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不是木头

一笔勾销?

这一口气说下来,不像是来道歉的,倒像是来寻仇的。

可一旁的白心柔却仍好生惊奇了一把,眨了眨仍带着泪意的眼,有些分不清楚现下是个什么情况,只觉得遇到了天大的稀罕事。

——平日里只有她阿姊欺负别人,可何时欺负完还会道歉了?

再左右看看,她猛然瞪大了眼。

刚才的人叫了声“萧大人”,而现在又是这么个情况,越看越眼熟,这位是……

白心柔磕磕绊绊地:“这、这位是……阿姊的仪宾?”

生辰宴时她醉酒没记得太清楚,可画像却是瞧过的!

萧时瑾目光轻移,从白心柔身上一掠而过,重又定在谢瑶面上。虽然仍是那副平心静气的模样,谢瑶却无端看出了几分微妙的意味。

她低低咳了声,解释道:“表妹自江南而来,得的消息约莫是和京城内有些差异。”

萧时瑾没有反驳,反而若有所思:“原是如此。”

谢瑶颔首认同:“的确蹊跷。”大婚这事怎么说都得再过几月,“仪宾”二字来得确实尚早。

她觉得,得唤“来日的仪宾”,才算得上严谨。

萧时瑾不知她心中所想,收回思绪,手中还握着那块被强塞在手心的玉佩。见谢瑶面色坦然,口中说的却模棱两可、很有些深意,眸光稍动。

他道:“郡主所言,可信几分?”

这话问得似乎没头没尾,可细细一琢磨也有些微妙。谢瑶怔了下,不知怎么想起他之前所言“郡主句句钟情,但却并不知晓何为心仪,何为倾心。之前种种,想必皆是一时兴起,做不得真”。

——不想因言语轻佻被认为“做不得真”,于是又来道歉,如今可信几分?

谢瑶稍稍压下忽然有些,抬眸认真道:“本郡主虽则自幼顽劣,性情张扬,京城皆知,却从不屑于虚与委蛇。萧大人既是大理寺卿,自有识人之术,可能看出之前所言可信几分?”

她刻意咬重了几个字,说“之前所言”,而不是“方才所言”,已是刻意模糊了话语的边界。其余的,就看他是否真有此心。

他们你来我往几句,互相对视一眼,一个神情稍带思索,一个则笑得颇具深意。白心柔听了个面上的意思,以为自个儿又说错了话,有些无措地仰头看着谢瑶,却忽然得了个赞赏的眼神。

白心柔不太敢信,揉了揉眼,又看过去,谢瑶却已经转过头。

她呆呆地立在原地,最后想的是:

听闻有些人笑得越漂亮下手越狠。她阿姊、莫不是被她气出了问题,要和她秋后算账罢?

在白心柔心惊胆战地担心被“秋后算账”的第二日,谢瑶收到了圣上送来的赏赐。

来的竟是德顺。把旨意宣读过后,没一会儿,便同谢瑶进了定北王府那唯一一处书房。

一推门,一股长久无人积攒的浓郁书卷气便扑面而来,混着有些送来时时日未久的竹简杀青纂刻后残余的涩然竹香。德顺面色当即微微一变。

他想起圣上在他来时临时吩咐的那几句口谕,道是要他瞧瞧定北王府的书册如今有无翻阅。

这下可好,还没开始查,答案便昭然若揭。

德顺吁了口气,再低头一瞧。

……还好还好,没有被用来垫桌脚的。看来圣上还是有一处多虑了。

谢瑶把门合上,注意到德顺的眼神,有些奇怪:“公公这是在瞧什么?”

她顺着他的视线瞧过去,只能瞧见一条桌腿。

德顺这才回过神来,也没说要找一处坐下,立着便道:“无事无事,随便瞧瞧罢了。”

“郡主可还记得同圣上之约?”

谢瑶点头:“自然记得。今日圣上赏赐颇多,我猜是也同之后这事有关。如今可是要出手了?”

德顺:“郡主聪慧,圣上确有此意。只是……”

他顿了顿,低声同谢瑶耳语一番。

谢瑶听完,沉默片刻,随后扶额笑道:“难怪是‘引蛇出洞’……难怪圣上会道之后坊间难免起流言蜚语……”

她自个儿听了都觉荒谬,若真是这么做,怕是京城的百姓都要被她气得冒火气。

德顺连忙道:“若是起了乱子,圣上自会替郡主暗中处理。郡主也不必过于忧心。”

谢瑶又点点头,这都不是她最在意的。她现下在意的只是:“这事是萧大人的主意,还是圣上的意思?”

“这……”德顺有些为难,“圣意难测。只一点,无论是萧大人的意思还是圣上的意思,如今皆为圣上口谕。”

这就是不可说了。谢瑶稍微有些遗憾,却也没太纠结。她其实只是想,若是萧时瑾的主意,倒还能从中揣摩一下他更深些的脾性。

不知为何,她如今愈发觉得他有些难看透。看似沉稳古板,可昨日交锋几句,又仿佛每句都带着话外之意。

而她的本意,也不是找个一板一眼的郎君。若是他并非表面这般守礼,只要不往拈花惹草上偏斜,倒也算是意外之喜。

谢瑶这么想着,待到送走了德顺,等下人们把赏赐运到了库房,便回房提笔,打算把圣上口谕的安排简单记上几笔,放个妥帖的位置,免得之后她走偏了寻不到正道,反倒误事。

青兰在院子里陪着白心柔和秀秀一同栽花,几个小丫头凑在一块儿叽叽喳喳。白心柔今日一日都没受到教训,渐渐有些忘了昨夜半夜睡不着时的忐忑,只忙着玩儿,把嫩绿的花苗按在明华苑东西两侧的地里,沾了一手的花泥。

染墨磨了墨后,也掩门出去,只留谢瑶一人,边想边写,慢慢写了一页零零碎碎的随笔出来,勉强能看出事情该是个什么走向。

她也不打算写太细,这就收了笔,把纸上的墨汁晾干后,折起来放到了一边的架子上。

不住的有笑声传至耳边,谢瑶出了门,本以为该是一片岁月静好,却听得明华苑外忽然有了些特别的动静。

待得来人现了身,竟然是青竹。

青竹递了封信来,行礼道:“郡主,此物乃是给您的书信。”

谢瑶:“书信?”

她接到手中,打开一看,字迹有些陌生。但给她的感觉却很熟悉。

笔迹端正隽秀,文辞简练。上书:“周氏郎君无令出府,若有得见还望告之。”

落款无名,但笔者之名呼之欲出。

又翻来覆去把这没几个字的信瞧了几遍,谢瑶忽然眉眼弯弯,笑意愈深。

她道:“还以为是根木头,不曾想竟是根生了侧枝的桃树。桃花还未开,便要旁逸斜出,让人不得不多瞧几眼了。”

什么周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