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日观影有感

第十八日 观影有感

之前思想道德与法治一直是线下课,我们也把它称为“道法课”,代课老师是汪老师,她是一位行为优雅的女士,为人风趣幽默,是马克思学院的青年讲师。

她的课一直都很幽默,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

唯一的一节线上课就已经结课了,结课作业就是写一篇观后感,她还特意提醒我们不是读后感,是观影感,而这部电影也是她推荐的,《十二公民》,口碑不错。

即便口碑不错,我其实也是懒得去看这类风格的电影的,我大致知道了这部电影的内容,又看豆瓣和知乎的评分都挺高,于是就抽了一个某个下午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去看。

看完后,我很震惊,竟然能有导演拍出这么好的电影,我为之前的“懒得看”道歉,这么优秀的电影,如果我没去看,那可真是我的一个巨大损失。

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这部电影是翻拍美国的一部电影,不过导演的功力也很深,完美的还原又加以改编,拍出这部优秀之作。

我也花了接近两个小时,写了一片观影感,如下。

——

思政老师推荐我们去看《十二公民》这部电影,我在想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值得老师推荐给我们看,我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开始看这部电影。

直至看完电影的最后一段画面,我还沉浸在这部电影中久久不能释怀。

这是一部我从未看过的类型的电影,更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电影中的各个细节,都是极高质量。

看完这部电影,我也陷入了深思,在思索着某些问题,听我细细说来。

首先让我介绍一下《十二公民》这部电影的基本故事情节。

一个富二代被指控在出租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围绕这个案件,十二个陌生人组成陪审团,要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内,判断出这个富二代有罪还是无罪。

最初根据法庭和新闻提供的相关信息,十二个陪审员出现了11:1的有罪判定。然后故事自此开始转折,一个人说服十一个人,最后完成了12:0的大逆转。

这部电影翻拍自1957年的美国电影《十二怒汉》,是一部十分经典的影片;因为其充满戏剧性的情节,这部电影被先后翻拍过好几次。

那么我们来深思电影中的某些细节。

当我们在做决定时,如果有一个人反对你,这很正常;如果有一群人反对你,自己也许会动摇;而如果是所有人反对你,你还会坚持自己的决定吗?坚持自己的观点,独立自主有那么难吗?

8号陪审员和法院的行为给了我们答案:在媒体上,法院对富二代杀人案存疑不诉,于是各大舆论都认为法官不公正、法院判决不公。

在狭小的讨论室中,8号陪审员用怀疑的态度谨慎思考,可招来的却是侮辱和谩骂。

这复杂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的“尺子”被“折断”。

在电影中,一个个敏感而又尖锐的话题被摆在了台面上:10号陪审员一边轻描淡写的扇着扇子,一边痛斥河南人的地域歧视;4号地产大亨被指资本家的仇富心理等等,当我看到电影的这部分片段时,我觉得存在了很大的偏见。

而有些偏见,就是社会的“定势思维”:当本地人只有通过谩骂和挖苦那些靠自己努力争取机会的“河南人”来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却获得了大城市人的认可。

我们显得迷茫,无所事从,从而失去了那把可以丈量尺度的尺子。

看完这部电影,我受益匪浅。正义是始终存在的,我们要坚持自己的见解,对待证据要有吹毛求疵的态度,更应该用理性的思维对待案件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浮躁,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坏处,人们对事件的了解更趋向于片面化和快餐化,一场讨论往往从针对事件真相的探究成了各抒己见的“战争”,让我们时刻保留一颗理性而严谨的心。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我们也应该多学习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素养,让正义永存。

二零二二年四月三十日

陌路无途啊啊·作家说

!-- 本周热推 S --

!-- 本周热推 S --

本周热推:

!-- 本周热推 E --

!-- 本周热推 E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