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悲情的故事七

www.youxs.org(七)

叶利钦是第一位访华的俄罗斯国家元首。在叶利钦任总统期间,中俄关系上了三个台阶:1992年12月两国宣布互相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9月两国间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24日至26日,叶利钦总统再次访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确定两国关系发展方向是平等信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有学者说,叶利钦对中国态度非常好,在处理两国关系中体现了真正的平等,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是由俄方主动提及的。叶利钦从来没有说过中国的坏话,也没有批评过**。他还说过:如果苏共像**一样的话,苏联就不会解体。

到了1996年,当时试图连任的叶利钦面临不少问题,包括1994年发起的尚未结束的车臣战争;俄共在1995年选举后在杜马中占据主导地位;叶利钦本人糟糕的健康状况,以及不断恶化的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导致仅有6%的支持率。因此叶利钦的许多顾问建议他取消大选。但叶利钦却固执而出人意料地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挽回民意的举动,包括解除亲西方的外长科济列夫的职务,提出车臣问题的新和平方案,亲自到选民中发表演讲等等。

叶利钦最终击败**候选人根纳季?安德列耶维奇?久加诺夫,成功连任。虽然叶利钦在危局中继续执政,但俄政局依然动荡不定,经济危机仍然没有好转迹象,社会生产力继续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进一步恶化。这结果证明叶利钦和俄政府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仍然没有找到一条摆脱危机的正确道路。他们先是照搬西方模式,一心指望外国援助;实行休克疗法,结果国家元气大伤;几年来叶利钦对政府人马已换过多拨,但一直没能提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相反,政策失误却频频发生。社会生产衰退的局面一直没有根本性变化,内外债务不断恶化,企业三角债和拖欠职工工资数额巨大,政府预算捉襟见肘。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同时交织发展,逼使政府连年发行国债券,寅吃卯粮,终于陷入绝境。

经济复苏势头更因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受阻。作为一国总统,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困境,叶利钦心中自然焦急。但在解决危机的方法上,他又带有浓厚的行政命令体制,急于求成,不断许诺但又朝令夕改,相互矛盾,且过于倚重自己周围的亲信。

叶利钦上台以来就一直在不停地启用新人,希望以新生力量为俄罗斯的改革注入活力,如改革金童子叶戈尔?盖达尔、鲍里斯?费奥多罗夫、丘拜斯?鲍利斯耶维奇和涅姆佐夫等,这些人都是三四十岁左右的少壮派。

1998年4月份,叶利钦为转移国内矛盾,又突然解散忠心耿耿的老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放胆却又有几分鲁莽地启用35岁的无名之辈谢尔盖?基里延科任总理,但基里延科的政治分量终是太轻,且经验不足,再加上全球经济动荡,俄社会雪上加霜。国内外资金仓皇抽出外逃,股市和汇市持续暴跌。

在风雨飘摇中,叶利钦环顾四周,但四周几无才可用。当年鞍前马后、风来雨去跟着他打天下的那些人要么被叶利钦罢了官,要么就成了现政府的反对派,只有切尔诺梅尔金下台后仍然忠心耿耿地维护叶利钦。真是家贫依贤妻,国难靠忠臣,叶利钦只得废掉上任不到4个月的基里延科政府,再度提名切氏官复原职。这表明叶利钦几年来以年轻人为改革主要力量的人事政策已走向失败。

但切尔诺梅尔金的提名遭到了另一大权力中心——国家杜马的坚决反对。当时有外电评论说:如果把俄罗斯的政坛比做是行驶在海上的一艘巨轮,叶利钦重新让切尔诺梅尔金出任总理就好像是更换‘泰坦尼克号’上的折叠帆布躺椅。

迫于无奈,被逼到墙角的叶利钦折衷选择了原**人、外长叶夫根尼?马克西莫维奇?普里马科夫为总理。

外界认为,这标志着这位强人终于逐渐转为弱狮总统,由权力前台向幕后过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