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换红薯

。。

另一个时空。

清朝。

南方某地,一艘货船动了码头,一群人冲上去,帮着将货物运下来。

被堆满了货物的牛车,被人护送着,前往东家的仓库。

路过城中一条街时,临街酒楼的二楼,有人正看着这一幕,脸色有些不好看。

“没想到张家又起来了。”那人冷冷说道。

他对面坐着的男子也朝下面看去,同样叹道:“谁能想得到,张世祖死了之后,张家的两个女人,竟然能挑起这么一个家来。”

“不过,这次也是她们运气好,恰好能凑到银子,若是再有下次,她们的运气就未必这么好了。”

可这话听在前者耳朵里,却像是在说屁话。

这样的一个机会,哪里是那么好遇到的?

也就是恰好年纪轻轻的张世祖突然死了,张家只剩下老弱妇孺,又恰好赶上了即将交付货款的档口,他们才能暗中动手脚,怂恿那些原本没到期的人也去索要货款。

若是张家拿不出来,那么,张家的资金有缺口,这件事就会被所有人知道。

本就死了当家的男人,手里再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那么,等待着苏州张家的,就将是破产的命运。

而他们这些人,就可以一拥而上,蚕食掉张家的所有势力、店铺。

“过去张家不过就是个小商人,也就是张世祖有些本事,让一个小商人之家在数年之内崛起,哎,想想真是不甘心啊,这样的一个大好机会,怎么就没能让张家彻底完了呢!”

“我倒是听说,这件事,有些奇异之处。”后者突然说道。

前者蹙了下眉,说道:“你不会也信了那个传闻吧?张家得了神灵相助,所以才能在短短时间内,凑齐银子?这明显就是张家故意放出来迷惑我们的。便是世上真有神灵,为何要眷顾张家?”

这样的闲谈,在苏州张家竟然没有因为沉重打击而沉寂下去后,就在苏州以及苏州周边地区传开了。

都是一些与张家有过生意往来的商人在暗中讨论,但要说他们真信了?也未必!他们就是想不通,明明很有把握能趁着这个机会将张家拉下去,怎么就失败了呢?

张家大宅

张世祖的妻子黄氏,与母亲柳氏,正带着几个账房先生一起清算着这次贸易的账目。

虽然生意很大,但几个人同时拨打算盘,不一会儿,就将树木给算清楚了。

随后又商量了一下别的事,等到全部搞定后,请人出去,屋内便只剩下了婆媳二人。

黄氏想到她从仆妇口中听说的一些事,就与婆婆说道:“娘,外面已经有人在说神仙赠银的事,要不要想办法压下去?”

“不必。”柳氏说道,“我们不去理会,外人讨论一阵也就过去了,我们若是干预,反倒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虽然张家这次能够从危险中脱离,的确是有赖于神仙与妞妞的交易,但这件事就算是外面说得再有鼻子有眼的,这种听着就很话本故事的事,也不会真有多少人当真的。

无非就是觉得张家这次没翻船,太过幸运了,才会议论一番。

她们不计较,才是正确的态度。

至于这件事会被传出去,其实柳氏也不觉得奇怪。

至于这件事会被传出去,其实柳氏也不觉得奇怪。

就算见到神仙的人只有妞妞一个,而看到金子凭空出现的人呢,又多了她跟儿媳两个人,但那些下人们没见到有人搬金子进去,却在之后看到了屋里的金子,必然也会多想。

风雨飘摇之际,张家内部自然也有不少生了外心的人,所以,这个消息会被传出去,是很正常的事。

“娘!祖母!”就在这时,一个小小身影从外面走进来,冲着她们行礼,然后乖巧叫道。

柳氏立刻笑着朝她招手:“妞妞,到祖母这里来。”

“祖母,神仙哥哥又来消息了,说是要交易红薯,越多越好,到时候,可以用比市价高的银子来买。”妞妞忙说道。

柳氏看了一眼儿媳,黄氏立刻走到门口,将妞妞进来时关上的门重新打开,向外看了几眼,然后就这么关上,没再走过来,而是守在门里,防止有人过来偷听。

“红薯?莫非是指……番薯?”

得到肯定回答后,柳氏则对妞妞说:“妞妞去告诉神仙,就说,红薯这东西,价格低廉,若是要个一两千石,无需交易,张家这边可以买了,三日内给神仙凑齐了。”

“神仙哥哥说,不能白要,他愿意出银子买。”妞妞说道。

“那就告诉神仙,说是,张家有庄子就种了许多红薯,不用比市价高来买,红薯若是有人大量收购,价格是会低上不少的,就按……正常价格来交易吧。”

柳氏已是心里盘算着,到时候,就用最低价出售。

反正红薯这东西本就价格低廉,当初被大力推广后,现在到处都有人种,就算是他们这样如今这样的大商人,买了田庄后,也种了不少红薯。

为的,自然就是以备不急之需。

粮食这东西,再多,都不嫌多!

妞妞得到答复后,将祖母的意思告诉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听了,觉得这样也好。

他本来是不想多占一个小朋友的便宜,但如果对方大人愿意接受,他倒是不介意。

对他来说,红薯很重要,可对于那边的苏州大商人张家的人来说,一批红薯,简直就是极其廉价的东西了。

这时候的一石粮食,如果是麦子,大概一两银子能买一石左右。

番薯这东西,那价格是没法跟麦子比的,差远了,一般来说,一石红薯,也就是花费个几十个文钱。

跟麦子比,几乎是差了十倍!

这还只是部分地区,部分时期。

反正,妞妞那边给的价格,是一石红薯,八十文。

清朝的一石,可比唐朝的一石上数量多。

八十文一石,如果要一千石,放在后世,那就是十几万斤红薯。

番薯在清朝时,亩产就能达到十石左右,一千石,也就是一百亩地的产量,的确也就是一个小田庄的产量。

李承乾算了下,觉得这个价格,还是不错的,直接点了同意交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