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无奇”贞观之治

“要讲到贞观之治了!”唐太宗后世的帝王皆兴奋!

“尧舜禹三代以后, 治功莫盛于唐,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朕今日将亲见太宗如何治国,如何不使人振奋!”明宪宗激动踱步, 臣子们丝毫不觉得不妥, 那可是贞观之治啊!

朱元璋:“此生竟有幸见贞观风采, 死而无憾矣!”仙幕在介绍的时候最喜欢配之以视频, 到时候他们透过视频窥见贞观风采!

唐朝的兴盛始之于太宗,在后世的他们看来, 李渊在位之时只是唐太宗为帝生涯‘拨乱反正’的一个阶段, 就像刘太公之于刘邦那样, 当不得真。

贞观之治, 包容了各族文明成就天可汗, 万国来朝;对外战功赫赫, 但内里的百姓却也是生活幸福美满…… 要列举, 他们可以列举出一大堆的功绩。

贞观之治, 那可是贞观之治!

唐朝之后的人在激动, 但唐朝之前的皇帝们却是在满头雾水中期待。

“终于要知道贞观之治和文景之治有何区别了。”刘据感叹, 其他臣子深有同感,文景二帝深受百姓和官员爱戴,就是因为他们形成的治世,这个贞观之治和它相比较不知胜在何处?

胜在军事?胜在民生?胜在吏治?还是什么地方胜了文景, 或者其实和文景之治差不多?zuqi.org 葡萄小说网

生在唐朝之前的他们不知贞观之治, 但好似又知道什么是贞观之治,无非就是治世,有何不同,何以能因此配以榜三, 甚至榜一名次?

他们很好奇。

【贞观,非盛世,为治世。

治世是什么样子,是指和平昌盛之世,是轻徭薄赋救灾备荒,是劝课农桑不夺农时,是法律宽平,是政治清明,是经济复苏,是文化繁荣……

这就是治世的样子。

华夏五千年文明不缺盛世,更不缺治世,随便拉出来都可以列出华夏十大治世,二十大治世,三十大治世的排名…… 盛世也是如此。

五千年的历史,不缺好时代。

所以有些人会说贞观之治和普通治世有什么区别?总结贞观的情况无非也是那些四字成语拿出来溜溜:轻徭薄赋、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

与前世的文景之治与后世的开元盛世有和何区别?

甚至有人说世人拔高了太宗的贞观,贞观之治比不上秦皇带给华夏百姓们的大一统思想,车同文书同轨,比不上百代皆行秦法的健全法制,比不上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和兵马俑,更比不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渗透,南征北战打出华夏脊梁与凿空西域贯通亚欧板块。

毫无创举何以配享千古一帝之名?在他们看来只有贞观之治能拿出来说道的唐太宗,甚至比不上后世的永徽之治,比不上汉文帝的文景之治,比不上隋文帝的开创科举和其他具有开创性的政令。

虽然有亿点荒谬,但不得不承认,在他们看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平平无奇。】

“呜呜呜!!!”

秦琼站在程咬金背后,按住程咬金的头,捂住程咬金的嘴巴,没办法,如果没有那样做,程咬金……

程咬金挣扎着想要拉开秦琼的手,虽然被捂住嘴巴,但也听得出那‘呜呜呜’是在骂骂咧咧。

程咬金被拉住了,但尉迟敬德这一只脱缰野马可没有被拉住,尉迟敬德骂骂咧咧:“这是哪来的不知名野狗在后世乱吠!什么秦皇汉武,永徽文帝隋文帝,这些人给我们陛下提……呜呜呜呜 ”

提鞋都不配!不配!

尉迟敬德喜提堵嘴包子一枚。

房玄龄拍拍手中并不存在的黏腻感,随后,笑看着李世民:“陛下,尉迟敬德对先辈不敬,臣已经堵住其嘴了。”

诋毁先辈的话怎能随便说出来,还有这蠢货不知道陛下喜欢汉文帝吗?

不过…… 其实他也想骂那个在后世诋毁贞观之治的人……

竟然敢说他们的贞观之治比不上秦皇汉武治下?哪里来的瞎眼狗??要不是仙幕整天挂在天上说秦皇汉武对整个华夏的作用是数一数二的,秦皇汉武在明君排行榜可是查无此人的存在!那些后世瞎眼狗还说贞观比不上隋文帝?

啊呸!

房玄龄笑得温和,但挡不住眼底的冷箭四射。

李世民原本也有点心塞,被批评谁也不喜欢,但转瞬就想开了。

他怎能奢望每个人都喜欢他呢?

看到自己的心腹人介意到暗暗放冷箭,李世民笑着安抚道:“后世诋毁朕之人也不得不承认贞观乃轻徭薄赋、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之年,如此,朕已心满意足。”

即使这些人再怎样不喜贞观,也不得不承认贞观乃是和文景之治一样的治世,他就满足了。

贞观的情况够格用这些四字词来总结,他很欢喜。

即使别人说他无大创举又如何,他李世民就是站在前辈肩膀的人,集思广益,去芜存菁,就够了!

其他世界的人倒是不同于贞观年间这些臣子们的气愤,他们只是……

很无语。

朱元璋原地表演一个嫌弃脸的正确用法,整个皱成包子脸,他道:“这些后辈是准备重新定义‘平平无奇’四个字?”

平平无奇?贞观之治?就贞观之治能被称之为平平无奇?

朱标朱棣这些皇子也是心情复杂。

朱标:“后世评价治世最常用的就是——有贞观遗风…… ”

神知道,贞观之前的治世是以文景之治为榜样,但贞观之后的治世标准就是——贞观。

这是比科举状元卷子还标准的治世啊,竟然被称之为平平无奇?后辈有些人不知是眼瞎还是心瞎。

不过,朱棣肯定道:“重新定义‘平平无奇’四个字。”没跑了。

【文景之治以德化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最后形成多年未有的社会安定、百姓富裕之象,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治世,是为后面汉武帝南征北伐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2」

贞观之治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被老百姓捧出来的吗?】「3」

李世民身边的臣子们再次炸锅。

怎能这么说!

“治世不是老百姓捧出来的难道还是天上掉下来的?”武将们骂骂咧咧。

“不是老百姓说,难道要是达官贵族们说?”

天知道,他们想要出治世得多难啊,想要做出一个老百姓承认的治世以为很容易吗?那得解决多少艰难险阻才能做到的事情!多少门阀世家、达官贵族阻碍着!

李世民身边的武将:就委屈。

李世民身边的文臣:“ ……”

房玄龄笑不出来了,他皮笑肉不笑:“虽然知道后面定会有反转,但并不妨碍此刻听得碍耳。”

长孙无忌面色黑沉,房玄龄这个笑面虎还能皮笑肉不笑,不好意思,他现在不想笑。

长孙无忌:“世间总少不了一些瞎眼狗。”

瞎了也就算了,还喜欢出来乱吠,最气的是还能有机会在正主面前吠。

糟心的很。

【当然,这句话不是我说的,纯粹是在外面看到的诋毁贞观之治的经典台词。】

【但。

任何国家、任何政权、任何人,想映衬自己的品行高洁,能力出众,就批评贞观之治,瞧不起李世民时,不要慌张,不要着急,请……

先撒泡尿照照自己什么样子:)】

李世民身边的臣子疯狂点头,真的撒泡尿照照自己,就知道不够格来和贞观做对比了!

他们实在是不想听到这些糟心的话!

【纪录片《贞观之治》说得非常全面。

文景之治是让汉武朝老百姓怀念的治世,这个我们不得不承认,毕竟人家汉文帝还是唐太宗的小偶像来着,人家唐太宗最早还准备与汉文帝看齐。

但我们也得知道,从贞观不输文景之治,它们一样是都底层人民的黄金时代。

“唐太宗走了 ,但贞观之治却成了后世上至最高帝王,下至普通官吏的一面永不磨灭的镜子。”「4」

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标准答案,李世民,交出了做皇帝的优秀答卷,成为做皇帝的标准范例,是帝王楷模。】

【文景时期制度多阙,豪强掘起土地兼并严重,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胜于亡秦。

文景时期,强大匈奴在侧塌虎视眈眈,火烧回中宫,威压甘泉之类的事屡屡发生。

北边置屯待战,设备备胡,兵连不解,费损虚耗,文景之治近四十年,备战状态就有四十年。】「5」

【但贞观之治,全面开花。

文景二帝只是‘人’做‘皇帝’,但李世民,他把‘帝王’活成了‘人’。

李世民这个华夏史上正儿八经的天才人物,是天生的帝王,他所治理的贞观,无短板。

它的强大之处,是在尧舜禹三代以后,治理国家之功莫盛于唐,唐朝延续三百年间,莫若贞观最为盛,即使是在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开元盛世,但历史形容开元盛世是贞观的延续,唐人在全盛的时代,仍怀念贞观生活。

贞观之治,是政治、军事、民生、经济、文化、教育等你能想到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贞观之治。】「1」

仙幕的话让李世民身边的人情不自禁欢呼

“我就知道眼瞎的就那几个,大多数人都是有眼睛的!”程咬金一拍李勣大腿,开心。

他们贞观当然是最好的!

专心看仙幕解说的李勣感受到大腿传来的刺痛,一把子…… 呃,程咬金比他大,拍不得QAQ

李勣转头看身边一脸纯良的段志玄,一把子拍在身边段志玄的大腿上,“贞观,就是最好的!”

段志玄没啥感觉,只有最喜欢的偶像被夸的欢喜感:“可不是,我们贞观外战不休战功赫赫,但我们的民生依旧幸福康乐,受影响甚小!”他们陛下可爱民众了!

其他朝代的感慨不比他们少。

多少武功赫赫的皇帝只想筹集军费忽略民生;多少文治优秀的帝王但军事一塌糊涂,甚至需要向外邦称臣纳贡、割地求和;同样是虚心纳谏,被儒臣称道,但那些皇帝没什么建树,功劳贼虚,却也可以被当作明君典范。「6」

朱棣羡慕死了贞观模式,在唐太宗的带领下群英荟萃,人才济济,朝廷和谐无朋党之争,无勾心斗角之乱。

风清气正,各展所长,一心向上,政治清明。

军事强大,无后顾之忧,吊打外敌,万邦来朝。

群策群力,这个国家一片祥和之相,蒸蒸日上,一切都达到了良好的平衡。

就像仙幕所说的那般,贞观之治,是治世的标准答案,李世民,是做皇帝的标准范例。

【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时代可以幻想,在唐朝之前,古代的老百姓和士族们生活不如意了,他们最就喜欢YY的理想时代就是尧舜禹时候。

但自从唐太宗开创了唐朝,形成了贞观之治后,我们华夏诸位老祖宗们最喜欢YY的理想时代就是大唐盛世。

古代官员们若想拍皇帝老儿们的马屁,以前是类比这个皇帝是类似尧舜禹的圣君,受万人敬仰,后来就是类比这个皇帝是‘小太宗’,甚至许多治世也被称之为有‘贞观遗风’。

或者就像历史上的诸位臣子,了解贞观,爱上贞观,就连站在权力顶端的丞相都得赞叹一句:愿为五陵薄幸儿,生在贞观开元时。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李世民证明了天才的上限可以如此之高,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凭借一己之力让我们相信了尧舜禹是真实存在的,人间‘圣君’是真能降世的。】

熟悉的诗句,让王安石知道仙幕在说的就是他。

王安石苦笑,悄声道:“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若是能够贞观年间自然是最好,几文钱一斗稻谷,何愁稻谷?生不逢时啊,生不逢时!”

王安石身边人并不知晓这句诗就是王安石所写,毕竟并不是每首诗都能够做到人尽皆知的,更何况,在他们宋朝,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希望托生在贞观。

“太宗登基短短二十四年,就让中原站立在各族之巅,与那四百年的残败、分裂、混乱形成鲜明对比。”孙少述叹息,他何尝不知道好友内心的苦楚,他们都曾努力过,想让大宋也像大唐一样能大气磅礴、包容寰宇,在拥有富裕民生与灿烂文化的同时带领中原站立在各族之巅。

但想到大宋每年给外邦送的岁币,他们就无力再谈其他了。

大宋若想像李唐一样成为让华夏历史上让人永远怀念、崇敬的时代。

除非太宗再世。

王安石与好友想到一处去了,他悲鸣:“太宗少年英雄,乃济世安民仁德之君,为何不能再世啊!”

贞观,那是一个能有志之士自由为国效力而不惧背刺的时代。

哪里是想念贞观年,是想念那个历史罕见有魄力,有能力,心胸开阔,虚心纳谏的政治军事双开的帝王罢了。

【贞观之初,李世民就勾勒出了自己心里的国家蓝图:“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8」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真正见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知道“盛世这条辉煌的路,不是用金子粉饰出来的,是用最贴近民众的砖石一米一米向前铺就的。”「9」

知道恢复吾民族之光荣,吾民必以馨香祷祝以待之。

想要成就不朽的王朝,过分压榨百姓不可取,急功近利的军国体制不可取,独断专权的残暴统治不可取。

政府要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关注生产,皇帝要勤政爱民胜似亲子,虚心纳谏,大臣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贞观年间君臣上下一心认同的治国理念。

作为历史认同的军事家与政治家身份,伟大的唐太宗还是个彻彻底底的理论家与实践家。

他带领着贞观群英,不断地、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探讨治国之道,综合分析尧舜禹夏商周秦汉的历代君主现象,分析在两千年中形成的名家经典。

他们发表观点,终于形成了切合实际的治国理念,这个理念可以说是农耕社会、人治时代最佳的治国理念——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君需重民。

以文德治国,以民为本,藏富于民,如此,大唐的统治才能更加稳固。】「10」

仙幕展示出贞观君臣商讨的日日夜夜,从视频中甚至可以看出,贞观君臣的治国理论不只是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讨论中形成的。

怎么形成?是李世民在十七岁前看各家经典有所感,是李世民在十七岁后南征北战有所悟,是被封为天策上将后与文学馆十八学士的交流,更是在登基的实践中肯定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看了这个皇帝,众帝王看向自己的继承人,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家天下的帝制时代,选择一个帝王就相当于选择了国家的国运。

第一次领会到唐太宗文治功力的刘彻兴叹:“皇帝的个人品质和才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不得不承认,老百姓无不盼望生活在明君的时代,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不外乎如此。

刘彻看向刘据,他真诚的希望自家儿子是明君。

感受到老爹视线的刘据默默挺直腰板。

他刘据,可以!

其他臣子的感叹不比刘彻少,桑弘羊惊叹:“仙幕这是在展示完秦王李世民武功天下无敌后,又来展示太宗李世民的文治举世无双。”

他太爷爷的!这种勤政务本、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帝王楷模君主,他也想要拥有!

秦汉的人尚且惊叹于贞观年间的‘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君需重民’治国理念,但唐太宗之后的皇帝们却是有作弊武器。

他们默默拿出常年摆放在案头的《贞观政要》和《帝范》。

朱元璋感叹:“吾等掀开《帝范》就可见圣人言,殊不知圣人若想说出此番言论,需得历经千辛万苦,阅尽千帆。”

《贞观政要》和《帝范》是历朝历代帝王臣子们皆要重读的书籍,这两本都是详细介绍贞观君臣如何治天下的书籍。

《帝范》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的,是他二十多年对如何保证国家安定的答案——此十二篇者,帝王之大纲也,安危兴废,皆在兹乎。「11」

里面是对历代帝王治国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那个追着虞世南问“尧舜禹什么水平?光武汉宣谁更厉害”的少年从弱冠之龄走到知天命之年,成为帝王楷模,带着李唐从天下大乱到实现天下大治,成为后世治世范例的答案。「11」

没有文人的高谈阔论,这是一个在治理国家方面取得空前成就的政治家的经验总结。

其他臣子心有所感:“熟悉的民为邦本,是历来“治国”的大义,也是为我们文人所熟知的,历代帝王在口头或官样文书上皆宣称过。”

但熟悉又如何,熟悉不代表会做到,大多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但唐太宗不一样,他和他的臣子们是切实地加以推行,把这份“治国”大义当作治国宝典,把治国、民存、君贤进行紧密联系,反复强调要仁政与抚民以静,反复强调民存取决于君贤。

【天下百废待兴、百乱待治,仍旧处于“地狱级”开局当中。

唐太宗喊话:“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

对自古理政得失进行辩论,唐泰太宗与诸位爱卿试图论出个实现“天下大治”的途径,毕竟他前头四百年来建立的二十多个政权可没一个能够活着实现稳定与繁荣,都是在比谁死得快的短命鬼。

百姓向往的‘长治久安’?不存在。有的只是中央政府崩溃,社会经济凋敝,门第势力疯狂发展。

“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位茂草。”——《隋书》

“率土之众,百不存一。干戈未静,桑农咸废,凋敝之后,饥寒重切。”——《全唐文》

“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萑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贞观政要》

历史走到转折的关头,这个关头稍纵即逝,抓得住,生,则万国使臣来朝,抓不住,死,则外族铁骑践踏。

当时的人,或是现在回望那段历史的人,你可意识到这一点?】

秦王界面。

秦王李世民扪心自问,现在的他,可能意识到这点?

他环视四周,同时看到了很多臣子脸上迷茫的表情。

若他为帝,身边声音会嘈杂万分。

秦王李世民都能想象得到他们会说什么了。

‘人主必须威权独任如秦始皇;建国初必须无为而治如汉高帝,或者耀兵振武慑服四夷,一鼓作气降服突厥如汉武帝。’

在少有的建立长久政权的操作中,这几个就是模板,不过最有可能的就是如汉朝一样韬光养晦无为而治。

但…… 威权独任造成民生哀怨,无为而治造成豪强贪官污吏横生,耀兵振武造成穷兵黩武,皆不可。

秦王李世民在想他若为帝会如何做。

其他臣子也是迷茫者甚多,他们把自己代入那个时代,面对这种困境应该会如何解决?

问题显而易见,他们会建议主君百分百参照着汉朝初期的政策来做。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顶多建议主君在刘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罢了,当并不妨碍他们会建议主君完全参照汉朝的政策。

但他们定想不出要践行“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君需重民,以文德治国,以民为本,藏富于民。”

因为顽固的思想让他们只能想到“以民为本”是忽悠百姓的说法而已。

此刻,原本处于中间派或者多面派的文臣第一次佩服起了秦王李世民。

这个人难道真能把“以民为本”践行到底?

【不过,幸好,李世民看清了这个历史危机关头,甚至那个被李世民选中的人也看清了。】

“?”

秦王李世民环视四周,他选中的人?

其他臣子也在心中暗想,被千古一帝选中的人?是谁?是我吗?是我看清了当下的趋势,与陛下一同创造治世吗?

即使方才还有些茫然于这个历史危机到底是何物,有何不同的人也不由得悄悄期待,悄悄挺直腰板。

李世民环视四周,对上一双双充满野心的目光,然后……

不期然对上一个他并不熟悉的人目光。

他大哥的属下,魏征。

魏征面无表情,他视线直勾勾的对上秦王李世民,两人沉默对视,然后划开。

秦王李世民暗想,他未来选中的人应该不是这人吧?玄龄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学,富有辩才,应该是他吧?

辅机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颇有计谋,也有可能是他。

李世民暗衬,真好奇是谁。

【魏徵,这个杰出的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这个在李世民开创武功之时没有名气,但贞观元年立刻被擢升为尚书左丞,最后超越一众贞观名人,后来者居上,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四名,在李世民心中公认名列前茅,在历史出了名的贤臣名相。

他看出了帝王之术虽是主流但已被时代抛弃,跟随着李世民一起探索王道。

魏征说:“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

与民生息好,但无为而治放任不管可不行,对百姓得进行积极的干涉。

趁着百姓刚从战乱时走出来,教化他们。

魏征则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天子者,应当畏民,先存百姓。

魏征说:“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言,信不为过,三年成功,犹谓其晚。”

君臣同心,“大治”天下,教化三年,可成治世。】

“天,如此嚣张的话他竟能说出口???”

众人惊叹的望向那个沉默着的男人,知道这个被未来秦王选中的男人是魏征他们已经惊呆了,听到魏征的狂言他们更觉得荒谬。

裴寂窃窃私语:“如此不切实际的空话这人怎么说的出口?”

裴寂说出来很多人的心声。

君臣同心不易,教化三年,可成治世……

一介书生不切实际之语,那简直就是危言耸听!

魏征自己也呆愣住了,仙幕前头一直说他在李世民心中名列前茅,直到看到仙幕透露出未来他向这位帝王所说的这番话,他才懂得为何会在秦王心中名列前茅,甚至未来有机会成为名相贤臣。

这种在皇帝看来应当是狂言的话,这个人真信了。

观仙幕未言之意,他竟然还是秦王李世民信任的那个臣子。

有汉初的成功范例不选,竟然费心费力和他一起探索新路,探索新的“为君之道”和“安人之道”。

魏征少有的看秦王李世民非常顺眼了。

“以民为本”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但帝王极少践行,

在无数推崇皇权天授的帝王之中,若这人能够坚持贯彻到施政实践当中,魏征感叹,出现了这个人,是他之幸,是百姓之幸。

【“百姓凋敝”随处可见,“民生疾苦”人皆可感,“百姓欲静”人皆知晓,“与民生息,无为而治”读史就知,甚至已有成功范本。

照着汉朝抄,不会吗?

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知道,要想超越前者成就空前卓越的治世,建立世界第一的巨唐,普通的“静”,不作为的“息”。

没用。】

【这是一个非常深远、宏大的目标,是能够超越历史造就盛世的宏伟志向。

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的臣子们在这场历史事实与历史观念构成的治国传统坐标上,没有偷懒直接复制粘贴前朝的做法,而是先切合实际确定了自己时代的位置。

百姓文人的理想国度很难达到,但其中所蕴含政治理论确有能完善帝道王道,建立长治久安之国的可借鉴之处。

于是追迹尧舜,高悬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以史为鉴可知得兴,总结秦汉以来历代王朝的情况,了解每个朝代可能出现的弊政加以提炼其中的经验教训。

三方结合,上升为治国理论。

只为达到历史上最好的统治局面,只为形成那个绝无仅有,受千年称颂的治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