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房玄龄与杜如晦却没有立刻处理此事,而是将事情给压了下去。

他们的说法是,此事还需在大朝会商讨,毕竟干系重大,不是小事。

这个理由说服了其他人,房玄龄与杜如晦很快就去见李世民,将事情与李世民说了。

作为两个知情人,这二人自然知道,这件事早就在皇上的掌握之中。

他们两个在外面时表现出有些担忧的模样,但到了李世民的跟前,就放下了伪装,但也蹙着眉,却不是担心别的,而是担心到时候闹得太大,不好收场。

李世民却对此并无担忧,他作为帝王,自然与臣子所想不同。

就算这次的“素油之战”可能会消耗掉不少,导致芝麻跟菜籽的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但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而且,有菽油作为一个有力的支撑,源源不断的菽正在从北地跟其他产地秘密运到各个朝廷掌控的油坊,等着在其他原材料中断后,就用菽来替代芝麻等物。

他们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们就等着那些世家往张开的口袋里钻了。

如果这些世家没想着挤兑朝廷,没想着通过这次“素油之战”抢夺芝麻、菜籽等大片种植园,也不会有未来可以预见的凄惨下场。

福祸自招,怨不得别人!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随着市面上的制油原材料不断被各大世家采购进去,各大世家的行为却不见收敛,看他们的动作,明显是要将市面上的材料全部买光。

有人不懂,与同僚嘀咕道:“这些人都疯了吗?这些芝麻等物大批量买回去,不也是用于制油?只要是制油,就不可能不卖。可这么多油,若是卖出去,价格肯定高不了。他们这是图什么?”

原本市面上之所以年年能有这么多芝麻等物,除了世家手底下的田园在种植,剩下的基本都是朝廷跟大小地主以及富农们在种植。

这些也占着很大的量,就算是将这些原材料买光了,对于拥有着这些土地的人来说,也是稳赚的事情啊!

这样搞不懂的人,占据着一小部分。

但更多的人,却心里发寒:“这是要绝了造油的市场啊!”

“百姓种植这些东西,可不会有着什么高瞻远瞩,他们只会看到眼前利益!”

“市面上,芝麻跟菜籽的价格,比往年高了不少,还在源源不断的收购。那么,对于百姓来说,必然就是会受到诱导,开始采购种子,来年耕种。”

“明年必然会是大丰收,可大丰收的情况下,若是他们不再购买,这一批,岂不就是砸在了手里?”

“到时候,收入可能微薄,而已经投入那么多成本,百姓又该怎么办?”

怕不是要卖田地来填补这个收入的空缺了。

这只是其一,其二,就是这次市面上的原材料被采购一空的话,原本按照惯例,只贮存最多一个月的油坊,又该拿什么来造油?

停工数个月,足够让一家家的油坊倒闭。

所以,为了维持生计,这些非世家所有的油坊,也必然会硬着头皮去囤积原材料!

但如果背后的人想要的就是让造油市场崩塌,完全可以在收购了所有原材料后,再直接抛售!那样一来,原本高价收购原材料的中小油坊,必然倒闭!而这些损失,对于财大气粗的世家来说,也并不会伤筋动骨!

这就是一个连骨头渣子都要嚼碎了吃下去的狠毒计策啊!

还是摆在明面上的计策!

比拼的就是财力!

比拼的就是财力!

各大世家掌握着整个王朝太多太多的财富,光凭着朝廷的小金库,不足以与这些世家相抗衡。

而且,朝廷的金库,那可不是只为了一件事服务,而是要用在很多地方的。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纵然有心制止,又能投入多少呢?

“怎么看,都觉得没有破局的办法啊!”有人看懂了这些,却只能摇头叹息。

“就怕世家得了便宜仍不停手,到时候,会不会又重蹈前朝的祸事?”

以世家的影响力,若是不能在这一次让对方停手,等到世家尝到甜头,这个刚刚稳定下来的王朝,怕是又要经历一次震动了。

世家们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中小世家们跟着五姓七望几大世家的脚步走。

他们虽然是最先跳出来的,但在吞吃了一部分原材料后,就有了一些犹豫,直到五姓七望几大世家也跟着入场,他们才放了心,继续跟着吞掉市面上的原材料,不给普通人家的油坊以及朝廷的油坊留下一点原材料!

而这件事,也的确给世家掌控之外的油坊带来了不少困扰。

有些小商人已是心力交瘁,快要疯了。

这是又要干什么?

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人抽风,非要抢购造油的原材料?

甚至因为提价太高,导致原本跟他们有合作,甚至是签订了契约的人,宁愿毁约,配他们一笔钱,都要高价卖给那些大肆收购的人!

这就导致原本贮存量足够的油坊主,也都慌了神。

他们也开始加入到抢购的浪潮之中,而这,又进一步使得市面上的造油原材料更是一斤难求!

就连远在皇庄里待着的太子李承乾,都听闻了此事。

小喜子从外面回来,绘声绘色地跟他讲了这事。

李承乾听完,只觉得这件事,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

“是了!这不就是后世某些国家曾经搞出来的大豆战争吗?”

在后世,他生活的国家,曾经在大豆方面是绝对能自给自足的。

某些国家想要掌控中国的大豆市场,想要进行垄断。

于是,就先是大量收购大豆,导致大豆市场价格飙升。

而这,就导致大豆企业十分恐慌。

原本两千多元一吨的大豆,直接飙升到了四五千元!

可就是这样,都是供不应求。

因为凡是进入市场的大豆,都被外国商人以翻倍的高价收购走了。

价格太高了,导致国内外的大豆,都被瞬间抬高到了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价格。

而这,就导致必须要有一定储存量的大豆企业,不得不去国外高价采购大豆,来维持企业的运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