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构建框架

一般来说在前期个人修建的避难所因为人少的原因都不怎么缺粮,就算缺粮了,撑死也要不了多少粮食。

反而是国家所领导的大型避难所缺粮较为严重,如同一个无底洞一般。

就拿林润清所在的小城市说吧。

常驻人口多达三十几万,平均每个人一顿一个馒头一碗粥来维持最低标准的情况下。

每天需要九十多万个馒头,一斤面粉的面粉可能会加150克的水,制作出来的大馒头大概是75克一个左右,那么一斤面粉的话做出大概七八个馒头。

也就是说光面粉,市里每天就要消耗四万斤,这还不算做粥用的米。

在主要发展农业的区域情况要好一些,比较惨的就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

在灾变初期,火车还能用的时候还能坚持坚持,但是伴随着火车轨道缺少维护而报废的时候。

运气好的话,在粮食消耗完之前,两个城市之间地下隧道已经打通,依靠着互有通无还能支撑的下去。

运气不好的话,只能展开大规模的途迁,伤亡在所难免。

对于粮食,目前还不着急买入,毕竟时间还是太早了。

现在避难所最基础的构建还没完成,买来也只能放在仓库里吃灰。

而避难所的修建刻不容缓,在拿下了开发权,便立即寻找了专业人士下溶洞进行勘察。

毕竟要对自己以后的居住的地区要有一定的了解。

很快,由于溶洞根本不大的缘故,探测的报告很快便出现在林润清的手中。

眼前的溶洞类似一个葫芦型,除了林润清所看到的那个地方。

在里面还有一个较大的空间,高度平均为二十六米左右,长宽则再五十米左右。

经过勘察,地质也完全可以承受得住避难所的重量。

“看不出来,这地方真是内有乾坤啊。”林润清看完手上的报告。

“感谢张先生的努力,这里是十万块钱还请您收下。”将手旁的现金交给负责勘察地形以及后续建造的张贤手上。

张贤是外地某个建筑队的包工头,是林润清最近才特意结识的。

选择他的原因也是蛮简单的,他所带领的队伍在业界之中也有一定的信誉。

而且本身他们都是外地的,把避难所修建好了之后就会回到原本的地方。

在灾变那种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也不会将此处避难所位置暴露出来。

就算有想法又能如何,他也做不到。

选择本地的工程队,难免会有人记得,然后泄露出去。

到时候都知道这边有一个个人修建的避难所,防护力量薄弱,难免会有人动起歪心思。

就算造不成威胁,像蚊子一边在你耳边飞来飞去,也是惹人心烦。

将一切有可能将自身陷于囫囵的危险扼杀于摇篮之中,这才是林润清的做事风格。

(前期做出了一些小修改,从原本做海运的变成坐旅游景点,感觉这样更合理一些。

新人新书,其他哪里还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看官指点一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