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九月泡沫之谜 1

9月1日市场导致了超级泡沫现在金融危机的超级泡沫可真是够大的,次贷市场的崩溃引发了其他很多市场的崩溃,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而且一切发生得这么迅速,这么多市场都崩溃了,很多市场以前不知道它存在的,这样对发行债券的公司来说很有好处,但很多人因此受苦了。所以我觉得这是金融工具的一些小把戏。为什么?因为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基础之上,人们总认为金融市场有一个平衡点,只是有一些方向的偏移而已。这种看法不对,因为金融市场总是有从繁荣到衰败的周期,我所说的超级泡沫是范围非常广的,给很多的机构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经济的衰退。

如果市场都不能够识别泡沫,我又怎么能够识别呢?我的判断怎么能超过市场呢?格林斯潘先生说得很正确,监管者的预测能力并不比市场强,事实上,他们的预测能力还不如市场,但是,监管者必须认识到,是市场导致了泡沫,泡沫一旦变大就会产生危害,当变得很大的时候,人们就能够看出来了。

你要知道,市场的参与者们如果看到了泡沫,他们是不会去纠正的。相反,他们还会去操纵它,直到它真的破裂。要是我看到泡沫存在,我还会去买进。所以要避免泡沫变得更大,监管者就必须逆市场而行,这样一来,他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

——摘自2009年6月14日索罗斯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的谈话

背景分析

当下,“超级泡沫”成为了一个热词,但是到底什么才是泡沫呢?索罗斯就像一个技术高超的外科医生一样,能迅速寻找出导致市场泡沫的弊病所在。在着作《美国霸权泡沫化》中,索罗斯警告,过分欠债和按揭证券化的庞大市场会带来危险,显然预言被应验了。索罗斯又称,在信贷泡沫破裂之后,全球的油价、楼市和其他商品价格暴升暴跌正形成另一个“超级泡沫”。但人们如何去辨别这个“泡沫”呢?

面对“超级泡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谦虚”地说:“我也不知道泡沫是什么时候形成,如何形成的。”在索罗斯看来,金融市场永远是在动态非均衡状态下运行,“危机一旦爆发,金融市场就会骤然分崩离析,但凡可能变得糟糕的事情都会成为现实”。单是加强政府监管及干预还不够,其言外之意是:市场永远不会达到均衡状态。以为市场可确保资源平均分配是错误的,只要市场存在,市场的信息和参与者的行为就会在互动中不断形成新的泡沫,这是人们必须面对的危机和挑战。行动指南

泡沫是一种新的财富形态,要正确认识泡沫的常态化,善于利用泡沫形成初期以经营资本。9月2日被曲解的金融市场我来简单解释下金融市场是怎么运作的:金融市场经常被曲解,因为我们经常依靠对未来的预期,即金融市场价格或者基本面反映现实,但事实上经常是扭曲的。这样给出的反馈,是一种积极的反应,每个泡沫都有两个组成部分,对这个泡沫有误解就会产生问题。不光是繁荣,误解深的话,会导致泡沫最终破灭。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市场经常产生这样的泡沫,杠杆经常与信贷联系在一起,泡沫会不断膨胀,因为这种流动性虚假,会造成资产泡沫进一步膨胀,随时可能会破灭,另一种是现实情况中的泡沫。

我们有一个误解,商品价格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利率在很长时间里很低,泡沫就会膨胀,最后泡沫破灭。目前的金融危机就是美国住房贷款危机所导致的。

——摘自2009年6月7日索罗斯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演讲发言

背景分析

什么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完整地说,其实应该是“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该词广为人知,就是因为索罗斯。在索罗斯的着作《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一书中,索罗斯写道:“在19世纪,这一观念被称为‘放任自由(laissez瞗aire)’,现在我为之取了一个更为当代化的名字:市场原教旨主义。”

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市场可以自动恢复平衡,不需要政府以任何方式进行干预。但这个自我平衡机制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有足够强大的潜在供给能力来稳定物价。全球金融危机,让许多人对这个词又有了切实而深刻的体会。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美国过于自由放任的监管方式,也就是被美国奉为圭臬的市场原教旨主义。

经济学不是科学,任何经济学理论都存在缺陷,随着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没落,人们必须重新思考市场和政府的角色和功能。行动指南

合理不等于“合乎理性”,投资决策前要慎重推敲,不要轻下断论。9月3日金融市场总是扭曲反映现实无论我是作为一名对冲基金经理在赚钱,还是作为一个以政策为导向的慈善家在花钱,对我有帮助的那套哲学都与金钱无关,只关乎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2008年的崩盘让我确信,这套哲学为我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洞察力,使我得以熟谙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总是趋于均衡,并能准确反映一切有关未来的信息。失衡是由外部冲击引起,并随机发生的。2008年的崩盘证明这一假说并不成立。

我认为,金融市场总是在扭曲地反映现实。此外,金融资产的错误定价,会影响资产价格理应反映的所谓基本面因素。这就是反身性原理。

金融市场不具有趋于均衡的倾向,反而有生成泡沫的倾向。泡沫是非理性的,从众总有好处,至少短期内是这样的。因此,监管机构不能指望市场来纠正自身的过度行为。

——摘自2009年10月27日索罗斯为英国《金融时报》的撰稿

背景分析

“反身性理论”既是索罗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他金融投资理论的精髓和灵魂。索罗斯用它来考察华尔街资本市场的现状,他认为那里存在着种种谬误。索罗斯坚信,对资本市场表现的最佳解释不应是高效市场假想,而是一种存在于投资者片面性和他所谓的事物现实过程之间的反映关系。根据索罗斯的观点,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片面认识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将导致股市的涨跌。

在大多数经济学家鼓吹均衡论并假想“完美的竞争和完全的认识是可以达到”的时候,索罗斯却相信他自己认识得更深。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任何对完全认识论的理论假想都是荒诞的。在资本市场上,确实不少人认为经济生活是理性的、有逻辑性的,他们相信市场时价会导致投资者看低或者看高未来的发展潜力,即使是这种发展趋势还不清晰的时候。然而索罗斯认为,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无稽之谈”。行动指南

社会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增大了事件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又很容易诱致盲从。如何利用资产泡沫,索罗斯给出的是一个对冲基金式的回答:“当看到资产有泡沫现象时,可以趁机买货,因为这是市场大方向,不算非理性行为,但当泡沫成熟时,就要及时沽货获利。”9月4日市场信息都在报纸上我们不预测,市场也不允许我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这场金融危机会有多严重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它要来临了。支持这一判断的信息,基本来说,都在报纸上,没有秘密的信息。

你无法知道经济由盛转衰的确切时刻,像我、克鲁格曼和沃克尔这样的人常会错误地认为泡沫不会变得这么大,常常会低估,所以我在2000年时犯过错误,我以为互联网泡沫会很快结束,但它依然出现了最后一次剧增,所以我损失了资金。这次泡沫在我2006年出版的书里面就提到了。这书是我在2005年写的,我说过这个泡沫不会持续的,所以我没有预料到它会持续到2008年,损失最严重的就是在2008年,如果它早一点结束,就没有这么大,损失就会减少。

——摘自2009年6月10日索罗斯在北京接受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专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每个进入股市的人,都怀着“赚钱”的梦想,但股市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没人能“包赚不赔”,包括索罗斯。2000年年初,在互联网经济泡沫的催动下,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一路狂飙,从144906点起步用1年半时间涨了17倍,到2000年3月12日创下513252的历史最高。随后网络泡沫破裂,到2002年10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跌至最低的110849点。

在互联网泡沫横飞的时候,索罗斯带领基金大量买空亚马逊、雅虎等公司的股票,坐等这些股票大跌,然而这些网络股票价格不降反升,量子基金被迫提前平仓出局。抛售后的几个月里,网络公司的股票价格终于一路下泻,索罗斯只能大叹时运不济。索罗斯说:“我理解泡沫,并不意味着不亏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