格并没有优势。

先不说队员们用不用的起,就是卫生院和医疗站的预算也是得考虑的。

“唉!行吧,到时候有多的,况知青记得给我这边留点。”陈繁仪也知道况叶的难处,叹了一声气,便先做个预订。

“一定一定。”况叶点头道。

之后两人再聊了两句,就各自分开了。

回到家中,况叶望了一眼天上太阳,估算了一下离天黑差不多还有一个多小时,倒也没有立即准备晚饭。

他要去小菜园看看。

初春的季节,菜园中的药材有一部分需要打理,趁着这个时候他正好可以处理一些。

忙活了近一个小时,打理的事算是告一段落。

之后况叶走到栽种灵植的地方,准备看看今天有没有能采摘的朱栗果。

两年前移栽到外面的两组灵植,最终只有浇灌空间泉水的那一组活了下来。

这一组灵植虽然活了下来,生长速度和苗情却一直很弱。

为了不让它们也步上另一组的后尘,况叶对其照顾得倒是很长的仔细,几乎每天都要看样状况如何。

就在这般精心呵护下,这一组的灵植也逐渐长成。

通关观察,他也大致估算出这些灵植和空间中生长的差别。

其生长速度比起空间中的要慢差不多两倍左右,植株的壮硕程度也要差个一倍有余。

这样的差别,况叶也能接受,至少三种灵植最终能够长成。

当初种下的云芝草、朱栗果、晴玲花,经过两年的生长,也逐渐有了收获。

其中云芝草的叶片收获的最早,其叶片没有空间中的肥厚,药效也要差一点,但也含有其特有的生机,可以用来制药。

云芝草有了收获之后,朱栗果的植株也开始孕育出花苞,之后开花结果,前不久就已经有果实逐渐成熟。

和云芝草一样,虽然比起空间中的要差了一些,但基本的效用还是有的,制药也没有问题。

至于晴玲花,如今已经有了孕育花苞的迹象,过段时间应该就能开花。效用方面,应该和另外两种灵植差不多。

随着三种灵植的长成,况叶在外界再种植了几组灵植。

他知道一些药品可以拿到明面上来了,多种一些,才能更好的解释出处。

走到朱栗果种植的地方,看到植株上红透了的果子有五颗,况叶就把它们全部摘下来。

存放问题,他专门从空间中拿出了药匣,准备把它们和空间中的产出分开放。

等外界种植的朱栗果收集一些,到时候在集中的制作成补益丸。

至于之前采摘的云芝草,其采摘间隔太长,也没有保存鲜货,直接被被制成的回生丸。不过因为药效的原因,最终一片云芝草只能制成八粒回生丸,比起空间产的云芝草要少两粒。

采摘完朱栗果,况叶在陆续的查看了其他的灵植,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

等巡视完灵植,他摘了有些菜,就回屋准备晚餐,此时外面的天色已经渐暗。

第二天况叶就继续上工去了。

他现在制药、上工也逐渐有了固定的时间。

每个月会专门请一旬的假,用于采药、炮制、制药。尽量让制药在白天完成。

其余的两旬时间,他跟着队员们上工,让他不至于脱离农业生产。因为调整了时间,他的精力也更加的好,现在干活也更加的利索,每天能够挣到的工分基本上都是满工分。

这样算下来,就算他少上工十天,每个月所得的工分,和一些正值壮年的妇女也差不多。

晚上入睡之前的时间,现在都留给空间中的活动。

空间中的药材打理花不了多少时间,打理蔬菜瓜果也是,这样一来留给他空闲时间就更多了。

除了利用这些时间看习之外,他娱乐的时间增加不少。

当然目前因为时代的限制,娱乐活动也很单一,看些杂书是一项,而另一项就是锻炼身体。

当初从丹修留下来的资料中,找到了一门修行功法,但他始终在入门的体术这里不得进展。

但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练习,在去年冬季的时候终于有了些许进展。

况叶终于感觉到丹修手札中记载的气感。

随着这一进展,况叶发现他的体力又增加了一些,为了不造成破坏,还适应了一段时间。

感觉到了气感,他兴奋了一段时间,但后续发现其实算不得入门。

按照丹修手札的记载,他得把感觉到灵气引入丹田,让其盘恒在其中,且能够按照《万物相生》的功法路线运行才行。

他目前在这一步打住了。

但况叶却没有气馁。

之前五年的入门体术他都坚持下来了,如今的进展被卡住,在他看来算不得什么。

为此,每天完成体术之后,他还会坚持冥想一个小时左右。

这期间,尝试把他感受到的那一丝气感,沿着功法的路径引入丹田。

虽然一直都没成功,但这一个小时的收获也不少。

不知道是不是冥想的原因,每次结束之后,他都会感觉到精神仿佛经历了一场高级spa,非常的舒服。

之后的睡眠会更加的香甜,第二天精力也会更加的饱满。

这样的好处,哪怕是《万物相生》没有更进一步,他也是愿意每天练习的。

第138章

队里新来了四位知青, 引得不少人好奇。

不过因为还不熟悉,大部分人也就私下打听一番。

四人的安置点在二小队,上工的事就由二小队的队长这边接手。

而一小队的队员们,想要打听几人的消息, 就把目光转到第一时间和几人有接触的况叶身上。

第二天况叶上工的时候, 就有不少队员向他打听新来的知青的情况。

对此, 他到没有拒绝, 但能说的其实也不多。

无外乎, 几人的姓名、年龄、来自哪个地方。更详细的情况,况叶也不好介绍, 毕竟他和四人也才接触一天,他们具体的情况不是很清楚。

在况叶这打听不出更多的消息,找他打听的队员们就逐渐没了。

不过出于对新来知青的好奇,以及这个时代娱乐的缺乏,队员们还是持续关注着周光旭几人的消息。

看到周围的情况, 况叶回想了一下他当初下乡的场景。

他当时因为身份的陡然转变,以及要努力适应周围的环境,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当时九大队的队员们的反应。

不过想来,应该和如今差不多吧。

因为队员们的关注,况叶哪怕几天之后没有和周光旭他们见过面, 对于他们的日常活动也相当的了解。

四人第二天就跟着二小队的队员们去上工了。

考虑到四人刚来,二小队的小队长还给几人安排了几个领路人,教授几人怎么干农活, 而且任务也安排的相对轻松。

周光旭他们初来驾到,做事的态度倒是可以。

但成果嘛, 大都和当初的张友岁差不多。当然也有干活利索点的,姜雨就是, 其他三人一开始都是手忙脚乱的。

好在态度比较好,也听得住劝,二小队的队员们对几人的态度也还算好。

毕竟知青最开始干活,他们也是见识过的。

九大队之前就有况叶这些知青,虽然没有安排到二小队,但他们当初的情形,整个九大队很少有不知道的。

除了九大队,其他地方的知青的情况,队员们也是知道一二的。

农村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地方,一些消息其实非常的灵通。

这个时代的城镇人口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居住在乡村,大范围的人口流动虽然不多,但小范围的流通却是相当的频繁。

各个生产大队,以及各个公社之间,想要传递什么消息,其实相当的容易。

之前下乡的知青,有些在当地的名声并不怎么好,而关于他们的消息更是在各个地方都有流传。

周光旭四人,比起这些知青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队员们自然对几人的态度还行。

第一天干活,四人的成果不佳,但这身体上的劳累却没有丝毫的降低。

据况叶所得到的消息,几人第二天早上差点没能起床。

二小队的小队长在早上安排队员们干活的时候,看到四人没有到场,去到安置点一看,几人正哆嗦着双手吃饭呢。

一问才知道,几人早上起来迟了,又因为浑身的酸痛,这洗漱做饭都是艰难的完成的。

也好在几人都会做饭,一起行动,要不然这饭怕是都吃不上。

听队员们八卦,周光旭几人的情况,似乎还没有当初张友岁的好。

况叶听到这,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二号那天,况叶和大队长接几人到九大队的时候,他们的行李虽说有驴帮忙驮,但自己拿的也不少,这两个小时的步行本来就比较累。

之后抵达安置点,先是领口粮,接着加工粮食,之后还有收拾房间、做饭等等,一天下来人本来就累得不行。

想来第二天上工的时候,情况就不怎么好。结果又干了一天的活,虽然做得不好,但对于刚接触的几人来说,应该是尽了能用的力气。

周光旭几人和张友岁可不一样,有况叶三人的帮衬,能省不少事。

二小队的小队长见到几人的情况,一时间有些无言,最后领着四人去了趟医疗站找陈繁仪。

四人虽然有况叶的提醒,但昨天干完活精力消耗太多,谁也没想起去医疗站找陈医生这事。

陈繁仪上午都在医疗站,看到二小队的队长领来的四人,稍稍一问知道其中的原由,也有些哭笑不得。

但她也能感同身受,毕竟当初她也是经历过的,只不过她作为医生本来就知道如何缓解,以及有堂叔一家的帮衬,倒也没有出现四人的情况。

最终周光旭四人在陈繁仪一番推拿抹药后,倒是缓解了不少,之后教授了几人如何用药,给四人拿了一小罐舒活膏,让他们自己每天用点。

有了这次的教训,周光旭四人才知道干活的时候,要节省点力气。

当然几人的态度还是没改变,后面随着农活逐渐顺手,倒也逐渐被二小队的队员们接受。

就在四人逐渐适应下乡的生活时,况叶也和几人打了几次交道。

因为安置点在二小队,况叶和几人倒是不常见,但同为知青,周光旭他们偶尔会找到他请教些问题。

这些往往是他们不好和队员们说的事,只好找到他这边。

对此,况叶到也没有拒绝。

就在这几次打交道的时候,况叶也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周光旭和陈繁仪竟然早就认识。

后边他和陈繁仪确认的时候,也得到了肯定。

他们之间的关系,据两人的所说,是因为家中的长辈相熟,从小就认识对方,但因为年龄的关系,打交道的次数并不多。

至于当时况叶和陈繁仪介绍四人时,她为了没有想起来,这其中还有一个无奈的原由。

那就是周光旭原来并不姓周,现在他是跟着自己母亲姓。

这事说起来,也是因为时局的影响。

十年动荡时期,群魔乱舞,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这其中有不少夫妻走上了陌路,而周光旭的父母就是其中之一。

陈繁仪这边稍作解释,况叶也就没有再详细的打听,毕竟再深就是周光旭的隐私了。

知道周光旭和陈繁仪本就认识,况叶见到眼前的场景倒没有多少意外。

“况知青,你来这采药啊?”看到出现在眼前的人,周光旭神情有些紧张。

他没想到在这能遇到其他人,心下不由的怪自己做事不怎么周全。

“周知青、周老爷子你们不用管我,我就是来挖些檵木。”况叶看出周光旭的紧张,为了缓解他的情绪,露出个友善的笑容,指着不远处的一丛小灌木说道。

这三年许多药材都要自己采摘,九大队周围的山坡洼地基本上都被他踏足过。

今天来的这处,有不少檵木丛,这个季节他都会来多采摘一些。

檵木,它的根茎、花、叶都可以入药,全年都可以采摘。之所以这个季节采摘得比较多,原因是为不久后的夏季做准备。

檵木有止血行血、收敛涩肠的作用。他制售的止血散和肠胃舒,都会用到一些。

而夏季因为高温,食物容易腐败,肠炎腹泻的人比较多,肠胃舒的需求量比较大。

在场的除了况叶、周光旭,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前两年下放到九大队的周岩柏。

被下放这两年,周岩柏和他妻子吕兰生,以及另外一位刘存厚相当的低调。

三人的年龄都不小了,如今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九大队这边因为风气较好,几乎没有队员去找几人的麻烦,但也因为三人属于下放参加劳动改造的这类人,也几乎没人愿意和他们交往过多。

这其中多是怕惹上麻烦。

这两年来,三人虽说过的还算安稳,但也遇到了几次批斗的活动。

一些下乡开展革命活动的红/卫兵,会专门找到这些下放人员,组织一场场批斗活动。

虽然九大队的队员们反应不够积极,但见识到这样的场面,大都会对三人敬而远之。

“况知青,光旭是我外孙,让你见笑了,你先忙。”况叶开口后,周光旭并没有放下紧张的情绪,正准备再说些什么,就被周岩柏拉住。

紧接着周岩柏还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两人的关系。

“周老爷子有福了,我就不打扰了。”听到这,况叶心下虽然有些惊讶,但也不算太多。

在他知道陈繁仪和周光旭认识的时候,他就有过这样的猜测。

周岩柏三人能在九大队生活得相对平静,其实还有陈繁仪和大队长这边的照顾。

九大队这边风气再好,也难免有好事的人。

这两年却没有任何队员去找三人麻烦,这其中少不了大队长陈庆国身影。

陈庆国之所以会这样做,除了维护九大队的安稳之外,还有陈繁仪的拜托。

大队长和陈繁仪对三人的照顾,也没有太明显,但在九大队也算不上是什么秘密。

但大家都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况叶知道这件事,倒不是从队员们口中得知,而是他自己发现的。

他对被下放的周岩柏三人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关注的。

他每个月都会花不少时间采药,这期间会在九大队到处找药材,就有几次遇到了和今天差不多的情形。

陈繁仪不时的会找到周岩柏三人,她会尽量的避开人。但大队长这边就没有这么多顾及了,他大多时候会以公事的名义找三人,但其中帮衬的事不少。

几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况叶也知道了周岩柏三人不少的信息。

也算知道陈繁仪照顾三人的原由,三人算是陈繁仪相熟的长辈,其中的吕兰生是她的姨姥姥,周岩柏自然是她的姨姥爷。而刘存厚虽然和她不是亲戚关系,但家中长辈是世交。

第139章

周光旭是周岩柏的外孙, 照这个关系算下来,陈繁仪和他算是表姐弟。

想到他改为母姓,还直接下乡到九大队,应该是专门为周岩柏和吕兰生而来。

想到这, 况叶倒是对周光旭感官不错。

他和两人打了声招呼, 也就没有停下脚步, 直接朝着山坡那处檵木丛走去。

走远一段距离后, 他凭借敏锐的听力, 还能听见两人小声的谈话。

“外公,这样没问题吗?”

“没事, 况知青不是多事的人。”

不过两人也没在这山坳处停留多久,况叶还没把一株檵木的根挖完,就察觉到他们离开了。

对于周光旭和周岩柏的会面,他也的确不会往外说。

这两年他遇到几次陈繁仪和几人会面的情况,最开始周岩柏他们也有些担心。

但后续一直没有从他这传出什么话, 周岩柏他们才逐渐的放松一些,也因此和况叶有了些交际。

所以刚刚,周岩柏才那么干脆的介绍了一下他和周光旭的关系。

当初三人被下放的时候,况叶就打定主意准备观察一番,若是发现需要搭把手的情况, 他也是会看情况出手的。

但后续发现了陈繁仪和大队长这边对三人的照顾,这番打算也就作罢。

毕竟三人已经有相熟的人照顾,他这个陌生人再出手就显得多余了。

不过因为几次巧遇, 他和周岩柏三人的关系倒是近了几分。

现在更有一个周光旭出现,三人的境况应该会更好些, 就更轮不到他操心了。

看着手上的檵木根,况叶把脑中的思绪甩开, 他还是把精力放在采药上吧,如今他每个月消耗的药材可不是一笔小数。

把遇到周光旭、周岩柏的事放在一边,接下来的时间,他把精力投入了采药、炮制、制药上。

期间周光旭还来找过他一次,为的就是上次的事。

见一身书卷气的小伙子,紧张兮兮的模样,况叶心下叹息一声,明确的表示自己不会多管闲事。

听到他这话,周光旭倒是期期艾艾的离开了,但看其模样明显还是有些担心的。

对此,况叶也无法,就算他赌咒发誓人也不一定信,这个只能在后续的时间中才能证明。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占据他多少心神,他一天到晚都忙着呢。

初春三月的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个时候不仅地里的农活逐渐增多,能够采摘的草药也不少。

三月的时间就在忙活中渡过,时间来到四月。

二号这天,况叶前往丰水场镇。

清晨出门的时候,细细的春雨在田间飘荡,要是这样的情况队员们一般是不会去场镇的。

但这天是他每个月给卫生院送药的固定时间,况叶也就顶着春雨出门。

他背上装药的背篓,身着蓑衣头戴斗笠,脚上踏着一双雨鞋,倒也不惧这绵绵的细雨。

不过这雨是从三月末就开始下的,地面早就被雨水浸湿,泥泞的土路让前往丰水城镇的路途有些小小的麻烦。

“况知青,赶紧进来坐!”蒋卫生员看到出现在门口的人,哪怕是没第一眼没看清脸,也一下认出来是况叶。

毕竟况叶这身高,在丰水公社以及附近都算得上十分少见,而今天又是他送货的时间。

“蒋卫生员,好久不见,今天卫生院倒是不怎么忙。”况叶见到人,也招呼一声。

走进卫生院先看了一圈,发现因为下雨,今天来看诊的人比往常要少些。

但仔细数一下,也不算少。

只是卫生院这边习惯了忙碌,现在的看诊人数,蒋卫生员他们就相对轻松点。

“也就是下雨才这样,况知青,趁着我这边还空着,我们把药品交接了吧。”

看着况叶把蓑衣斗笠取下,露出背后没有沾上雨水的背篓,蒋卫生员接了一句,紧接着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药品上面。

雨天看病比较麻烦,况叶也知道。

这个时代,农村的交通非常的不方便,遇上这样的雨天,赶路会非常麻烦。

“行,我把药拿出来。”他也没多纠结此事,眼下赶紧把药品交接完成才是。

虽说今天卫生院看诊的人少了些,但蒋卫生员他们应该也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熊医生!熊医生!”就在蒋卫生员清点药品的时候,况叶看到一个人影从卫生院外面冲进来,口中还急切的呼唤熊医生。

“怎么了?”人影冲得太快,卫生院的大部分人都没能第一时间看清。

不过人影进入卫生院后,停住身形后,所有人都看清了情况。

此时一个青年男子,怀里抱着个一身血迹的人。

“赶紧把人放到这!熊医生,有伤员需要急救!”伍卫生员看清来人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就冲了过去,看到被抱着的人到底是什么情况后。

赶紧让背着人的男子,把人放到一旁的病床上。

这期间伍卫生员也急切的熊医生的接诊室喊道,因为面前的情况是他处理不了的。

浑身血迹的伤员被放到病床上时,他的症状更加的清晰的展露在人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被简单包扎的腰腹部,还在不断的润湿。

除了腰腹部这处的伤口,其肩上、手臂都有包扎的痕迹,显然也有伤口。

这样的情况,伍卫生员和蒋卫生员根本处理不了,只能找熊医生他们。

随着伍卫生员的呼喊,加上在场其他人的传话,熊医生很快就从接诊室出来,第一眼就看到病床上的伤员。

这个时候,刚刚还在清点药品的蒋卫生员也出现在了病床边,手上还拿着一个铝盒子和一些药品。

铝盒子打开后,况叶在一旁看得清楚,里面是一套外科用的简单器具。

熊医生扫了一眼伤员,就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其腰腹部的伤口。

已经出现失血过多的症状,他现在最先得给人止血。

不过这情况不适合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是这手术场景必然血淋淋的,不适合大众观看。

好在卫生院虽然小,一些设施还是有的,病床很快被帘布遮住。

里面的情况,外面的人看不到了,想要靠近点,被从接诊室出来的徐医生拦下。

突如其来的情况,徐医生这边自然也听到了,具体是何事他和很快知晓。

现在卫生院因此事乱作一团,他得出来看着才行。

有徐医生的阻拦,好奇的众人也才安分了不少,不过每个人都支着耳朵想要听清一些动静。

第一次遇上这样的场景,况叶有些愣仲,缓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现在伤员的情况到底如何,他也想知道,正在他准备和其他人一样仔细听听动静时。

又一群人来到了卫生院。

看到他们的打扮,以及焦急的神情,显然是和伤员是同伴。

“队长,老七咋样了?!”一群人进来后,就看到被赶到帘布外的青年男子,连忙围过去,想要打听情况。

“熊医生还在抢救老七”青年男子脸色有些茫然,显然整个人的心神还在伤员身上。

“还在抢救”

“老七,你一定要没事啊”

听到青年男子的回答,一群人把目光望向帘布,目光仿佛想穿透布帘,期盼着正在抢救的伤员能够平安无事。

“徐医生,熊医生这边找你。”

就在他们焦急等待的时候,蒋卫生员从帘布后边出来,看到正在外边的徐医生,连忙让他进去看看。

在徐医生进去的同时,蒋卫生员也迅速的跑到柜台旁,准备找一套消过毒的银针。

“蒋卫生员,老七怎么样?”这个时候青年男子一行人看到蒋卫生员,就连忙围过去,想要探听一些情况。

“我需要找银针,伤员的情况耽搁不得。”蒋卫生员没有正面回答一行人的问题,他现在得尽快把银针送过去。

见此,青年男子拉过围过去的同伴,让他们不要打扰人。

老七伤成咋样,作为给其包扎的人,青年男子是清楚的,现在得靠熊医生他们这边争分夺秒才行,否则

想到这,青年男子的脸色不由得更沉重几分。

“蒋卫生员,这个可以给伤员服下,能吊命的。”就在蒋卫生员找到想要的东西,准备进入帘布后边的时候,况叶塞了一个小小的瓷瓶给他。

“这是?”看到手上这个小小的瓷瓶,蒋卫生员有些愣仲,不由的反问。

“急救药,你待会问一下徐医生他们,到底要不要用。”况叶没多做解释,现在时间紧迫。

他的感知非常的敏锐,就算看不到帘布后面的情况,但伤员的大致状态是能感受到的。

目前伤员的情况非常不妙。

伤员被送来的时候,他看了一眼,知道其大致的年龄约莫也就二十出头。

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况叶还是不希望看着人抢救不成功,考虑了一下,决定帮一把。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人都会这样做,主要是他清楚伤员的身份。

送伤员过来的青年男子,和后面跟过来的一行人,况叶之前是见过的,他们水丰水公社武装队的成员。

对于丰水的武装队成员,况叶还是很有好感的。

特别是时局动荡这几年,正是有武装队以及民兵团的保护和约束,丰水公社才能保持相对的安稳。

他去找乔书记的时候,时不时都会遇到武装队的成员,更是见过他们处理事情的时候的恪守,对他们的印象还不错。

他塞给蒋卫生员的瓷瓶,里面装着的是两粒回生丸,作为小回丹的凡药版,其药效虽然有所减弱,但也是能在关键时刻救命的。

至于会不会被用到,看到药后,对这方面有见地徐医生应该会有决断。

第140章

蒋卫生员拿着小瓷瓶进了帘布后面。

后边况叶听到他和徐医生小声的交谈, 其中就交代了这瓷瓶中的药的事。

对于帘布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外边的人看不见,但一些动静是听得到的。

徐医生显然检查了瓷瓶中的药,况叶能听到他惊喜的声音。

不过这用药徐医生那边并没有独自做决定, 而是让蒋卫生员再出来了一趟, 把青年男子请了进去。

此时伤员已经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 徐医生和熊医生要用这药, 还得问问这青年男子的意思。

药虽然被确定为好药, 但毕竟不是卫生院的,须得伤员这边的同伴同意才行。

青年男子进去后, 况叶听到里面的小声交谈。

在清楚这药是好药,青年男子这边很快有了决断,最终这药还是被用到了伤员身上。

毕竟伤员现在的情况很不好,得抓紧每一秒的时间才是。

两粒回生丸服下,不久后正在给伤员处理伤口的熊医生就感觉到了不一样。

原本怎么都止不住的血, 渐渐的开始收敛了,也让他这边的缝合工作变得轻松许多。

加上徐医生这边的协助,半个小时候,伤员的情况终于稳定了下来。

“林队长,季同志的情况暂时控制住了, 但你也知道卫生院的条件有限,现在最好把季同志送到县医院,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的治疗。”

伤员被抢救过来后, 熊医生这边的眉头仍然皱着,和刚刚就没出去的青年男子叮嘱道。

说实在的, 最开始看到伤员的情况时,熊医生对能不能把人抢救过来是有迟疑的。

但作为医生, 在这个时候才是最不能放弃的那个。

好在这季同志运气不错,目前的情况算是暂时稳定了下来。但熊医生知道自家的本事,以及卫生院的条件。

季同志最重的一处伤口在腰腹处,伤口非常的深,甚至伤到了脏器,他学艺有限,处理得相当的粗糙。

“我马上把人送县医院,不过这路上得注意点什么,还请熊医生这边指点一下。”青年男子,也就是林队长点头应道。

不过他只懂得简单的外伤包扎,更多的需要熊医生这边指点才行。

“行,我给你说说。”熊医生应道,要不是卫生院这边走不开,这次他怎么也会跟着去趟县医院。

看着帘布后的人出来了三,在外面等待的武装队员们都围了上去,连忙询问同伴的情况。

场面一时间有些混乱,好在林队长这边控制住了队员,期间交代队员们去准备一些东西,方便待会儿送伤员去县医院。

武装队的队员,确认了同伴暂时稳住了情况,但还得赶紧送去县医院,就急急忙忙的按照林队长的吩咐去准备东西了。

一直在旁边关注此事的其它老乡,以及况叶在一行人的交谈中,也知道伤员被抢救过来了。

这有些紧张的心也松了口气。

这个时候,他们也有些好奇,武装队的同志怎么会伤成这样,到底是遇到了什么事。

不过林队长这边他们暂时没法问,他跟着熊医生身边,在请教相关的注意事项。而其他的武装队员,基本上都去准备东西去了。

一时间老乡们低声的交谈,各自猜测不已。

而此时况叶却和徐医生交谈了两句。

“小况,多亏你刚刚给的药。”徐医生拿到小瓷瓶的时候,知道这是况叶给的,心下就有些惊讶。

他知道况叶的制药手艺不错,但却没想到他能在这个时刻拿出这样的药。

不过几年的相交,他知道况叶不是胡乱开口的人,也就选择相信他一会回。

把小瓷瓶中的药倒出来,用指尖刮了点药粉尝了尝,就知道这是好药。

徐医生一家在丰水乡经营了几代人,靠的就是这治病救人的本事,传到他这也自然是有一定本事的。

后面给伤员服下药丸,伤员的情况也是他亲眼所见。

这药的效用还是令徐医生有些吃惊,他没想到效果竟然这样的好。

“那位季同志能救回来,靠的可是徐医生你们,我这边可没帮什么忙。”况叶摇头道。

他给的药最多也就是辅助的作用,要是没有熊医生和徐医生他们的抢救,就算吃下两粒回生丸,也最多是让那名季同志多活一会儿。

回生丸有促进伤势愈合的效用,但仅仅两粒效用有限。

“这话说的。”听到这话,徐医生笑着看了况叶一眼。他也知道这样的药必然是珍贵的,这效用可不一般,能毫不犹豫的拿出来的是少数。

而且还是给毫不相干的人。

“嘿嘿~”况叶回了一个笑脸。

“好了,我现在也不多问,还有一堆人等着看诊呢。小况啊,今天你要不在场镇上多留一会儿,等卫生院忙完了,我们聊聊。”

况叶的反应,让徐医生无奈一笑,但此时也没多追究。卫生院看诊的人不算少,刚刚因为紧急情况耽搁了,他现在的赶紧归位,这还有不少老乡等着呢。

“我到时候来找你。”对于徐医生的邀约,况叶想了想就应下了。

他把这回生丸拿出来,必然会引人注目。这几年他和徐医生打交道不少,这件事聊聊也好。

随着徐医生又开始看诊,卫生院的秩序也逐渐的恢复。

不久后,在给伤员做最后处理的蒋卫生员和伍卫生员也结束了手上的活。

这个时候,刚刚散去的武装队队员再次来到卫生院。

同时一辆货车也停在了卫生院门口,现在林队长这边准备用货车送人去县医院。

刚刚况叶也听到了林队长的吩咐,知道这货车是从采购站那边借的,后面的车斗安装了防雨的车棚,在这雨天倒也不怕被淋着。

车辆开过来之后,林队长这边组织队员们,迅速的把处于昏睡状态的季同志抬进了车棚。

甚至借用了卫生院的一张病床,以方便固定伤员。

之后带着卫生院开的药,以及队员们准备的东西,货车迅速发动,朝着县城而去。

武装队的队员只有林队长和另外一名队员跟着去了县城,其余的队员们都留了下来。

这个时候卫生院的老乡们终于找到询问的机会,想要打听清楚季同志受伤的原由。

这件事武装队这边却不好回答,主要是这件事他们没有上级的指令,也不好外泄。

好在还没等他们考虑如何回答的时候,就有人帮他们回答了。

有武装队的队员受伤,乔书记这边也很快收到了消息,刚刚就和武装队的部长连玦而来。

季同志受伤的具体情况,两人自然也知道了详情。

看到众位老乡好奇情况,乔书记这边和武装部长商议一番,也不打算隐瞒。

毕竟这件事,得让人引起重视才行。

季同志之所以受伤,是遇上了一名流窜的凶徒,在抓捕搏斗中被刺伤,还让凶徒逃走了。

当初情况特殊,季同志一个人发现凶徒,被凶徒察觉后,贸然的进行了追捕。和季同志同行的队员,察觉到情况不对时,凶徒已经逃走。

这事乔书记当然没有透露,不过却特别强调了凶徒的危险性。

要知道现在武装部的人虽然在继续追捕,但目前凶徒还没抓捕归案。

这样一来,丰水公社底下的生产大队,以及附近的公社都的警觉起来才行。

乔书记这边提醒各位老乡,要是发现了可疑人物,不要贸然的行动,凶徒不是一般民众能对付的,第一时间自保并上报才是正确的做法。

况叶在旁边也听了一耳朵,也算是明白了这件事的原由。

乔书记和武装部长在卫生院这边没待多久,他们过来除了和熊医生他们询问一下伤员的情况,还有安抚在场的老乡的意思。

公社出现了流窜的凶徒,后续要处理的事不少,他们更得赶紧找人办理才是。

乔书记等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卫生院的老乡们却七嘴八舌的讨论起这凶徒的事。

这几年公社发生了几起恶性事件,大部分都是这流窜的凶徒制造的。

况叶也知道前面的几起恶性事件,却没想到这次竟然离的这么近,受伤的武装队员直接就在眼前。

今天下雨,九大队来赶集的人非常的少,早上出门的时候,他很少遇到同行的人。

但出了这么个事,回去的路程他就的考虑一下了,最好能找多一点的人结伴而行。

做好决定之后,他这边把注意力转到交接药品上面。

蒋卫生员刚刚也协助着救治伤员,这交接药品的事,现在才继续。

等到把药品交接清楚,况叶离开了卫生院,再去了趟公社办公地点,去完成缴纳税款的事。

夏办事员处理此事越发的娴熟,半个不到况叶就从公社办公地点出来了。

雨天不太好看天估算时间,但况叶心下计算一番,此事应该也就十一点左右。

他和徐医生那边有约,也就不急着回九大队。

现在卫生院那边应该还在忙,他决定在场镇上逛逛再过去。

先去了一趟邮局,没有啥收获,很快就出来,之后再去供销社、酱油铺等店铺逛了逛。

添置了一些日常用品之外,这期间也听到了关于季同志受伤原由的讨论。

丰水场镇就这么大点,乔书记他们把凶徒的事说开,也很快的在场镇上传开,想必今天这消息应该就会传到各个生产大队。

对此,况叶心下不由的一叹,果然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

消息传开后,各个大队的队员和民兵队必然会警觉不少,这样也能尽量减轻流传凶徒带来的危险。

在各个店铺逛了一圈,时间也差不多来到了中午,况叶在饭店解决了午饭问题,就前往卫生院这边去找徐医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