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章钱要用头发去换

行政部总监刘胜男,带着跟随来观礼的旦妈和小欣,在园区和公司内部逛了逛,便去了宿舍楼,挑选房间。

未来一段时间,李澹旦一家都会住在这里。

宿舍楼一共六层,原卷烟厂奢侈地在两头都装了电梯。

每层都有40个三十平的房间,一共240个房间。

公司目前有员工218人,其中单身且家在外地的员工只有96人,大多是应届毕业生,一人分配一间都绰绰有余。

因此,行政部的规划是顶楼都给公司高层留着,两个单间打通成一个六十平的套间,共20个套间,并单独使用楼东侧的电梯。

李澹旦打算自己要一个套间,妈妈妹妹要一个套间,给张老头再预留一套,占三套。

剩下的十七套,给财务部副总监袁淑兰一套,小清也可以跟着她住。

其它的就自己申请了,目前为止,只有李樊帆和程逢君两个单身狗,各申请了一套。

像黄静和其它几个部门的总监,都是有家有口或在咸安有房的人,就没有申请。

......

在旦妈和小欣挑选房间时,李澹旦则召集了五个技术部门的总监开碰头会,没别的,就是分配任务,他早就憋得等不及了。

首当其冲就是软件部门,程逢君已经带着37个软件工程师苦干了两个月,按照李澹旦给出的文档流程一步步去执行实现,目前总体完成进度三分之一左右,算是勉强达到了李澹旦的预期。

李澹旦也没有苛求,当即让他报奖励名单,并当着其他四位总监的面,单独给程逢君批了8万现金奖励。

首战,士气可鼓不可泄!

之后,便给程逢君下了死命令,四个月内必须全部完成。

接下来,是最省事的材料部门。

因为有李澹旦在,本来最难的材料科技攻关,却成为了最简单的事情。

毕竟,材料技术的逻辑性相对低一些,偶然性却很高,大多数发明创造都不是靠推理能解决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那临门一脚需要灵光一闪,更需要运气。

反应温度差了几度,通电电压多了几伏,压强少了几帕,都会造成材料制备失败,这些条件要准确摸索出来,各种反应材料、催化剂的选择、比例还要调整,排列组合不知道要费去多少时间。

所以,李澹旦直接把一沓打印出来的纸质资料拍到了李樊帆面前。

“这是五种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硅纳米线、碳纳米管,是公司绝密,我都交给你了,你们材料部门的任务是,分成五个项目组,分头去研究实现,三个月内,我要成熟的量产方案并测试通过。有没有问题?”

“这...”李樊帆还没看资料呢,哪里敢说大话,但他有被程逢君刺激到,心里正憋着股劲呢。

“你先看资料,做好研究过程的保密工作,有问题回头再单独找我。”李澹旦也不跟他啰嗦,一句话带过。

材料技术是复兴科技最硬核的资产之一,未来都是要留给国家,本来就不适合拿到会上说,所以,他只强调了一下保密就进入到下一个内容。

“老刘,你们产线部门,现在最核心的难题是什么。”

“李总,我们产线的核心是织造机,最大难点是织造精度上不去,虽然织造技术相比雕刻技术,对精度要求低很多,但光刻法是以超高频极紫光子束为尺度,天然比我们织造针头精度高很多,我担心未来跟不上公司半导体纳米线的工艺水平。”刘诚如实回道。

“老刘,不用担心,跟织毛衣一样,再细的毛线,我们也可以用很粗的毛线针来编织,无非是控制好针头的移动精度和力度。我这里有一个驱动电机的改进方案,关键在反馈系统,人家可以用紫外光子当刻刀,我们也可以用紫外光子当尺子嘛。你先照方案试试,一周后,给我反馈。”

李澹旦说完,又跟诸葛亮发锦囊妙计似的,递给刘诚一个文件袋,厚度同样不薄。

刘诚拿到资料后,也没跟李澹旦客气,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很快就沉浸其中。

李澹旦没打扰他,又看向芯片设计部门的周岩:

“老周,你回头先跟燧燃科技的技术总监钱总联系下,平时多沟通,你们要设计的第一款芯片,就按他们神经元头盔项目的需求去做,要跟现在昂鲁国的供货芯片做到pin对pin完全一致。你们现在有几个工程师了?”

“设计两人,验证一人,后端一人。”周岩无奈道。

按理说,芯片设计也是大部门,但目前,公司连设计软件都没搞定,他们拿什么去设计芯片呢?

所以,李澹旦授意人事,一直压着他们招人的节奏,整个部门只有大猫小猫四五只,相当凄凉。

“不要急,有你扩军的时候,到时候有你忙的,现在先把他们派到软件部门去,先熟悉熟悉新软件的架构。其实跟国外的软件是兼容的,大体上差不多,很快就能上手,以后新员工就交给他们几个带了。”

“好的,李总,有你这句话,他们肯定动力十足。”周岩笑着回道。

“哈哈哈。”大家听了,都笑了。

可不是嘛,李澹旦让他们带新人,那怎么也得是个组长、副组长什么的,相当于还没做贡献就升官了,动力肯定足啊。

大家笑着聊了几句,话题又转移到最后的系统部门。

复兴科技的系统部门,管的事很多,人员也复杂,有支持芯片设计的板级硬件工程师,也有负责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底层驱动的软件工程师,而更主要的是,李澹旦即将推出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工程师。

李澹旦要引爆新一轮物联网革命,可不是在股东大会上吹吹牛就完事了,他是真的要干,而且要尽快干。

现代物联网为什么发展缓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技术标准不一致。

比如,生产灯具、空调、电视、电饭煲等家居产品的厂家,就是各玩各的,没有制定统一的控制标准。

如果能把所有家居产品的控制标准统一起来,那我们用手机就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的一切电器,也就实现了家庭物联网系统。

再走出家庭,把产品扩展到全社会,就是李澹旦想搞的物联网系统。

这个系统,将用来控制链接进网络的所有物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安全。

那么,为什么现在全社会的厂家们不统一标准,要各玩各的呢?

首先,是成本问题。

空调大厂、电视大厂请得起程序员团队,不代表灯具厂、水表厂等所有厂商都养得起程序员团队。

每出现一个新产品,又都需要程序员编写代码,测试新产品入网,这同样是费时费力的工作。

凡是要多花钱的事情,都会有阻力,更何况是全社会全行业都要多花钱。

其次,是技术问题。

以每个城市建立一座控制中心,来监控整个城市的物联网为例。

单拿交通来说,无数的汽车电动车、交通灯路灯、摄像头等传感器,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信息,若是全部入网的话,什么计算机能处理的过来?超算都费劲。

这还只算了交通一项。

整个城市都囊括进来呢?

根本搞不定。

因此,要助推物联网革命,就要拿出一套成熟的系统技术,先解决这些问题。

李澹旦把最后一个文件袋推到了尚光华面前。

“光华,你是搞系统设计的,但主要是基于单处理器的传统系统,这跟我们即将要搞得物联网分布计算系统,不是一回事,你和手下的工程师先仔细看看这份资料,然后我抽时间给你们详细讲讲。”

“好的,李总,给我一周时间。”尚光华摸了摸文件袋的厚度,回答道。

“三天!我只给你们三天时间。无非是分布计算、混沌算法、标准转译三方面的内容,一天看一部分,有个概念就行了。三天后,我给你们细讲,这次我就不弄流程文档了,你们听完讲以后,一周以内把流程文档弄出来。然后,就开干!”

“……”尚光华,汗。

...

一场短平快的碰头会开下来,五位技术总监对大老板有了两点共识:

一.懂王之王,不好糊弄;

二.撒钱大方,但要用头发去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