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诱人的购物三

www.youxs.org(三)

有字真经既为迷人而设,则其授受也应当循迷人世界之法即市井之道,以钱物交易,自然以金为贵,换经的价格也必高昂。因此,佛祖说为赵长者诵经一遍,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乃对人说人话,并非佛祖真的爱钱和西天缺钱,而如黄宗周评说岂佛祖真将经卖钱耶,不过设词以示珍重耳。因此之故,乃有阿傩索要人事、唐僧以紫金钵盂换经之事。其不曰礼物而称人事,应是点明此事在西天,却属仿人为,是佛祖以人之道行对人之事。换言之,正如东土众生只识有字真经,如果有字真经可以空取而不必换,又如果换经而忒卖贱了,那么以其愚迷不悟之性,就连真经也要看轻,甚至于以为无用了。总之,取经要人事以及诵经讨黄金之事,不是一般文学写实,只是佛祖为传经而设的一桩公案。其意在表明,世俗唯知以钱论重轻之俗牢不可破,连佛祖也只好因势利导、以劝诱为功了。这就根本不是对佛祖西天,而是对人事的讽刺了。

然而,唐僧送人事何以正是紫金钵盂而不是其他这一则由于唐僧西游,所携除佛祖赐予之外,只有此钵盂系唐王所送世俗之物,可以当得起人事;另是由于一件佛教的公案,需稍为详说。

按《坛经》载六祖惠能对神秀禅机有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其中佛性常清净一句,后来各本都窜改为本来无一物,流传甚广。而据《五灯会元》卷一《五祖弘忍大满禅师》载,惠能说如上偈语毕,仍请别驾张日用书之于壁。这就与其所主张诸佛妙理,不关文字相矛盾了;同卷《六祖惠能大鉴禅师》又载五祖弘忍历述前代祖师传法,只凭衣即袈裟为信,而嘱六祖惠能以下,并袈裟亦不复传,唯以心印心,更不关乎钵盂。但是,同篇又载惠能说法,得唐中宗所赐磨衲袈裟、绢五百匹、宝钵一口,这就又与本来无一物相矛盾了。以致宋代禅僧黄龙悟新误信本来无一物是惠能偈语原文,作诗讽刺云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涂糊。明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人一钵盂。

《西游记》写唐僧受唐太宗所赐紫金钵盂,正由惠能受中宗宝钵一口事脱化而来;而结末写唐僧把这唯一俗世最为宝贵的饭碗——紫金钵盂,作为人事献给了佛祖,则是推衍悟新诗意,显示唐僧一路心行,终至本来无一物。而佛祖假借传经以设公案,收没了唐僧的紫金钵盂,也在对东土众生因俗设教的同时,为心行将尽的唐僧消除了这最后的滞碍,使之达到本来无一物的境界,以至最后成佛。试想,如果唐僧成佛之后,还托着唐王赐予的紫金钵盂,将成何体统。所以,以紫金钵盂送人事的描写,既是照应,又是公案,又是象征。这在宋明佛教是所谓绕路说禅,在小说则是融禅宗哲理于物象的艺术象征。读《西游记》,不知此一事来历,则不知佛祖收没唐僧紫金钵盂,实为禅宗因缘生法公案之机;而不明其为艺术的象征,则不知此一公案,佯为讽佛,而实以刺世,并彰显禅宗顿教本来无一物,而其实应是佛性常清静的性空之义。

不知是杨博士的演说打动了大家,或是团友们真有这种需要,他们纷纷解囊。我则心硬超紫金,把袋口扎得紧紧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