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朱标傻眼,大明亡于气候变化?

妄谈国事,尤其谈论的还是大明药丸的原因。

这的确是需要足够勇气的。

这几个皇子平日里虽然高傲。

但遇见这事也依然是秒怂。

他们在听见朱元璋的这句话之后,心里头方才是松了一口气。

然后才认真思考起张奕问题的答案。

其中,除了朱元璋之外,思考的最为认真的,当属太子朱标了。

他在深思熟虑之后回答道:

“大明灭亡的原因,想来只能有两个,一者,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势力南下,就如成吉思汗那般,二者,便是演变成汉末唐末的局面,活不下去的农民起义,地方势力拥兵自重。”

话音落下。

张奕立刻朝他投去赞赏的目光。

“我华夏历史之上,几乎所有王朝灭亡,都难逃这两个原因,但这只是浮于表面的原因,殿下可能想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朱标闻言,立刻皱起了眉头,再次陷入沉思之中。

其他皇子面面相觑,皆都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朱元璋道:

“剥削,士绅对百姓的剥削。”

张奕笑着点头。

“这算是一个层次较深的原因,但,依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这回,朱元璋也沉默了下去。

而张奕面带微笑审视着他们。

久久没有做出回答。

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是阶级的矛盾。

是地主阶级与平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而朱元璋他们,正是大明的地主头子。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他们自己。

不过这些话,还没到说给他们听的时候。

时机远远没有成熟。

故张奕在沉默了一会之后便说:

“导致大明灭亡的最根本问题出在何处?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屠龙术之中,张某暂且不做回答,诸位自己领悟吧。”

“这一回,张某想与诸位总结一下,导致大明灭亡最主要的一些原因。”

“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明白今后该如何去做,该将大明引导向何方。”

“刚刚,太子殿下提及了两个原因,一个是农民起义,一个是外敌进犯。”

“这两者,在明朝的未来全部发生了。”

“外敌进犯的原因,自然是明朝自身的衰弱,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说农民起义,以士绅的压迫作为回答,未免太过笼统了,谁能说出点具体的原因?”

话音落地,众人皆是一脸困惑。

过了一会儿,朱棣站了起来。

“农民起义,无非是活不下去了,他们活不下去的原因,唯有天灾人祸二者,之前先生的环境之中,可见千里赤地,想来是发生了连年的天灾,而起义军的口号有“不纳粮”三字,想来,明末的苛捐杂税极多,故学生以为,国朝末年,天灾人祸兼具。”

张奕轻轻点头。

“说对了,大明的末年,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其中最主要的当是人祸,天灾则是一个导火索,点燃了人祸埋下的隐患……”

“人祸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这回暂且不提了。”

“这回,我们先说说天灾好了。”

“大明国运仅仅绵延了276年,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气候的变化!”

这句话说完。

朱标的眉头立即皱了起来。

“何为气候之变化?”

张奕回答:“天气之变化,说的是每一日,或晴或雨,而气候之变化,说的是每一年,或涝或旱,是以年为单位,沧海桑田之变化。”

朱标听到此处,心中大为困惑。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想,都不觉得气候的变化,能导致大明灭亡。

于是提出了质疑。

“先生这话,是否有些夸大其词了?区区气候变化,如何能影响到一国之气运?”

朱元璋轻轻点头,心里也有类似的念头。

而张奕不紧不慢的喝了口茶道:

“夸大其词?张某可丝毫没有夸大。”

“气候旱涝之变化,听起来没什么。”

“无非是多一些灾年而已。”

“多一个灾年,朝廷能抗过去,多两个灾年,朝廷能抗过去。”

“可若是连续几十个灾年,朝廷还能抗的过去吗?”

听到这里。

朱标与朱元璋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僵硬了起来。

过了一小会。

朱标道:

“怎么可能会有连续几十个的灾年,纵观华夏历史,也未尝有过类似的记载。”

张奕闻言,大笑了三声。

“殿下啊,你说说,我华夏历史有多长?”

朱标闻言一愣,心里疑惑,突然问这个干什么?

但还是老实的做出了回答:“自夏起,已有三千余年。”

张奕又问:

“那殿下可知,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历史有多久远?”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